:::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視覺修辭與新媒體時代的政治傳播
書刊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作者:陳紅玉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1)
頁次:179-183
主題關鍵詞:視覺修辭政治傳播媒介轉向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在大眾傳播時代之前,語言修辭與政治傳播呈強相關聯,政治傳播媒介凸顯于語言修辭,而在互聯網大數據存儲技術與自媒體普遍運用下,視覺修辭作為顯性媒介,為政治傳播帶來強大的能量場。視覺媒介呈現圖像、敘述事件、展現場景、建構意義秩序,可能導致新的話語格局變化,在全球視野之下,視覺媒介成為已經成為現代政治傳播中強大的價值傳遞工具和文化力量。
期刊論文
1.陳汝東(2005)。論視覺修辭研究。湖北師範學院學報,2005(1),47-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理查德.豪厄爾斯(2001)。媒體、教育和民主。回顧歐洲,200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顧日國(1990)。西方古典修辭學和西方新修辭學。外語教學與研究,1990(2),13-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Mitchell, W. J. Thomas(1986)。Iconology: Image, Text, Ideolog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2.Wittgenstein, Ludwig、Anscombe, G. E. M.(1953)。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Macmillan Press。  new window
3.Pelikan, Jaroslav(1974)。The Christian Tradition。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4.理查德.豪厄爾斯、葛紅兵(2014)。視覺文化。南京: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哈囉德.D.拉斯韋爾、田青(2003)。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宣傳技巧。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沁(2013)。沉浸傳播:第三媒介時代的傳播範式。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Mitchell, W. J. Thomas、陳永國、胡文徵(2006)。圖像理論。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