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彝族家支的傳統建構與現代轉型
書刊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作者:郝彧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8)
頁次:64-69
主題關鍵詞:彝族家支轉型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彝族家支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雙重性質,有獨特的結構和功能。在傳統與現代交織的矛盾中,作為社會有機體一種組織形式的彝族家支也在作出適應性調整,優化其結構和運行機制來應對新的形勢。家支并不會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與傳統決裂、快速消解,受彝族人生存哲學和價值觀念的影響,家支將在一個較長時期內繼續存在并不斷轉型。
期刊論文
1.何耀華(1981)。論凉山彝族的家支制度。中國社會科學,198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文旭(2016)。論凉山彝族家支。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郝彧(20151100)。彝族家支文化中的女性地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11),55-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易謀遠(1986)。對凉山彝族家支概念的研究。西南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正發(2008)。凉山彝族家支文化特性初探。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羅章、趙聲馗(2009)。家支在當前凉山彝族鄉村治理中的功能研究--基於社會資本理論的分析視角。雲南社會科學,200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季濤(2017)。地方政體的脫嵌--論凉山彝族家支制度的變遷與持存。開放時代,201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富蓮(2008)。當代彝族家支聚會及其作用。民族研究,200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貴州省赫章縣民族事務委員會、貴州民族學院彝文文獻研究所(1991)。彝族創世志(譜牒志一)。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耀華(1997)。民族學通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富蓮、米伍作(2014)。當代凉山彝族血緣家支、傳統習慣法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1961)。彝族簡志。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錢航(2011)。宗族的傳統建構與現代轉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建社(2007)。地方權力的衝突--轉型時期贛西村宗族的鄉村政府互動關係。北京: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