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太虛大師論佛學與科學的關係
書刊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作者:徐獻軍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8)
頁次:86-90
主題關鍵詞:太虛大師佛學科學宗教理智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7
在當代歐美學術界,有一種引人注目的潮流:即用現代科學的研究成果,去解讀佛教,或用現代科學的實驗方法,去探測佛教精神訓練的神經生理機制。近年來,歐美學術界的這種風潮,也傳入到中國學術界,并成為了中國佛教研究現代化的一種方向。因此,在當代中國的佛教研究中,如何正確看待佛學與科學的關系,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迫切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歐美學術界的佛學科學化研究,是基于西方哲學與科學立場的,或者說是非佛教本位的。在中國佛教的現代化過程中,如何正確處理佛學與科學的關系,尤其是基于中國傳統佛教的立場,去處理這種關系,是十分關鍵的。太虛法師是中國佛教界較早開始思考佛學與科學關系的人,而他的見解,對于今天佛學與科學的關系問題,仍然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期刊論文
1.Lutz, Antoine、Greischar, Lawrence L.、Rawlings, Nancy B.、Ricard, Matthieu、Davidson, Richard J.(2004)。Long-term meditators self-induce high-amplitude gamma synchrony during mental practice。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101(46),16369-16373。  new window
2.Custers, Ruud、Aarts, Henk(2010)。The Unconscious Will: How the Pursuit of Goals Operates Outside of Conscious Awareness。Science,329(5987),47-50。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朱清時。物理學步入禪境--緣起性空。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Varela, Francisco J.、Thompson, Evan、Rosch, Eleanor(1991)。The Embodied Mind。Cambridge, MA:MIT Press。  new window
2.太虛(2004)。論藏•宗用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笛卡爾、龐景仁(2007)。第一哲學沉思集。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獻軍(2016)。現象學對於認知科學的意義。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彌勒、玄奘(2010)。瑜伽師地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釋印順(2009)。無諍之辯。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Kant, Immanuel、鄧曉芒、楊祖陶(2004)。純粹理性批判。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Hume, David、關文運、鄭之驤(1997)。人性論。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