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金融支援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基本邏輯:基於金融創新與農業現代化自組織的視角
書刊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作者:林章悅舒鑫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8)
頁次:135-139
主題關鍵詞:供給側改革農業現代化金融發展自組織理論金融創新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金融支農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體現與國家利益的核心訴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農村金融如何在實現自身轉型同時支持農業現代化進程尤為關鍵。本文在分析供給側改革下農業現代化金融支持的多維內涵的基礎上,運用自組織理論,結合金融業與農業的發展特性,剖析金融創新與農業現代化之間的多層次的動力機制,構建金融功能于農業現代化的自組織良性循環系統。在分析自組織動力機制循環的理論構建的基礎上,進一步考察自組織循環發展中的主要掣肘,全面把握農村金融轉型的邏輯。最后在上述三部分經驗分析的基礎上,就供給側改革下農村金融發展提出多角度的路徑框架設計。
期刊論文
1.孔祥智(2016)。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內涵與政策建議。改革,2016(2),104-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江小國、洪功翔(2016)。農業供給側改革--背景、路徑與國際經驗。現代經濟探討,2016(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堯飛、沈杰(2016)。經濟轉型升級背景下供給側改革分析。理論月刊,20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修華、邱兆祥(2011)。農村金融發展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機理與實證研究。經濟學動態,20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董曉林、朱敏杰(2016)。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與普惠金融體系建設。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鈜、劉乃梁(2016)。農村金融的互聯網衍生及其制度邏輯。農村經濟,201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魯釗陽、冉光和、王建洪、孟坤(2012)。城鄉金融發展非均等化的形成機理及對策--基於自組織理論的分析。管理世界,20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羅黎平(2016)。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改革的理論邏輯與實踐反思。求索,2016(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潘坤(2016)。農業供給側改革中的農民主體性思考。社會科學家,201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樂柱、曹俊勇(2016)。農村金融改革--反思、偏差與路徑校正。農村經濟,20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