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文化涵化視角看我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書刊名: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作者:杜娟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6)
頁次:51-56
主題關鍵詞:文化涵化民族關係民族交往民族交流民族交融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表述關係最密切的文化理論是文化涵化理論。從文化涵化理論視角來看,我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論和方針既符合中國各民族歷史發展規律,也適合中國國情。從民族交往到民族交流,再到民族交融,是民族關係不斷提升和深化的過程,是中華民族有機團結的一個過程,這一過程體現在各民族、各地區,體現在歷史上,更體現在當代。
期刊論文
1.Redfield, Robert、Linton, Ralph、Herskovits, Melville J.(1936)。Memorandum for the study of acculturation。American Anthropologist,38(1),149-152。  new window
2.胡鞍鋼、胡聯合(2010)。與時俱進推動民族交融一體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治本之策。探索,20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金炳鎬、肖銳、畢躍光(2011)。論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66-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Schapera, I.(1935)。Field Method in Study of Culture Contact。Africa,8(3),315-328。  new window
5.Th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1954)。Acculturation: An Exploratory Formulation。American Anthropologist,56(6),973-1000。  new window
圖書
1.C.恩伯、M.恩伯、杜杉杉(1988)。文化的變異--現代文化人類學通論。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海龍、何勇(1992)。文化人類學歷史導引。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Linto, Ralph(1940)。Acculturation in Seven American Indian Tribes。New York:D. Appleton-Century Co.。  new window
4.Beals, R. L.、Hoijer, H.(1953)。An Introduction to Anthropology。New York:The Macmilan Co.。  new window
5.黃淑娉、龔佩華(1996)。人類文化學理論與方法研究。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Herskovits, M. J.(1938)。Acculturation: The Study of Culture Contact。New York:J J Augustin。  new window
其他
1.(20100123)。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140530)。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談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維群(20140708)。民族工作應向"交往交流交融"使勁,http://news.sina.com.cn/c/2014-07-29/144630596633.s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胡錦濤(2010)。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推進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新疆工作文獻選編(1949年-2010年)。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