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代蘇州魚鱗冊中的業佃并錄考釋
書刊名:中國史研究
作者:胡英澤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1)
頁次:165-184
主題關鍵詞:清代蘇州魚鱗冊業戶佃戶業佃并錄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國內外現存的清代蘇州魚鱗冊有些記錄了業戶、佃戶的信息,佃戶欄填寫的內容分別為"自"、姓名、空白三類,學界對此理解分歧嚴重。有學者認為,業佃并錄反映了官府對佃戶產權的認可。"自"指底面分離、業主自有田面;佃戶欄空白指底面合一、承租佃戶經常更換;佃戶欄標有姓名意指業佃分別擁有田底田面權。由此推論,清初江南底面分離現象普遍,地權極為分散,租佃關系不發達,不具有地主制經濟的特征。其實,蘇州的一些魚鱗冊也有不記錄佃戶的。業佃并錄意指"一田二主"的認識缺乏充分依據,論證邏輯存在問題。對道光年間魚鱗冊地權流動的考察表明,業戶、佃戶共同記載的田塊并不能體現出田面田的特點。這一時期,在城地主占有蘇州城附近村莊一半以上的耕地,租佃關系發達,租佃關系變動頻繁,同時,租佃期限長期化,顯示出租佃關系相對固定化的趨向。
期刊論文
1.章有義(1988)。康熙初年江蘇長洲三冊魚鱗簿所見。中國經濟史研究,1988(4),89-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英澤(2012)。理論與實證:五十年來清代以降魚鱗冊地權研究之反思--以「太湖模式」為中心。近代史研究,2012(3),141-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欒成顯(2008)。中國古代農村土地制度研究芻議。河北大學學報,200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曹樹基(2007)。蘇南地區「田面田」的性質。清華大學學報,200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欒成顯(2007)。明代黃冊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鶴見尚弘、姜鎮慶(1989)。中國明清社會經濟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江縣魚鱗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元和魚鱗清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ernhardt, Kathryn、林楓(2005)。長江下游地區的地租、賦稅與農民的反抗鬥爭1840-1950。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岡(2005)。永佃制研究。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陶煦(1928)。租核‧別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華東軍政委員會土地改革委員會(1952)。江蘇省農村調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鶴見尚弘(1985)。關於蘇州府長洲縣魚鱗冊的土地統計考察--以康熙十五年丈量長洲縣魚鱗冊為中心,黃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鶴見尚弘(1987)。南京図書館所蔵、康煕十五年丈量長洲縣魚鱗図冊一種について。東方學會創立四十周年記念東方學論集。東京:東方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鶴見尚弘(1980)。再び、康煕十五年丈量の蘇州府長洲県魚鱗図冊に関する田土統計的考察。中嶋敏先生古稀記念論集。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鶴見尚弘(1976)。康煕十五年丈量、蘇州府長洲県魚鱗図冊の田土統計的考察。木村正雄先生退官記念東洋史論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治。疆域。乾隆《元和縣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沈藻采。都圖。道光《元和唯亭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光啟、石聲漢(1979)。水利‧魚鱗取土法。農政全書。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瑚。築圍說。乾隆《昆山新陽合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