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新聞道德、新聞倫理相關概念的溯源與解析
書刊名:新聞與傳播研究
作者:季為民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12)
頁次:108-120
主題關鍵詞:新聞倫理道德內涵倫理規範新聞工作者新聞職業道德西方倫理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
<正>新聞道德、新聞倫理是廣為社會熱議的話題,也是歷史悠久的新聞學研究話題。在信息傳播高度發達的當代社會,新聞業的發展日新月異,以大眾傳媒為代表的現代新聞業以及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對現代社會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而一系列職業道德失范、倫理缺失問題的發生推動了對新聞道德和新聞倫理問題的關注和研究。"道德""倫理""職業道德"等是研究新聞道德、新聞倫理的核心概念。學界對于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并不一致,厘定這些基本概念,對新聞倫理和新聞道德研
期刊論文
1.金春峰(2007)。“德”的歷史考察。陝西師範大學學報,36(6),5-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展江(2010)。媒介專業操守:能夠建立理論框架嗎?--基於倫理與道德分殊的一種嘗試。南京社會科學,2010(1),123-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陽澤(2012)。德之“外得於人,內得於己”辨。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玉榮(2009)。“倫理學”的釐定。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鄧安慶(2005)。西方倫理學概念溯源--亞裡士多德倫理學概念的實存論闡釋。中國社會科學,200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正泉(2005)。倫理何為。倫理學研究,200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任平(1989)。道德與倫理的區別。江海學刊,198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保衛、樊亞平、舒紓(2008)。我國新聞職業道德研究的歷史與現狀述評。新聞界,200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保軍(2009)。試論新聞道德理論的基本結構。當代傳播,200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鄭保衛(2004)。新聞職業道德的內涵及要求。新聞傳播,200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梁媛(1998)。新聞職業道德的內涵及層次性分析。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田應坪(2011)。淺談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準則。精神文明導刊,20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蔚平(1943)。新聞倫理論。上海記者,194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趙紅(2013)。從采寫實踐看新聞倫理的核心理念與基本原則。中國記者,2013(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鄒順康(2004)。釐清倫理與道德的關係。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討論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仁貴(2012)。再論倫理與道德的關係。“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傑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海輝(2010)。現代化視域下的當代中國職業道德研究(博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喬治.愛德華.摩爾、長河(2003)。倫理學原理。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萬俊人(2001)。尋求普世倫理。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Hegel, Georg Wilhelm Friedrich、范揚、張企泰(1995)。法哲學原理。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懷宏(2002)。倫理學是什麼?。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慎、段玉裁(1988)。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愛彌爾.涂爾幹、渠東、付德根(2001)。職業倫理與公民道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駿聲(1936)。說文通訓定聲。上海: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海明(2001)。新倫理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弗裡德裡希.恩格斯(1972)。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笑敢(1988)。莊子哲學及其演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魏英敏、金可溪(1984)。倫理學簡明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瑚(2003)。新聞法規與職業道德教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阮元(1997)。左傳.桓公二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羅國杰(1985)。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魏英敏(1993)。新倫理學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羅國傑(1989)。倫理學。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鄭玄。禮記.樂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亞裡士多德、苗力田(1999)。尼可馬克倫理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趙汀陽(1994)。論可能生活。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卡爾.馬克思、弗裡德裡希.恩格斯(1972)。德意志意識形態(節選)。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力丹(2008)。新聞理論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藍鴻文(2001)。新聞倫理學簡明教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鄭根成(2009)。媒介載道--傳媒倫理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Heidegger, Martin、孫周興(2000)。路標。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鮑蔚萌。近代“新聞倫理“術語的生成與演變,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陳衛星。新聞倫理的可能性,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rticle.php?id=6211,2009-8-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