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道德教育的使命:對人之依附性生存的超越
書刊名:中國教育學刊
作者:方蕾蕾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6)
頁次:89-96
主題關鍵詞:道德教育生存依附超越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在道德教育中,最為本質的哲學問題是使人如愛智慧般愛"善",但由于人的本質中具有"為生存"的特性,即具有有死性、發展性、求同性這些基本特點,導致了人的"為依附"的生存的基本狀態。通過對何為依附性生存、為何依附性生存、何以依附性生存的闡釋,澄明道德教育有對人之依附性生存進行超越的必要。就依附性生存造成的道德危機,提出道德教育的四個超越使命:超越共生,尋求共在;超越自失,獲得自主;超越逃避,勇于擔當;超越權威,崇尚理性。
圖書
1.Arendt, Hannah、王寅麗、張立立(2011)。過去與未來之間。南京: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Arendt, Hannah、林驤華(2008)。極權主義的起源。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harpe, Eric J.、呂大吉、何光滬、徐大建(1988)。比較宗教學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艾里希.弗洛姆、孫愷祥(2011)。健全的社會。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檀傳寶(1999)。信仰教育與道德教育。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阿拉斯戴爾.麥金泰爾、劉瑋(2013)。依賴性的理性動物:人類為什麼需要德性。南京: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艾里希·弗洛姆、孫石(2013)。自我的追尋。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艾里希·弗洛姆、李健鳴(2011)。愛的藝術。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Brubacher, J. S.、吳元訓(1991)。教育問題史。合肥市: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Bloom, Allan、戰旭英(2007)。美國精神的封閉。南京: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