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兩個心靈如何知道同一件事物?--威廉.詹姆斯論人類交流的不可能性與可能性
書刊名: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作者:王穎吉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2)
頁次:49-54
主題關鍵詞:心靈思維經驗可能性倫理技術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威廉·詹姆斯論述了人類交流的奇妙性質,一方面人們之間可以共享經驗的單元,具有進行交流的經驗基礎;另一方面,整體性的思維與意識流雖然由經驗單元構成,但經驗單元在被個體"據為己有"時即獲得了獨一無二的關系結構,正是這種獨一無二的關系結構使得每一心靈都具有區別于其他心靈的特殊性,從而導致思維或者意識之間的斷裂與隔絕。可以說,交流的性質乃是由個體經驗的性質所決定的,這種性質并不會隨外在的傳播技術條件而發生根本性變化,因此,人類交流與溝通的夢想實質上是一個倫理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是一個求同存異、相互理解與寬容的問題,而不是依靠技術消弭心靈間差異的問題。
圖書
1.Gadamer, Hans-Georg、洪漢鼎(2007)。真理與方法。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James, William(1999)。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袁剛、孫家祥、任丙強、Dewey, John(2004)。民治主義與現代社會:杜威在華講演集。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丹.扎哈維、李忠偉(2007)。胡塞爾現象學。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威廉.詹姆斯、龐景仁(2006)。徹底的經驗主義。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教研室(1982)。西方哲學原著選讀。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約翰.彼得斯、何道寬(2003)。交流的無奈:傳播思想史。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洪漢鼎(2007)。[真理與方法]譯者序言。真理與方法。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