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文化創新:理解新媒介影像傳播的重要維度
書刊名: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作者:杜志紅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5)
頁次:16-20
主題關鍵詞:文化創新新媒介影像傳播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社會實踐。社會實踐生產出符號和意義,借助媒介進行傳播而形成文化。從歷史看,傳播技術和交往媒介的變革往往是文化變革、創新和發展的契機。互聯網時代,新媒介和影像傳播已經深深介入社會實踐的各個方面,影像的生產、消費和交流,正在成為民眾的數字素養和行為習慣。新媒介中的影像互動,塑造著新的日常生活,帶動著新的知識生產,也創造出潛力無限的文化創新空間。在這個意義上,"文化創新"就不只是對傳統文化的拯救、弘揚或再造,還應該包括創造了新的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當代社會實踐。新的社會實踐生產出新的符號和意義,借助新的媒介進行傳播而形成新的文化。
期刊論文
1.潘忠黨(2014)。''玩轉我的 iPhone,搞掂我的世界! ''--探討新傳媒技術應用中的''仲介化''和''馴化''。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Williams, Raymond、倪偉(2013)。漫長的革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菲斯克•約翰、祁阿紅、張鯤(2005)。電視文化。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turken, Marita、Cartwright, Lisa、陳品秀、吳莉君(2013)。觀看的實踐。台北:臉譜‧城邦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erger, John、吳莉君(2010)。觀看的方式。臺北:麥田城邦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Hartley, J.、鄭百雅(2012)。全民書寫運動:改寫媒體、教育、企業的運作規則,你不可不知的數位文化素養。臺北: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Hall, Stuart、徐亮、陸興華(2013)。表徵--文化表徵與意指實踐。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約翰·史都瑞、張君玫(2009)。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臺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雷蒙·威廉斯、祁阿紅、吳曉妹(2014)。希望的源泉:民主、文化、社會主義。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亨利.詹金斯、杜永明(2012)。融合文化:新媒體和舊媒體的衝突地帶。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詹姆斯.羅爾、董洪川(2012)。媒介.傳播.文化:一個全球性的途徑。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