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絲綢之路”的語言學命名及其傳播中的話語實踐
書刊名: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作者:王小英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11)
頁次:84-90
主題關鍵詞:絲綢之路一帶一路語言學語言傳播話語實踐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人類用語詞來建構概念框架,并以此來塑造對世界的認知。"絲綢之路"的語言學命名及其在傳播中不斷拓展的話語實踐使得這一名稱在世界范圍內獲得普遍認可,形成認知共同框架,這也正是在全球化生產—傳播的語境中諸多國家競相運用該符號的深層原因。中國圍繞"絲綢之路"倡議的"一帶一路"共同體建設也是基于共同認知框架而來的話語實踐。在傳播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充分發揮共享概念集群的作用,并尋求在國際傳播中將非共享概念提升為高共享度概念的方法,在這方面皮爾斯的符號傳播思想提供了一種具有前瞻性的理論啟示。
期刊論文
1.葉舒憲(2016)。中國話語:從「重開絲路」到「玉帛之路」。金融博覽,2016(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孟華(1997)。詞語的符號性及其命名理論。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199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進寶(2015)。東方學視野下的「絲綢之路」。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萬翔(2015)。絲綢之路與西方觀念中的中國。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鎮之、楊穎(20170000)。概念作為話語:國際傳播中的引進與輸出。新聞大學,2017(2),16-22+146-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迎勝(2016)。絲綢之路的緣起與中國視角。江海學刊,20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趙星植(2016)。論皮爾斯符號學中的「對象」問題。中國外語,20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趙星植(2016)。皮爾斯傳播學思想初探。社會科學家,20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雷(2012)。美國「新絲綢之路」計劃的實施目標及其國際影響。新疆社會科學,20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胡智鋒、劉俊(2013)。主體.訴求.渠道.類型:四重維度論如何提高中國傳媒的國際傳播力。新聞與傳播研究,20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苗棣、劉文、胡智鋒(2013)。道與法:中國傳媒國際傳播力提升的理念與路徑。現代傳播,20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連雪君(2014)。傳統的再發明:「新絲綢之路經濟帶」觀念與實踐--社會學新制度主義在地區國際合作研究中的探索。俄羅斯研究,20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蔣小莉(2009)。「東西方文化的橋梁」--美國絲路基金會英文刊物〈絲綢之路〉評介。吐魯番學研究,200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Hobsbawm, Eric J.、Ranger, Terence O.、顧杭、龐冠群(2004)。傳統的發明。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黎翔鳳(2004)。管子校註。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Fish, Stanley(1989)。Doing What Comes Naturally: Change, Rhetoric, and the Practice of theory in Literary and Legal Studies。Duk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皮爾斯、趙星植(2014)。皮爾斯:論符號。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Frankopan, Peter、邵旭東、孫芳、徐文堪(2016)。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喬治.萊考夫、閭佳(2013)。別想那隻大象。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趙毅衡(2017)。哲學符號學:意義世界的形成。四川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尼爾.麥格雷戈、余燕(2014)。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新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斯文.赫定、江紅、李佩娟(1996)。絲綢之路。新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Pietarinen, Ahti-Veikko(2006)。Signs of Logic: Peircean Themes o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Games and Communication。Dordrecht:Springer。  new window
其他
1.葛劍雄(20160607)。「一帶一路」與古絲綢之路有何不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