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網絡謠言型涉眾事件的刑事歸責理論之匡正
書刊名: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作者:陳偉熊波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11)
頁次:122-127
主題關鍵詞:網絡謠言編造傳播涉眾事件公共秩序社會危害性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隨著網絡空間現實化治理機制的推動,社會秩序穩固的刑法保障應當依靠歸責理論體系的更新得以實現。網絡謠言型涉眾事件的社會危害性蘊含著擾亂公共秩序的"嚴重性",其歸責理論依據是公共秩序破壞的現實化。審視《刑法修正案(九)》對網絡謠言犯罪的規制,立法歸責理論呈現出法益保護屬性的模棱兩可、答責基礎的嚴苛認定等現實困境。網絡謠言型涉眾事件歸責理論之匡正應當明晰網絡謠言不同于虛假信息、公共秩序不同于社會秩序、涉眾事件不同于群體事件,并在此基礎上,更新刑事政策的方向指引,以此實現歸責理論精準化構建。
期刊論文
1.宋之杰、李鑫(20170300)。新媒體下群體性突發事件演化影響因素研究。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3),52-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庹繼光(2017)。網絡立法中的用戶法律保護探析。現代傳播,201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孫萬懷、盧恒飛(2013)。刑法應當理性應對網絡謠言--對網絡造謠司法解釋的實證評估。法學,2013(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偉、熊波(2017)。罪數形態中行為定量分析的理論重構--兼對「行為」立法模態化用語之辯正。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况統計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許玉秀(2005)。當代刑法思潮。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Allport, Gordon Willard、劉水平(2003)。謠言心理學。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明楷(2011)。刑法學。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銘暄(1998)。新編中國刑法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孟德斯鳩、張雁深(1961)。論法的精神。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月生(2005)。群體性突發事件與輿情。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莫曉宇(2015)。涉眾型犯罪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良榮(2013)。新聞學概論。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卡斯.R.桑坦斯、張楠迪楊(2010)。謠言。中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劉葺(20140515)。網民被兗州公安拘留續,專家:涉嫌濫用職權可獲賠,http://legal.people.com.cn/n/2014/0515/c42510-25021883.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識徑(20130909)。打擊網絡謠言背後法律界定引關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