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社會資源服務兒童青少年成長的國際立法經驗與啟示
書刊名:中國教育學刊
作者:謝春風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10)
頁次:9-12
主題關鍵詞:社會資源教育立法國際經驗政策建議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日本、德國和美國以教育立法為保障,分別以公民館體驗、博物館之夜活動、社會服務學習為實踐平臺,較好實現了社會資源與學校教育需求之間的有效銜接,拓展了兒童青少年社會實踐學習的通路。這些經驗具有如下啟示:牢固確立全員育人理念,切實發揮社會資源單位的公共教育責任;以立法設計和實施為新動力,為我國兒童青少年利用社會資源、參與社會服務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完善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拓寬學校利用社會資源服務兒童青少年可持續發展的通路;加強博物館教育服務能力建設,為其提供財政支持和稅收減免,有效發揮社會"道德儲存庫"職能。
期刊論文
1.楊茗(2013)。博物館建設對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影響機制研究。藝術百家,2013(2),83-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翟巍(2015)。論德國青少年校外教育法律規制及對我國借鑒意義。青少年犯罪問題,2015(5),100-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曉燕(2009)。日本校外教育發展的政策與實踐。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1),90-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新保敦子(2011)。全球化下日本公民館的發展及其社會影響。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1(2),52-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關國珍、謝春風、秦廷國(2014)。社會育人之道: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大課堂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昂立教育(2008)。德國的博物館之夜,http://www.onlycollege.com.cn/xiangmu/ger/2008-11-21/1227229733d107373.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習近平(2016)。把我國基礎教育越辦越好,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6_09/10/c_135677198.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