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杜威教育哲學認識論新探
書刊名:教育研究與實驗
作者:邱峰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3)
頁次:58-63
主題關鍵詞:教育經驗意向性表達生長現代價值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41
"經驗"是人的有機體與環境中的其他要素互動的連續過程,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長、教育是經驗的不斷改造、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活等命題使教育重新關注人的問題、日常經驗與社會問題。教育是恢復"社會新秩序"的主要工具,教育表征的加工,對人心與自然、興趣和活動、實然與應然、習得與品性等問題進行實踐解析。基礎在學、關鍵在做,通過經驗的篩選、凈化、平衡能對教學內容、培養目標、教學方法、教學的組織形式進行重新解構,建立起教育生長的通達機制。經驗所達到的自新歷程使教育理想的措諸實行的知識觀、道德論得以承續,從教育與生活的教化本體性、教育認識方法論、知識觀和教育觀上解讀杜威教育哲學的現代價值,對當今的教育發展有一定的指導借鑒意義。
期刊論文
1.Dewey, John(1886)。Psychology as Philosophic Method。Mind,11(42),153-173。  new window
2.劉放桐(2014)。再論重新評價實用主義--兼論杜威哲學與馬克思哲學的同一和差異。天津社會科學,20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Dewey, John、傅統先(2014)。經驗與自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Dewey, John、涂紀亮(2006)。杜威文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Dewey, John、許崇清(2004)。哲學的改造。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Dewey, John、Boydston, Jo Ann(1990)。The Later Works 1925-1953。Carbondale:Souther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Talisse, Robert B.、彭國華(2003)。杜威。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Dewey, John、趙祥麟、王承緒(1981)。我的教育信條。杜威教育論著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