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課堂話語研究範式的回顧與反思(1979~2015)
書刊名:教育研究與實驗
作者:彭亮徐文彬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5)
頁次:63-69
主題關鍵詞:課堂話語研究範式信念理論方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課堂話語同時關涉兩個較為復雜的領域,即教育和語言,因此,就課堂話語研究的"確實性"而言,還有進一步探究的可能與空間。但是,這一可能空間的實現卻不能完全寄托于對某個領域的某項理論的借鑒,課堂話語研究所內蘊的信念及其所運用方法之變化都有可能促使其轉型,而信念、理論和方法又與其所構成的綜合體即研究范式密切相關。從研究范式出發,通過對1979年至2015年間中國大陸期刊文獻的分析,將課堂話語研究范式分為2個大類、11個小類,就其中的"內容·教育·思辨"、"形式·語言·實證"、"形式·教育·實證"和"形式·社會學·實證"等范式進行具體分析;并對課堂話語研究范式中的信念、理論以及方法進行理論分析,進而對課堂話語研究范式的重構提出建議:課堂話語研究之育人信念的豐富、思維方式的轉變和研究方法的創新。
期刊論文
1.王坤慶(1991)。論教育學研究範式的演變。教育研究與實驗,199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坤慶(1994)。論西方教育學的發展及其方法論啟示。教育研究,199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施良方(1994)。西方課程探究範式探析。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靳玉樂(1996)。當今西方課程研究範式論析。西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崔允漷(1996)。範式與教學研究。課程•教材•教法,199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Willis, Dave、Willis, Jane、張楚楚(1988)。課堂活動與語言形式的關係。國外外語教學,198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田文(1981)。教學語言初探。北京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洪梅(1992)。學生課堂教學語言的功能和指導。課程•教材•教法,199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史耀芳(1993)。中小學課堂教學提問的心理學分析。教育理論與實踐,199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徐輝、謝藝泉(2004)。話語霸權與平等交流--對新型師生觀的思考。教育科學,200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聞人行、龐繼賢(2012)。知識親和力的教學話語建構。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唐露萍(2014)。溯源求真:課堂教學中「真語言」的元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冒金彬(2010)。小學數學教師課堂語言「八字」原則探析。中國教育學刊,20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妙娥(2011)。「後喻文化」視角下高校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轉變。江蘇高教,20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偉(2014)。課堂對話的運作機理:基於話語分析的視角。教育研究,20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徐文彬、彭亮(2014)。循證教育的方法論考察。教育研究與實驗,20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金生鈜(2015)。何為教育研究的規範性論證。教育研究,20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康寧(1999)。課堂教學社會學。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Checkland, Pete、左曉斯、史然(1990)。系統論的思想與實踐。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郁振華(2012)。人類知識的默會維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瞿葆奎(1988)。教育學文集:教育研究方法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托馬斯•庫恩、金吾倫、胡新和(2012)。科學革命的結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