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歧路燈》研究平議
書刊名:明清小說研究
作者:孫振杰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2)
頁次:174-193
主題關鍵詞:歧路燈臺灣李綠園海外研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1
臺灣的《歧路燈》研究是從1983年臺灣《中國時報》《臺灣聯合報》陸續刊發《歧路燈》相關研究文章正式開始的,至今已30余年。按照時間和研究角度的不同,大體可分為四個時期、四種類型:一是批判性泛化研究,以大陸學界熱議論題為研究對象,意識形態對抗特征明顯;二是文學性細化研究,關注小說觀念、敘事藝術等文學范疇研究;三是文化研究,擱置分歧,著力發掘小說蘊藏的中華傳統文化;四是專題研究,承續文化研究路徑,但開掘更深,以獨立文化形態為研究對象。
期刊論文
1.余崇生(19840900)。李綠園及其小說「歧路燈」。東方雜誌,18(3),75-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石麟(1982)。羽狀結構、不落窠臼。黃石師範學院學報,198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衛總(20000300)。Xiaoshuo as "Family Instructions": The Rhetoric of Didacticism in the Eighteenth-Century Chinese Novel Qilu Deng。清華學報,30(1),67-91。new window  new window
4.蔡惠琴(20110100)。《歧路燈》中的無賴集團--淺論清代無賴份子的社會流動。遠東通識學報,5(1)=8,107-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胡衍南(2005)。〈歧路燈〉研究--關於明清世情小說史的研究。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翠英(1986)。歧路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在亮(1988)。歧路燈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莫秀蓮(2006)。世情小說中的母親形象研究--以《金瓶梅》、《醒世姻緣傳》、《林蘭香》、《歧路燈》、《紅樓夢》為考察對象(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美蓉(2011)。《歧路燈》文士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淑惠(2011)。歧路燈配角人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秀玉(1996)。李綠園與其《歧路燈》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慕如(1998)。中國文學探微。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喬(1996)。中國行業神。雲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王孝廉(19830112)。〈歧路燈〉的再發現與再評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敏生(19830113)。再放光芒的〈歧路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源煌(19830113)。透視〈歧路燈〉的光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朱自清(1982)。歧路燈。〈歧路燈〉論叢。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舒安娜、吳劍鋒(1983)。批判中的維護與維護中的批判--《歧路燈》作者世界觀與創作方法的矛盾初探。〈歧路燈〉論叢。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海中(1983)。〈歧路燈〉的主題、結構和人物。〈歧路燈〉論叢。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