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談《五經文字》部首分類標準、特色及所屬字歸部體例--兼駁余嘉錫對《五經文字》部首的評價
作者:李景遠
書刊名: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二十六屆;中國文字學會, 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 (主編)
頁次:501-521
出版日期:2015
出版項:新北:聖環圖書
主題關鍵詞:五經文字部首余嘉錫
學門:語言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施安昌(1981)。唐人對說文解字部首的改革。故宮博物院院刊,198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景遠(19970800)。唐代字樣著作所呈現的正字觀。國文天地,13(3)=147,109-1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孝定(19850300)。論玉篇增刪說文部首:漢字新分部法初探。大陸雜誌,70(3),6-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景遠(1997)。唐代字樣所呈現的正字觀及其理論根據--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篇》的文字觀。中國語文論叢,1997(6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景遠(2000)。顏之推一家對楷書標準化的貢獻。中國與文學論集,2000(10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景遠(2002)。唐代官方的語文標準化教育--書學。中國言語研究,2002(12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景遠(2010)。《說文》、《玉篇》、《五經文字》、《字彙》部首數量與目錄比較研究。中國語教育與研究,2010(11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景遠(2005)。楷書字樣著作呈現的正字標準。中國語文學論集,2005(2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景遠(2005)。顏愍楚《俗書證誤》的異體字辨別類型及其文字觀。中國語文論譯叢刊,2005(1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景遠(2003)。異體字的等級屬性研究的必要性、範圍、內容、步驟及其方法。中國與文學論集,2003(11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景遠(2003)。原本《玉篇》言部異體字的來源及其等級屬性的演變。中國言語研究,2003(11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景遠(2010)。張參《五經文字》對楷書部首字形確立的貢獻。中國語文論叢,2010(9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景遠(2010)。《五經文字》部首排列所呈現的字樣學理論。中國學論叢,2010(12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景遠(1997)。隋唐字樣學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景遠(1989)。張參五經文字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余嘉錫(1974)。四庫提要辨證。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榮汾(1988)。字樣學研究。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梅膺祚(1991)。字彙。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鮑廷爵。九經字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鮑廷爵。五經文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顧野王、孫強、陳彭年(1987)。大廣益會玉篇。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顧野王(1985)。原本《玉篇》殘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