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土家族哭嫁歌看儀式音樂“表演”屬性的變化
書刊名:音樂研究
作者:張伯瑜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3)
頁次:33-40
主題關鍵詞:哭嫁歌非物質文化遺產土家族少數民族儀式音樂屬性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正>一、兩次采風的場景2016年7月,中央音樂學院"土家音樂文化數字化保護與展示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課題組部分成員利用暑假來到湘西進行田野調查。我們走訪了龍山、永順、桑植、古丈、保靖、吉首等縣市,在保靖我們采訪了土家族哭嫁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清妹,她為我們展示了土家族哭嫁的魅力。在保靖縣文化館內,她穿著一身青布衣褲,坐在一個塑料板凳上,面對我們的攝像機和來自北京、湖南的老師和同學們,
期刊論文
1.杜春燕(2003)。少數民族「哭嫁歌」價值淺析。民族藝術研究,2003(1),73-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乾偉、楊樹喆(2012)。土家族哭嫁歌和〈詩經〉女性生命意識的審美意蘊。湖南工程學院學報,2012(3),28-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欣(2006)。對土家族「哭嫁歌」「哭」的探析。重慶社會科學,2006(10),120-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曹本冶(2006)。思想--行為:儀式中音聲的研究。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拂曉(2011)。中外音樂表演理論研究進展及比較和評價。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伯瑜(2008)。中國傳統音樂發展中的四種轉型方法。人民音樂,200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榮(2015)。空間、角色與權利---鄂西土家族哭嫁歌嬗變中的社會性別意識變遷。民族藝術研究,20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嵐(2013)。淺論「改土歸流」對土家族哭嫁歌之影響。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3(5),149-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Tolbert, Elizabeth(1990)。Women Cry with Words: Symbolization of Affect in the Karelian Lament。Yearbook for Traditional Music,22,80-105。  new window
10.蕭梅(2016)。「中國傳統音樂表演藝術與音樂形態關係研究」項目簡介。民族藝術,20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伯瑜(2013)。民族音樂學視域中的音樂美學問題。音樂研究,20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Myers, Helen(1992)。Fieldwork。Ethnomusicology--An Introduction。W. W. Norton and Company。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