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序列音樂技術的中國化研究--十二音創作技術與理論的發展(1980~1990)
書刊名:音樂研究
作者:張巍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4)
頁次:23-46+58
主題關鍵詞:十二音勛伯格羅忠镕序列音樂集合理論自由無調性創作方法作曲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正>如果說中國今天的專業音樂創作是思想活躍、形式多樣、技術繁雜、與國際專業音樂創作的潮流亦步亦趨、既保持密切的交往與聯系又具有鮮明的特色的話,那么從歷史的眼光來看,20世紀80—90年代專業音樂發展的十年,雖說時間不長,卻是之所以形成今天這種局面的一個重要的歷史階段。期間,無論是從音樂的創作或是創作的技術理論研究來看,將序列音樂作為一個重要對象進行深度關注,無疑是最富特征的一種現象。從文獻中我們不難
期刊論文
1.童忠良(1989)。集合原型的樂理求解。中國音樂學,1989(2),52-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茅于潤。英國戈爾教授訪華雜談。國外音樂資料,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英烈(1983)。羅忠熔的〈涉江采芙蓉〉--序列音樂研究之五。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8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英烈(1986)。十二音技法在中國音樂作品中的運用。音樂研究,198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貝拉•巴托克、鄭英烈(1981)。關於音樂中的「革命」與「演變」。音樂譯文,198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R. 布林德爾、鄭英烈(1981)。先鋒派、整體序列主義與即興創作。音樂譯文,198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柯政和(1928)。申伯克的音樂。新樂潮,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Utz, Christian、張漪(2004)。十二音音樂在上海的誕生。音樂藝術,2004(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桑桐(1990)。紀念弗拉克爾與許洛士--介紹兩位原我院德國作曲教授。音樂藝術,199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R. 布林德爾、鄭英烈(1981)。序列音樂的配器、織體與音色。音樂譯文,198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勛伯格、鄭英烈(1988)。我的演進。黃鐘,198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喬爾•萊斯特、鄭英烈(1987)。調性的解體。黃鐘,198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Friedheim, Philip、羅忠熔(1984)。勛伯格無調性作品的節奏結構。音樂探索,198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P. 蘭斯基、G. 珀爾、楊衡展(1989)。關於無調性的概念。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8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衡展(1987)。阿倫•福特的非調性音樂結構論。黃鐘,198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胡曉(1987)。音樂集合理論概述。音樂探索,1987(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胡曉(1988)。音樂集合理論概述。音樂探索,198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T. 埃里克森、楊衡展、鄭英烈(1988)。IC極大值點結構與MM向量及區域。黃鐘,198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楊衡展(1989)。關於音級集合論中主要概念的定義。黃鐘,198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高為杰(1986)。和聲力學研究--論音高集合縱列的分類及和聲張力效應定量化分析。音樂探索,198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鄭英烈(1986)。基本集合對十二音和聲的控制。中國音樂學,198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鄭英烈(1988)。羅忠熔〈第二弦樂四重奏〉試析。音樂藝術,198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羅忠熔(1987)。集合原型簡便計算法。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周雨(1988)。關於集合原型計算法的探討。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童忠良(1989)。論模糊音級集合的隸屬度。音樂研究,198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趙曉生(1989)。音集技法--太極作曲系統。音樂藝術,198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鄭英烈(1989)。從調性到無調性--兼論勛伯格的集合意識與集合思維。音樂研究,198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士森(1989)。用音級集合表指導寫作全組合性序列的方法與原理。黃鐘,198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鐘峻程(1987)。十二音體系的零值思辨。黃鐘,198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阿倫•福特(1988)。音級集合類屬與現代和聲的起源。音樂理論雜誌,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鄭英烈(1987)。貝爾格的小提琴協奏曲--紀念阿爾班•貝爾格誕辰100周年。黃鐘,198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鄭英烈(1984)。十二音寫作的一次新探索--評科教片〈丹頂鶴的一家〉的音樂。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8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鄭英烈(1983)。韋伯恩的鋼琴變奏曲第一樂章。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8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春福(2005)。羅忠熔後期現代風格的音樂創作研究。湖南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伯特•米德爾頓、鄭英烈、孟文濤(1984)。現代對位及其和聲。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忠熔(2009)。無調性音樂的結構。上海音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英烈(1989)。序列音樂寫作基礎。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青主(2000)。反動的音樂?。二十世紀中國音樂美學(文獻卷1900-1949年)。現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