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葉維廉詩裡的身分屬性與主體性-
作者:陳鵬翔
書刊名:文化/文學的理論與實踐
頁次:147-177
出版日期:2018
出版項:臺北:秀威經典
主題關鍵詞:葉維廉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胡衍南(19990700)。傾聽流浪者之歌--專訪張錯。文訊,165,69-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國賁、唐志強(19990900)。一張臉孔 多個面具--新加坡華人的身份認同問題。明報月刊,34(9)=405,20-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國賁(19990900)。失根 尋根 重根--反思海外華人世界主義新身份。明報月刊,34(9)=405,16-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鵬翔(2004)。張錯詩歌中的文化屬性/認同與主體性。蕉風半年刊,492,102-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關傑明(1972)。近日某些中國詩中的現代主義與傳統。淡江評論,3(2),189-2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譚國根(1998)。現代中國小說中「新女性」之易蔔生主義與意識形態的塑造。淡江評論,29(1),95-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葉維廉(1984)。憂鬱的鐵路。臺北市:正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艾力生(1959)。認同與生命循環。紐約:國際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維廉(2006)。雨的味道。臺北市: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葉維廉(1975)。野花的故事。中外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維廉(1982)。驚馳。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維廉(1987)。三十年詩。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葉維廉(2000)。冰河的超越。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也斯(19770706)。簫孔裡的流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關傑明(19720228)。中國現代詩人的困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賡武、Cushman, Jennifer(1988)。東南亞華人身份屬性/認同之探討。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東南亞華人身份認同之變化。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維廉(1963)。河想。賦格。臺北市:現代文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維廉(1963)。城望。賦格。臺北市:現代文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葉維廉(1971)。永樂町變奏。醒之邊緣。臺北市:環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艾略特(1952)。荒原。詩歌與戲劇全集:1909-1950。紐約:Harcourt, Brace & Co.。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艾略特(1952)。四重奏。詩歌與戲劇全集:1909-1950。紐約:Harcourt, Brace & Co.。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梁新怡、覃權、小克(1987)。與葉維廉談現代的傳統和語言。三十年詩。臺北市: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丁善雄(1992)。美國投射詩與中國現代詩。從影響研究到中國文學。臺北市: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錯(1990)。檳榔花。檳榔花。臺北縣深坑:大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錯(1990)。布袋戲。檳榔花。臺北縣深坑:大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許烺光(1985)。跨文化視角下之自我。亞洲與西方視角下的文化與自我。紐約:Travistock Publications。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葉維廉(1969)。愁渡。愁渡。臺北市:仙人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葉維廉(1970)。愁渡。現代中國詩1955-1965。愛奧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