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1. | 許力生(2006)。跨語言研究的跨文化視野。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 |
2. | 李曉琪(2006)。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 |
3. | 李泉(2006)。對外漢語教材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 |
4. | 張祖忻、朱純、胡頌華(2000)。教學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 |
5. | 吳英成(2010)。漢語國際傳播:新加坡視角。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 |
6. | Krashen, Stephen D.(1981)。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Pergamon Press。 |
7. | Bogdan, Robert C.、Biklen, Sari K.(1992)。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Allyn and Bacon。 |
8. | 黃政傑(1996)。創思與合作的教學法。台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 |
9. | Chaika, Elaine(1988)。Language: The social mirror。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 |
10. | Graves, K.、陳丁琪、黃瀅娟(2006)。語言課程設計與理論。臺北:新加坡湯姆生亞洲私人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 延伸查詢 |
11. | 云惟利(1995)。新加坡社會和語言。中華語言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 |
12. | 李揚(1998)。對外漢語教學課程研究。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 |
13. | 周清海(2009)。變動中的語言。玲子傳媒私人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 |
14. | 周久桃(2007)。基於問題的學習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 |
15. | Brown, H. Douglas、施玉惠、楊懿麗、梁彩玲(2003)。原則導向教學法。台北:朗文。 延伸查詢 |
16. | 袁振國(2000)。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 |
17. | 郭俊賢(2003)。多元智慧的教與學。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 |
18. | 程棠(2008)。對外漢語教學目的、原則、方法。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 |
19. | 張淑萍(2003)。數位教材設計,數位學習最佳指引。台北:資策會教育處。 延伸查詢 |
20. | 劉頌浩(2007)。第二語言習得導論。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 |
21. | Gardner, Howard E.(1983)。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Basic Boo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