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語言文字研究輯刊二編總目
作者:中國語言文字研究輯刊編輯部
出版日期:2012
出版項:新北:花木蘭文化
集叢:中國語言文字研究輯刊. 二編;第1冊/許錟輝主編
ISBN:9789862548578
主題關鍵詞:漢語詞義學
學門:語言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夏丐尊(1946)。雙字詞語的構成方式。國文月刊,41,19-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叔湘(1949)。說「們」。國文月刊,79,1-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邢公畹(1949)。漢台語構詞法的一個比較研究--大名冠小名。國文月刊,77,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潘尊行(1933)。原始中國語試探。國學季刊,1(3),413-4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方師鐸(19810600)。聯想與文學創作之關係兼論語感、譬喻與象徵。東海學報,22,119-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榮(1953)。字彙和詞彙。中國語文,1953(5),17-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向真(1953)。關於漢語的基本詞彙。中國語文,1953(4),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燾(1954)。漢語基本詞彙中的幾個問題。中國語文,1954(7),4-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杜學知(19611000)。字義之類型。成功大學學報,1,71-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力(1962)。中國語言學的繼承和發展。中國語文,119,433-4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伍民(1959)。五四以來漢語詞彙的一些變化。中國語文,1959(4),170-1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孫良朋(1961)。關於詞義演變的兩個問題。中國語文,102,23-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高名凱(1946)。中國語的特性。國文月刊,4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54)。中國之語言與文字。民主評論,5(13),388-4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75)。反義詞其在構詞和修辭上的作用。中國語文,1975(8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董同龢(19651200)。古籍訓解和古語字義的研究--一個工作計劃的擬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6(上),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盼遂(1932)。中國文法複詞中偏義例續舉。燕京學報,12,2590-25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俞敏(1949)。古漢語裏的俚俗語源。燕京學報,36,49-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А.С.契科巴瓦、俞敏(1954)。民族語言、文學語言跟地域方言。中國語文,1954(6),13-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高本漢、陳舜政(19711200)。先秦文獻假借字研究提要。書目季刊,6(2),74-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綸(1949)。研究訓詁之新途徑。國文月刊,75,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方師鐸(1980)。訓話學的新構想。東學報,21,25-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洵如(1948)。國語中之複音詞。國文月刊,63,12-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夢鷗(1967)。從語言文字的衍變來看中國文學史研究之新課題。中國語文,21(5),4-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蒙傳銘(19810600)。略論漢語的詞義及其演變。華學月刊,114,29-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戚雨村(1959)。詞的借用和語言的融合。中國語文,1959(2),5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黃景欣(1961)。試論詞彙學中的幾個問題。中國語文,196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楊柳橋(1957)。漢語語法中字和詞的問題。中國語文,1957(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蘇.AA龐果夫(1959)。漢語的結構單位。中國語文,1959(5),232-2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趙元任(19610600)。語言成分裏意義有無的程度問題。清華學報,2(2),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維棻(19670100)。漢語字族學的建立。現代學苑,4(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陳一貫(19710300)。語言行為的演化與發展。教育資料科學月刊,2(2),36-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李思源(19710300)。語言交流的關係。教育資料科學月刊,2(2),26-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薄鳴、儉明(1961)。論語言發展的原因和規律。中國語文,196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岑麒祥(1961)。論詞義的性質及其與概念的關係。中國語文,1961(5),8-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高名凱(1961)。論語言系統中的義位。中國語文,1961(10/11),8-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仲玉(19800300)。論「邦」與「國」。食貨月刊,9(12),467-4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張以仁(19811200)。論詞義的種類。幼獅學誌,16(4),79-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張以仁(19820900)。論語詞的演變。中國國學,10,149-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薄鳴(1961)。談詞義和概念的關係問題。中國語文,1961(8),3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岑麒祥(1956)。關於漢語構詞法的幾個問題。中國語文,1956(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石安石(1961)。關於詞義與概念。中國語文,1961(8),35-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朱林清(1962)。關於詞義和概念的幾個問題。中國語文,1962(6),265-2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周有光(1957)。文字演進的一般規律。中國語文,6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鄭德坤(1973)。中國上古數名的演變及其應用。香港中文大學學報,1,37-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呂叔湘(1982)。語文常談。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方師鐸(1976)。國語詞彙學構詞篇。益智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世祿(1979)。語言學概論。臺北:中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曲守約(1968)。中古辭語考釋。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法高(1980)。論中國語言學。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道鄰(1969)。語意學概要。友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Karlgren, Bernhard、張世祿(1977)。中國語與中國文。臺北: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宣範(1982)。翻譯與語意之間。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文史哲出版社編輯部(1980)。修辭類說。臺北: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郭紹虞(1963)。語文通論。香港:太平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孝定(1977)。漢字史話。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趙元任(1981)。國語語法--中國話的文法。臺北:學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孝定(1965)。甲骨文集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周祖謨(1979)。問學集。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尹(1972)。訓詁學概要。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周法高(1975)。中國語文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史式(1979)。漢語成語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方師鐸(1979)。國語結構語法初稿。臺中: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徐芹庭(1974)。修辭學發微。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蔣禮鴻(1982)。敦煌變文字義通釋。台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譚全基(1981)。古代漢語基礎。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丁福保(1970)。說文解字詁林。臺北:國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曲守約(1972)。中古辭語考釋續編。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黃宣範(1974)。語言學研究論叢。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朱駿聲(1937)。說文通訓定聲。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周法高(1975)。金文詁林。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張玉書(1966)。佩文韻府。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翟灝。通俗篇。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阮元(1970)。經籍纂詁。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1963)。駢字類編。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許慎、段玉裁(1980)。說文解字注。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王協(1966)。中國文法學初探。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王力(1977)。中國語法理論。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高本漢、杜其容。中國語之性質及其歷史。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黃尊生(1980)。中國語文新論。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張以仁(1981)。中國語文學論叢。東昇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王力(1981)。中國語言學史。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許世瑛(1982)。中國文法講話。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王力。古代漢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王力。古代漢語常識。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唐蘭(1978)。古代文字學導論。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安藤正次、雷通群(1980)。言語學大綱。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齊佩鎔(1979)。訓詁學概論。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胡楚生(1980)。訓話學大綱。蘭臺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楊祖聿(1972)。國語的詞彙結構。政治大學國科會論文資料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劉宇(1945)。語言和文字。永祥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陳治文(1958)。漢字常識。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王力。漢語史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向夏(1961)。漢語文言語法綱要。中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王力(1966)。漢語講話。文化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王力(1966)。漢語的詞兒和拼寫法。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董同龢(1969)。語言學大綱。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湖北省中小學教學教材研究室(1973)。語文基礎知識。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高名凱(1977)。語言論。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張世祿(1976)。語言學原理。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張靜(1980)。語言的學習和運用。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趙元任(1982)。語言問題。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趙元任、丁邦新(1980)。中國話的文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力(1947)。新訓詁學。開明書店二十周年紀念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振靖(1972)。論語言的特性之一:約定成俗。輔仁學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