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兩岸華語教材量詞之比較--以「木」部件為例
書刊名:臺東大學人文學報
作者:劉靜宜
出版日期:2020
卷期:10:2
頁次:頁1-48
主題關鍵詞:量詞華語對外漢語教材語義動畫ClassifierChinese for foreignersTeaching materialSemanticsAnim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李建平(2009)。泛指性量詞枚/個的興替及其動因--以出土文獻為新材料。古漢語研究,2009(4),64-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潘玉坤(2004)。西周金文量詞探索。中國文字學報,2004(1),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張莉萍(2008)。對外漢語字集。2008年臺灣華語文教學年會暨研討會,慈濟大學主辦 (會議日期: 2008年11月1-2日)。花蓮:慈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方穎(2006)。中高級留學生漢語情態量詞的偏誤研究(碩士論文)。揚州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玟君(2015)。國語教科書量詞的研究--以南一版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淑雲(2015)。國語教科書量詞的研究--以康軒版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蘇敬、尚志鈞(1981)。唐•新修本草。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沫若、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65)。殷契粹編。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馬建忠(1983)。馬氏文通。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曦鐘、侯忠義、魯玉川、施耐庵(1981)。水滸傳會評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珣、北京語言大學(2007)。新實用漢語課本。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壽、裴松之、陳乃乾(1964)。三國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十三經註疏整理委員會(2000)。春秋左傳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酈道元、陳橋驛、葉光庭、葉揚(1996)。水經注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顧野王、陳彭年、王雲五(1936)。大廣益會玉篇。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珍、吳樹平(1987)。東觀漢記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念孫、鍾宇訊(1983)。廣雅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84)。殷周金文集成。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嚴可均(1985)。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玉金(2001)。甲骨文語法學。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孫詒讓、孫啟治(2001)。墨子閒詁。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萬壽(1993)。晏子春秋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2015)。當代中文課程。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勰、龍必錕(1992)。文心雕龍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司馬遷(1959)。史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許慎(1963)。說文解字附檢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充、何銘(1934)。論衡。新文化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仲景、劉渡舟(1990)。傷寒論語譯。人民衛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蔡邕、陸費逵(2016)。蔡中郎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淳風、戴震、王雲五(1930)。算經十書。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蘊聞(2016)。大慧普覺禪師普說。CBETA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吳敬梓、張慧劍(2002)。儒林外史。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北京語言大學(2005)。發展漢語。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2017)。新實用視聽華。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劉靜宜(2016)。華語詞彙學。新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李白、王琦(1999)。李太白全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班固、顏師古(1962)。漢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賈思勰、缪啟愉(1998)。齊民要術校釋。中國農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呂叔湘、李臨定(1980)。現代漢語八百詞。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王力(1980)。漢語史稿。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蘇軾、傅成、穆儔(2000)。蘇軾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劉義慶、劉孝標、楊勇(2000)。世說新語校箋。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逯欽立(1988)。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陳立、吳則虞(1994)。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李耳、王弼、樓宇烈(2008)。老子道德經注校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郭沫若、胡厚宣(1982)。甲骨文合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孔穎達、廖名春、陳明(2000)。尚書正義。北京: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范曄、李賢(196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魏收(1974)。魏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毛亨、鄭玄、孔穎達、龔抗雲、李傳書、胡漸逵、肖永明、夏先培、劉家和(2000)。毛詩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彭定求(1960)。全唐詩。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董誥、阮元、徐松(1983)。全唐文。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志公(1957)。〈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簡述。語法和語法教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