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方以智論入世與出世
書刊名:世界宗教研究
作者:張昭煒
出版日期:2020
卷期:2020(6)
頁次:16-32
主題關鍵詞:方以智入世出世一以貫之生生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中國儒學重在入世,佛教道教主張出世,明清之際的大思想家方以智視入世為"歸路",將出世作"避路",從"避路"中尋找"歸路",深度融合三教的入世與出世。方以智將入世作為"正",出世為"余",并且二者可以互換,簡稱"互余",其論證框架表現為:正余以一體為預設,正與余相對、相代錯、相養,正余為明暗、因果關系,為對攝與對舍關系;正余超越到至體,且從至體返回正余、充實入世之正。入世之正為立(存、隨),出世之余為泯,"世即出世"為貫,從而呈現兩層嵌套的關系:第一層為"正"與"余",第二層為"正余"與"貫"。兩層輪轉,且有六種歧途,方以智將其一一糾偏。通過引入"貫",豐富了正余之辯,隨、泯、貫呈現"三而一""一而三"的關系。"貫"源自《論語》的"一以貫之",方以智為"一以""貫之""唯"賦以深度的哲學含義,以"生生"為中心,以"混沌"統合"立""泯",深層還原到"於穆",作為三教共同的基礎。三教一貫概括為十六字要訣:"當機覿體,兼帶縱橫,希爛囫圇,何嫌注腳。"濃縮為四字訣"隨寓冥心"。從儒學立場看,方以智的一貫思想不僅沒有否定儒學入世,而且通過超越與返回,更加強化了日用倫常的俗世適應。入世與出世的雙向良性互動有利于促進三教深度融合與發展,增強中國文化的凝聚力與整體合力。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