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塑造國家認同 : 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宣傳的歷史功能
書刊名:中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作者:張燚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4)
頁次:6-12
主題關鍵詞:國家認同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宣傳現代國家建構宣傳媒介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
作為建構現代國家認同的重要手段,宣傳在內生型國家和外生型國家的表現并不相同。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宣傳是以現代中國的國家建構為歷史背景,以政黨組織和軍隊組織為宣傳媒介,以民族自由、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為宣傳內容。黨的民族政策宣傳,初步建立了各族群眾對現代中國的國家認同,具體體現在“思想觀念”的轉變、“制度共識”的形成和“社會行為”的支持。
期刊論文
1.林尚立(2013)。現代國家認同建構的政治邏輯。中國社會科學,20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韋兵(2014)。認同與建構:20世紀的西北邊疆與現代國家。學術月刊,20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羅榮渠(199310)。現代化新論:世界與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ayes, Carlton J. H.、帕米爾(2005)。現代民族主義演進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永年(1998)。中國民族主義的復興:民族國家向何處去?。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Ellul, J.(1965)。Propaganda: The Formation of Men's Attitudes。New York:Vintage Books。  new window
5.Kuhn, P. A.、陳兼、陳之宏(2013)。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Castells, Manuel、夏鑄九、黃麗玲(2003)。認同的力量。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安東尼.史密斯、葉江(2011)。民族主義--理論、意識形態、歷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埃裏克•霍布斯鮑姆、李金梅(2005)。民族與民族主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邁克爾•G•羅斯金、林震(2009)。政治科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漢斯-烏爾裏希•維勒、趙宏(2013)。民族主義:歷史、形式、後果。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詹姆斯•R•湯森、顧速、董方(2007)。中國政治。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000)。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全國解放戰爭時期)。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96)。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文獻選編(1915--1992)。北京:學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費正清、費維愷、劉敬坤(2006)。劍橋中華民國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鄒讜、甘陽(2002)。中國革命再闡釋。香港: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梁啟超、吳松、盧雪昆、王文光、段炳昌(2001)。飲冰室文集點校。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中共中央統戰部(1991)。民族問題文獻彙編(1921.7-1949.9)。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Anderson, Benedict、吳叡人(2005)。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Duara, Prasenjit、王憲明、高繼美、李海燕、李點(2009)。從民族國家拯救歷史:民族主義話語與中國現代史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20160219)。習近平在北京召開的"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19/c_128734865.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