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當代中國城市民族工作的價值與模式
書刊名:中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作者:楊鹍飛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4)
頁次:13-18
主題關鍵詞:民族工作社會工作模式概念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8
作為建構現代國家認同的重要手段,宣傳在內生型國家和外生型國家的表現并不相同。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宣傳是以現代中國的國家建構為歷史背景,以政黨組織和軍隊組織為宣傳媒介,以民族自由、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為宣傳內容。黨的民族政策宣傳,初步建立了各族群眾對現代中國的國家認同,具體體現在“思想觀念”的轉變、“制度共識”的形成和“社會行為”的支持。
期刊論文
1.楊鵾飛(2015)。民族互嵌型社區建設的特徵及定位。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淑蘭、姚麗娟(2015)。民族社會工作概念辨析。黑龍江民族叢刊,20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云(20150100)。構建城市民族工作社會化的新格局。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13-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韓振峰(2009)。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及其構建途徑。中州學刊,200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鵾飛(20150000)。論我國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理念轉變、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廣西民族研究,2015(5),33-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York, A. S.(1984)。Towards a conceptual model of community social work。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14(3),241-255。  new window
7.Schlesinger, E. G.、Devore, W.(1995)。Ethnic sensitive social work practice: The state of the art。J. Soc. & Soc. Welfare,22(1)。  new window
8.陳夕(2007)。中國共產黨早期民族工作的理論與實踐。高校理論戰線,200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昌家立(2006)。城市民族工作模式大展示。中國民族,200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沈桂萍(2015)。構建城市民族工作的"嵌入式治理"模式。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建華(2012)。中國大學轉型與去行政化。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杜文軍、曾思遠(2013)。概念辨析:"去行政化"還是"去官僚化"。高教探索,20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米本家(2012)。公共服務社會化:非營利組織的角色、作用與政策因應。重慶大學學報,20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曾軍榮(2008)。政策工具選擇與我國公共管理社會化。理論與改革,200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Papell, Catherine P.、Rothman, Beulah(1966)。Social Group Work Models: Possession and Heritage。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Social Work,2(2),66-77。  new window
16.周竟紅(2001)。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與城市民族工作。民族研究,200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國家統計局(20150120)。2014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4•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馬爾科姆•派恩•馮亞麗、葉鵬飛、馮晉麗(2008)。現代社會工作理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莉、李金紅(2014)。社會工作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Witmer, Helen Leland(1942)。Social work: an analysis of a social institution。New York:Farrar & Rinehart。  new window
4.威廉•O•法利、拉裏•L•史密斯、斯科特•W•波義耳、隋玉傑(2010)。社會工作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思斌(2011)。社會工作導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眉華(2006)。社會工作實務手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Norton, D. G.(1978)。The Dual Perspective: Inclusion of Ethnic Minority Content in the Social Work Curriculum。Washington:Council on Social Work Education。  new window
8.Richmond, Mary Ellen(1917)。Social diagnosis。New York:Russell Sage Foundation。  new window
9.Friedlander, Walter A.、Apte, Robert Z.(1980)。Introduction to Social Welfare。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Prentice-Hall。  new window
10.Dalrymple, Jane、Beverley, Burke(2006)。Anti-oppressive practice: Social care and the law。McGraw-Hill Education。  new window
11.Siporin, Max(1975)。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 practice。Macmillan publishing Co. Inc.。  new window
其他
1.(20151222)。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22/c_1117545528.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140929)。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作重要講話,李克強、俞正聲講話,張德江、劉雲山、王岐山出席會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140526)。政治局:推動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社會結構,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26/c_1110866377.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舒淩(20100625)。中國號召學北京牛街減少影響城市民族關係事件,http://www.chinanews.com/gn/news/2010/06-25/2364301.s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貽庭,趙修義(20081031)。文化認同與民族精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昌家立(20060721)。新時期我國城市民族工作模式新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