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藏東吐蕃佛教摩崖造像背景初探
書刊名:民族研究
作者:霍巍
作者(外文):Huo, Wei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5)
頁次:92-101+126
主題關鍵詞:唐蕃會盟佛教石刻吐蕃佛教Tang-Tubo treatyBuddhist carvingsBuddhism in Tubo period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
  • 點閱點閱:2
近年來相繼在藏東地區發現了一批吐蕃時期的佛教摩崖造像遺存,其石刻題記提供了有關造像工程許多有價值的信息。根據石刻題記可知,這些造像工程的組織者為吐蕃著名高僧郭·益西央。在題記中,除了強調"為愿贊普之功德與眾生之福澤,書此佛像與禱文"的宗教目的,還提到"初與唐會盟時"這一歷史背景。由此推測,這批造像很可能是在吐蕃與唐積極醞釀再次會盟的歷史背景之下,益西央僧團為配合和促進唐蕃之間的友好會盟而刻寫的石刻,其核心價值在于"以佛證盟"。這類石刻與吐蕃王朝為紀念會盟而開鑿的石窟、建立的佛寺、樹立的興佛證盟石碑等可能均具有相同的性質。
期刊論文
1.石泰安、耿升(1989)。八至九世紀唐蕃會盟條約的盟誓儀式。西藏研究,198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延清(2011)。吐蕃鉢闡布考。歷史研究,20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故宮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06)。四川石渠縣洛須「照阿拉姆」摩崖石刻。四川文物,20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石渠縣文化局(2013)。四川石渠縣新發現吐蕃石刻群調查簡報。四川文物,20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湯惠生(1999)。青海玉樹地區唐代佛教摩崖考述。中國藏學,199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恰白.次旦平措(1988)。簡析新發現的吐蕃摩崖石文。中國藏學,198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霍巍(2003)。試析西藏東部新發現的兩處早期石刻造像。敦煌研究,200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新國(1994)。露斯溝摩崖石刻圖像考。青海社會科學,19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巴桑旺堆(2013)。吐蕃石刻文獻評述。中國藏學,20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014)。西藏昌都芒康縣新發現吐蕃時期大日如來石刻像。西藏大學學報,20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霍巍(2011)。青藏高原東麓吐蕃時期佛教摩岩造像的發現與研究。考古學報,20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阿米.海勒、楊莉(2001)。公元8-10世紀東藏的佛教造像及摩崖石刻。國外藏學研究譯文,15,1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羅文華(2005)。四川甘孜地區民族與考古綜合考察綜述。故宮學刊,200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2014)。西藏察雅縣丹瑪札摩崖造像考古調查簡報。考古與文物,20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聶貢.官却才且、白瑪朋(1988)。玉樹地區吐蕃時期石窟雕像及摩崖介紹。中國藏學,198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堯(2004)。青海玉樹地區貝考石窟摩崖吐蕃碑文釋讀。唐研究,2004(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H. E. 理查德森、石應平(1994)。吐蕃摩崖石刻研究札記。西藏考古,199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冠群(2014)。唐代吐蕃僧相官銜考。中國藏學,20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才讓(2003)。敦煌藏文P. T. 996號〈大乘無分別修習之道〉解讀。中國藏學,200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方桂、吳玉貴(1992)。唐蕃會盟碑(821-822年)考釋。國外藏學研究譯文集,199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石泰安、褚俊杰(1990)。唐蕃會盟考。國外藏學研究譯文集,199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黃顥(1983)。〈賢者喜宴〉摘譯。西藏民族學院學報,198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楊銘(2008)。敦煌藏文寫本帒噶玉園會盟寺願文研究。西北民族論叢,200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沙武田(2012)。一座反映唐蕃關係的「紀念碑」式洞窟(上)--榆林窟第25窟營建的動機、思想及功德主試探。藝術設計研究,20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Heller, Amy(1994)。Early Ninth Century Images of Vairochana from Eastern Tibet。Orientations: The monthly review for collectors and connoisseurs of Asian art,25(6),74- 79。  new window
26.李方桂(19520700)。鉢掣逋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3(下),443-4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森(1997)。西藏佛教發展史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拔.塞囊、佟錦華、黃布凡(1990)。拔協。成都 (Chengdu):四川民族出版社 (Sichuan Nationalities Publishing House)。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石碩(2000)。吐蕃政教關係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恰嘎.旦正(2012)。藏文碑文研究。西藏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霍巍(2012)。吐蕃時代:考古新發現及其研究。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繼勝(2010)。藏傳佛教藝術史。上海書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光文、楊松、格勒(2000)。西藏昌都--歷史.傳統.現代化。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戴密微、耿升(2001)。吐蕃僧凈記。西藏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趙生琛(1991)。青海古代文化。青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75)。新唐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藏族簡史編寫組(1985)。藏族簡史。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堯、陳踐(1992)。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堯(1982)。吐蕃金石錄。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西藏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2009)。文物志。西藏自治區志。中國藏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寶璽(1996)。青海境內絲綢之路及唐蕃故道上的石窟。段文杰敦煌研究五十年紀念文集。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Gruschke, Andreas(2004)。The Cultural Monuments of Tibet's Outer Provinces Kham。The Qinghai Part of Kham。White Lotus Press。  new window
4.王堯(2012)。吐蕃鉢闡布考論。王堯藏學文集(卷一)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吐蕃制度文化研究。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白居易(1983)。與吐蕃宰相沙門鉢闡布敕書。全唐文。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楠(1998)。論唐蕃清水會盟。藏史叢考。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