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請求權的結構、功能與我國民事立法
書刊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作者:李紅軍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7)
頁次:96-102
主題關鍵詞:請求權結構功能消解重釋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5
請求權系請求他人作為與不作為的權利,具有不可分解性和高度抽象性,這種特殊的結構使請求權得以促成民事權利在邏輯上與訴訟脫鉤,具備了在實體私法內實現和救濟的結構,民法因之成為自足體系。與此同時,請求權消除了侵權之債和契約之債的結構差異,使之得以統一成為與物權關係相對應的債權債務關係,奠定了德國民法典"債—物"二元形式體例的基礎。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民事責任"消解了請求權的前述功能,《侵權責任法》則進一步推動了侵權與債的分離,但《侵權責任法》也解除了對請求權標的物的財產性限制,恢復了請求權的原本內涵,開創"支配—請求"新二元形式體例的起點,極大地擴張了民法的包容性和延展性。
期刊論文
1.楊代雄(2009)。我國民法典中權利復原請求權的立法構想。法學評論,200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梅夏英、鄒啟釗(2009)。請求權:概念結構及理論困境。法學家,200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付榮(2006)。請求權方法的歷史源流分析。比較法研究,200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魏振瀛(2010)。侵權責任法在我國民法中的地位及其與民法其他部分的關係--兼與傳統民法相關問題比較。中國法學,20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國棟(2000)。民法典草案的基本結構。法學研究,200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魏振瀛(2009)。制定侵權責任法的學理分析。法學家,200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金可可(2005)。論溫德沙伊德的請求權概念。比較法研究,200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馬俊駒(2007)。關於人格權基礎理論問題的探討。法學雜誌,200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迪特爾‧施瓦布、鄭沖(2006)。民法導論。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格爾德‧克萊因海爾、揚‧施羅德、許蘭(200510)。九百年來德意志及歐洲法學家。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onfante, Pietro、黃風(1992)。羅馬法教科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澤鑒(2001)。民法總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衛平、陳剛(1997)。法國民事訴訟法導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芮沐(2003)。民法法律行為理論之全部。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優士丁尼、徐國棟(1999)。法學階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澤鑒(2003)。民法思維與民法實例。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梁慧星(1998)。物權法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Hohfeld, Wesley Newcomb(1923)。Fundamental Legal Conceptions As Applied in Judicial Reasoning。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1.林誠二(2003)。民法債編總論:體系化解說。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Medicus, Dieter、邵建東(2000)。德國民法總論。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Zweigert, Konrad、Kötz, Hein、潘漢典、米健、高鴻鈞、賀衛方(2003)。比較法總論。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利明(2000)。違約責任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誠二(1993)。論債之本質與責任。民法債編論文選緝。五南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