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老子《道德經》中“觀”的本體認知及其美學意義
書刊名:中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作者:吳海倫楊黎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3)
頁次:160-163
主題關鍵詞:老子道德經觀本體認知美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3
"觀",字源學意義是指觀事物之本質,美學意義即為審美觀照,是一個重要的哲學範疇。通過對老子《道德經》中"觀"的分析,旨在揭示老子的"觀"在認識論上對"道"之本體的認知,也即"觀道"。"觀"運用在美學上的意義在於人在虛靜狀態下,通過"觀"可以獲得獨特的韻味,乃至進入審美境界。
期刊論文
1.唐少蓮、呂錫琛(2008)。"觀" "無為而治"--"還原"向度的本體詮 釋與重構。廣西大學學報,200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富春(2011)。論老子的道。湖北社會科學,20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晶(2004)。審美觀照論。哲學研究,200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辭海編輯委員會(2002)。辭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世英(1999)。進入澄明之境--哲學的新方向。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叔本華、石沖白(1982)。作為意志和表像的世界。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釋德清(2010)。道德真經解。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鼓應(1984)。老子注釋與評價。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成中英(2002)。本體詮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段玉裁(1988)。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慎、徐鉉(1963)。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鐘泰(1998)。中國哲學史。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馮友蘭(1961)。中國哲學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Heidegger, Martin、孫周興(2005)。演講與論文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成中英(2003)。本體詮釋學洞見和分析話語--中國哲學中的詮釋和重構。本體與詮釋:中西比較。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