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表演者語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識生產--以湘西苗族鼓舞為例
書刊名:中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作者:馬威鄧燕珍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1)
頁次:41-45
主題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傳承人苗族鼓舞知識生產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湘西苗族鼓舞形成了包括鼓的形制、擊鼓節奏、舞蹈技巧在內的一整套知識體系,該體系是六代"鼓王"及其他表演者們在不同時代場景下,應對不同需求,面對不同觀眾,以及基於不同的身份認知情況下,逐漸累積而成。苗族鼓舞知識體系始終開放,使其所容納的知識在結構中流動、代謝、更新。鼓王們通過講述,展現了苗族鼓舞知識體系多元、開放、創新的特點以及該體系的整個生產的歷史和社會脈絡。該經驗啟示人們,作為知識體系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疊加著歷史經驗、社會場域和表演者個體認知,想要活態地將"非遺"傳承下去,就要繼續堅持非遺知識生產的開放性和多元性,給予傳承者更多創新和發揮的空間。
期刊論文
1.高丙中(2006)。日常生活的現代與後現代遭遇:中國民俗學發展的機遇與路向。民間文化論壇,20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萬里(2012)。生成圖式與反思理性解析布迪厄的知識社會學理論。社會,20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金吾(2009)。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的鼓文化。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蕾(2012)。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野中的湘西苗族鼓舞探究(碩士論文)。湖南師範大學,長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弗朗茲.博厄斯、金輝(2004)。原始藝術。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鮑曼‧理查德、楊利慧、安德明(2008)。作為表演的口頭藝術。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