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重新解讀馬克思的“生產力”概念
書刊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科版)
作者:何海濤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8)
頁次:214-218
主題關鍵詞:馬克思生產力德意志意識形態當代價值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正確理解生產力概念對于我們把握歷史唯物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落實科學發展觀關系重大。當前對生產力概念的理解有三類代表性的觀點。以馬克思主義文本,特別是以《德意志意識形態》為依據,可以從整體性、全面性、內在性角度提出對生產力概念內涵的新理解,即從人類感性實踐活動的角度,從人與自然的物質變換過程的角度,從人的本質對象化的生存論角度來理解生產力。這一理解在當代具有重要價值。
期刊論文
1.高銘仁、王存金、孫卓廷(2002)。論"自然生態力"範疇。東嶽論叢,200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陶火生(2005)。論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形態。學習論壇,200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島崎隆(2002)。馬克思的實踐唯物主義與環境思想的形成。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道民(1991)。論大生產力。科學技術與辯證法,199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中起(2003)。生態生產力理論與人類的持續性生存。理論探討,200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教材編寫組(2013)。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75)。史達林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馬文.哈里斯、張海洋(1989)。文化唯物主義。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1983)。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研究(譯文集)。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奧康納、唐正東(2003)。自然的理由。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亨利希庫諾、袁志英(2006)。馬克思的歷史、社會和國家學說--馬克思社會學的基本要點。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韋爾、魯克儉(2002)。分析馬克思主義新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阿科辛、郭官義、俞長彬、黃永繁、陳來勝、李光謨、孫英珠(1991)。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詞典。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施密特、歐力同(1988)。馬克思的自然概念。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Cohen, G. A.(2001)。Marx's Theory of History: A Defense。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1.漢娜.阿倫特、陳聯營(1999)。人的條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6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00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Habermas, Jürgen、郭官義(2000)。重建歷史唯物主義。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馮契(1992)。哲學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馬克思(1975)。資本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Marx, Karl、Engels, Friedrich、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199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