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民俗主義、學科反思與民俗學的實踐性
書刊名:民俗研究
作者:周星
作者(外文):Zhou, Xing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3)
頁次:5-14+158
主題關鍵詞:民俗主義現代民俗學反思應用性實踐性公共性FolklorismModem folklore studiesReflectionApplicationPracticalityPublic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
  • 點閱點閱:6
"民俗主義"這一概念及其相關的學術討論揭示了現代社會中民俗文化事象的基本常態,承認和正視民俗主義現象的常態化,某種意義上,正是各國現代民俗學的起點。中國民俗學也必須正視中國當代社會及文化中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的"民俗主義化"常態,并深刻意識到民俗學者自身也程度不等地卷入到與民俗主義有關的各種事態之中。民俗主義研究視角的導入不僅促使中國民俗學全面地校正自己的研究對象,也揭示了民俗學者與民俗主義的關系而有助于推動中國民俗學對民俗學者自身角色與責任的深入反思,進而重新審視民俗學的應用性、實踐性和公共性。民俗學者通過介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運動相關的實踐性和應用性研究,將促使民俗學在中國成長為一門能夠對國家文化政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行政、對現代中國社會里多種生活文化問題和民俗主義事象展開基于學理的描述、解釋、揭示、評論和批評的學問。但與此同時,現代民俗學也必須面臨如何理解和應對一般民眾在其生活中創造民俗的實踐和民俗學者的學術應用性實踐這兩者之間存在的復雜性這一新課題。
The concept of folklorism and related discourse have revealed the normal state of folk cultural expressions in modern societies.Recognizing such a state is the disciplinary base for modern folkloristics in different countries.Chinese folklore studies must also face the facts that the phenomenon of folklorism exists everywhere and all the time in social life,and that folklorists themselves are often involved in such activities.Chinese folklore studies,therefore,must reflect upon the role and responsibility of folklorists,and re-examine the application,practicality,and publicity of the discipline.
期刊論文
1.モーザ•H.、河野真(1989)。民俗学の研究課題としてのフォークロリスムス。愛知大学国際問題研究所紀要,90,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モーザ•H.、河野真(1990)。民俗学の研究課題としてのフォークロリスムス。愛知大学国際問題研究所紀要,91,63-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贛麗(2009)。民俗旅遊開發中的類民俗化與文化真實性--以廣西桂林龍脊景區為例。旅遊論壇,200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杰文(2010)。''傳統''研究的研究傳統。民族文學研究,20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靈靈(2009)。民俗形態與文化傳統的活態保護。文化遺產,200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阿蘭‧鄧迪斯、周惠英(2004)。僞民俗的製造。民間文化論壇,2004(5),103-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星(2012)。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運動和中國民俗學--''公共民俗學''在中國的可能性與危險性。思想戰線,20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正愛(2013)。誰的文化,誰的認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運動中的認知困境與理性回歸。民俗研究,20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利慧(2014)。中國民俗學如何推進''朝向當下''的轉向?。民俗研究,20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秀杰(2008)。文化保護與文化批評--民俗學真的面臨兩難選擇嗎?。河南社會科學,200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巴龍•羅伯特、黃龍光(2010)。美國公共民俗學:歷史、問題和挑戰。文化遺產,20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高丙中(20150100)。中國民俗學的新時代:開創公民日常生活的文化科學。民俗研究,2015(1),5-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盧曉輝(2015)。再問民俗學''生活世界''概念的理所當然。日常と文化,20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霄冰(2006)。民俗主義論與德國民俗學。民間文化論壇,2006(3),100-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高丙中(2006)。一座博物館--廟宇建築的民族志--論成為政治藝術的雙名。社會學研究,200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岳永逸(20050300)。鄉村廟會的多重敘事--對華北范莊龍牌會的民俗學主義研究。民俗曲藝,147,101-1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呂微(2004)。反思民俗學、民間文學的學術倫理。民間文化論壇,200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ausinger, H.、Dettmer, E.(1990)。Folk Culture in a World of Tecknology。Indiana Univ. Press。  new window
2.陸瑞英、周正良、陳泳超(2007)。陸瑞英民間故事歌謠集。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士閃(2013)。中國民俗文化發展年度報告2012。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士閃(2014)。中國民俗文化發展年度報告2013。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士閃(2015)。中國民俗文化發展年度報告--2014。山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20130415)。以文明理想守望民間中國--2012年度中國民間文藝發展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安德明(20140430)。在守望傳統中開拓創新--2013年度中國民間文藝發展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安德明(20150629)。記住鄉愁,守望家園--2014年度中國民間文藝發展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菅豐、周星(2012)。公共民俗學的可能性。民俗学の可能性を拓く--''野の学問''とアカデミズム。青弓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