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非裔美國文學中的創傷記憶與民族身份重構
書刊名:貴州民族研究
作者:范小紅
作者(外文):Fan, Xiao-hong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8)
頁次:154-158
主題關鍵詞:非裔美國文學存在創傷性別民族倫理African American literatureExistenceTraumaGenderNational ethic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
非裔美國文學是美國非洲裔少數民族生存、抗爭與發展血淚史的真實反映。20世紀中后期的非裔美國文學發展到高峰,從《土生子》、《看不見的人》、《根》、《紫顏色》到《寵兒》串聯起非裔的民族創傷記憶,通過對民族存在、民族淵源、兩性關系、民族倫理等重要問題的思考,為眾多默默無聞的同胞走出歷史陰影、勇敢發聲、重構民族性、提高民族凝聚力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力量。
期刊論文
1.金衡山(2014)。《看不見的人》與看得見的冷戰--艾里森的「自我」拯救之路。外國文學評論,20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欣(2013)。創傷敘事、見證和創傷文化研究。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麗霞(20160200)。美國少數民族屬性重構與女性身份認同--從新歷史主義視角解讀艾麗斯.沃克的《紫色》。貴州民族研究,2016(2),104-1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馬春麗(2012)。《紫色》中茜莉的「身體救贖」。外國文學研究,20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拉爾夫.埃利森、任紹曾(1989)。看不見的人。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Taylor-Guthrie, Danille(1994)。Conversations with Toni Morrison。Jackson: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