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文本”到“本文”的田野闡釋--以普米族口傳文學為例
書刊名:廣西民族研究
作者:朱凌飛胡為佳
作者(外文):Zhu, Ling-feiHu, Wei-jia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6)
頁次:68-74
主題關鍵詞:文本本文口傳文學普米族TextTextualOral literatureThe Pum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口傳文學通常以一種"文本"的形式呈現,但其中所隱現的民族文化意蘊卻促使人類學家去追尋其"本文",并通過田野調查和民族志的闡述而探尋"本文"之所以得以展演的內在邏輯。普米族口傳文學在不同的層面上為當地人闡釋當前的生活倫理及社會規則提供了依據,而特定的社會、文化和歷史環境又為口傳文學的傳承和記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田野工作使我們得以把握某一文化的基本結構,進而可以對文本與本文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層的闡釋。
Usually,oral literature is presented as a ‘text’in which the meaning of ethnic culture implied impels anthropologist to search the textual and the internal logic that the text is presented through fieldwork and ethnographic interpretation. The oral literature of the Pumi provides the local people with a basis to interpret their living ethics and social norms in several levels whereas the given social,cultural and historical situations provides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the inheritance of the Pumi’s oral literature. Fieldwork helps us to grasp the fundamental structure of a given culture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text and textual intensively.
期刊論文
1.王銘銘(1999)。格爾茲的解釋人類學。教學與研究,199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舒憲(1997)。文學人類學:田野與文本之間。文藝研究,199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新建(1997)。尋找"本文"。文藝研究,1997(1),86-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淩飛(2014)。修路事件與村寨過程--對玉獅場道路的人類學研究。廣西民族研究,20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巴莫曲布嫫,朝戈金(2004)。民族志詩學。民間文化論壇,200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世瑜(2006)。祖先記憶、家園象徵與族群歷史--山西洪洞大槐樹傳說解析。歷史研究,2006(1),49-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亦園(1998)。民間文學的人類學研究。民族藝術,1998(3),164-1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趙世瑜(2003)。傳說.歷史.歷史記憶--從20世紀的新史學到後現代史學。中國社會科學,2003(2),175-1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趙世瑜(2011)。傳承與記憶:民俗學的學科本位--關於「民俗學何以安身立命」問題的對話。民俗研究,20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Haviland, William A.、瞿鐵鵬、張鈺(2006)。文化人類學。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安•格雷、許夢雲、高丙中(2009)。文化研究:民族志方法與生活文化。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oas, Franz、金輝、劉乃元(1989)。原始藝術。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閻雲翔、龔小夏(2006)。私人生活的變革:一個中國村莊裏的愛情,家庭與親密關係(1949-1999)。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克利福德.格爾茲、納日碧力戈、郭于華、李彬、羅紅光、田青(1999)。文化的解釋。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Connerton, Paul、納日碧力戈(2000)。社會如何記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克拉克(1999)。歷史人類學、歷史社會學與近代歐洲的形成。走進歷史田野--歷史人類學的愛爾蘭史個案研究。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樂黛雲、王宇根(1996)。本文人類學(序)。本文人類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