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19世紀徽州鄉村的土地市場、信用機制與關系網絡
書刊名:近代史研究
作者:趙思淵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4)
頁次:82-97
主題關鍵詞:土地市場地權交易社會關係信用機制近代鄉村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
  • 點閱點閱:10
18世紀以來的鄉村土地市場發展出完善有序的土地收益分配結構,地權交易更多地表現為市場化行為,社會關係網絡影響地權交易的渠道、形式與信用機制。村落社會中,不同類型的社會關係對地權交易造成不同影響,因此利用關係網絡方法研究地權交易,可以反映社會關係網絡在土地市場中的意義。以19世紀徽州歙縣的兩個村落為例,土地交易主要在親屬關係內發生,中人、代筆所代表的信用機制與交易類型相關,中人的信用保障在抵押借貸中更為重要。存在單個強勢宗族的村落中,交易形式的偏好更多地受到親屬關係的約束;多個小宗族共居的村落中,親屬關係對選擇不同交易形式的影響則較小。此外,半職業化的代筆人似乎也已在交易行為中出現。
期刊論文
1.鄒怡(2006)。徽州佃僕制研究綜述。安徽史學,2006(1),49-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凱翔、陳志武、袁為鵬(2008)。近代中國農村借貸市場的機制--基於民間文書的研究。經濟研究,2008(5),147-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曹樹基(2012)。傳統中國鄉村地權變動的一般理論。學術月刊,2012(12),117-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龍登高、林展、彭波(2013)。典與清代地權交易體系。中國社會科學,2013(5),125-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和惠(1986)。明代徽州洪氏謄契簿研究。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6(3),3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佩國(2012)。走向產權的在地化解釋--近代中國鄉村地權研究再評述。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2(3),15-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蔣勤(2014)。清代石倉文書的"在地"與"有機"分析。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14(3),88-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和惠(1984)。清代徽州田面權考察--兼論田面權的性質。安徽史學,1984(5),20-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楓、陳支平(2004)。論明末清初民間戶糧推收之虛實--以休寧程氏〈置產簿〉為中心的分析。廈門大學學報,2004(3),26-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日根、曹斐(2009)。秩序的確立:〈新安名族志〉的編撰與意義。安徽史學,2009(1),83-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泰升(20040300)。臺灣民事財產法文化的變遷--以不動產買賣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33(2),1-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Granovetter, Mark S.(1985)。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91(3),481-510。  new window
13.周曉光(2000)。清代徽商與茶葉貿易。安徽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3),336-3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Choi, Chi-Cheng(1989)。Familiy and Land Transfer practice in Guangdong。10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sian Studies。Hong Kong:Asian Research Service。489-497。  new window
2.章毅(2005)。遷徙與歸化--〈新安名族志〉與明代家譜文獻的解讀。第十一屆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蘭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歙縣地名委員會辦公室(1987)。安徽省歙縣地名錄。歙縣:歙縣地名委員會辦公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寺田浩明、王亞新(2012)。權利與寃抑:寺田浩明中國法史論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金全、杜萬華(2008)。貴州文鬥寨苗族契約法律文書彙編--姜元澤家藏契約文書。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劉伯山(2011)。徽州文書。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曾小萍、李超、歐中坦、加拉德(2011)。早期近代中國的契約與產權。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Cohen, Myron L.(2005)。Kinship, Contract, Community and State: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on China。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劉伯山(2004)。徽州文書。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曹樹基(2011)。石倉契約。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曹樹基(2012)。石倉契約。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曹樹基(2014)。石倉契約。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和惠、汪慶元(2005)。徽州土地關係。安徽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鄒怡(2011)。明清以來的徽州茶業與地方社會(1368-1949)。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欒成顯(1988)。明代黃冊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White, Harrison C.(2002)。Markets from Networks: Socioeconomic Models of Production。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5.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劉伯山(2006)。徽州文書。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劉伯山(2009)。徽州文書。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平步青(1982)。霞外攟屑。北京:上海: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戴明廷、程尚寬、朱萬曙(2004)。新安名族志。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章有義(1984)。明清徽州土地關係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Polanyi, Karl、馮鋼、劉陽(2007)。大轉型:我們時代的政治與經濟起源。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道光十五年八月江萬祥等立分撥合同(011112060107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同治三年巧月立江正和記分撥鬮書(011112060109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民國三年二月立二房永慶鬮書(011112060107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同治十三年十一月江長髮等立議分單合同(011112060104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江四九立抵據(011112060104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同治十一年江正和歸戶冊(011112060108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民國三年江永慶戶歸戶冊(011112060107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光緒二十九年程正能立租批(011112060103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光緒二十九年程桂富立租批(011112060103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咸豐四年三月江起湧立退批(01111206010887-00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嘉慶十三年汪耀廷立當茶園契(011112060108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同治八年汪朗元立租屋批(011112060100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光緒元年永隆莊立借票(011112060106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咸豐五年十二月程金林立退小買園批(011112060108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道光十五年十月程灶發立抵契(011112060103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咸豐十年六月二十六都一圖一甲江振時戶歸戶冊(011112060108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民國三年十一月歙縣二十六都六圖一甲歸戶清冊(011112060107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孔邁隆(2011)。晚清帝國契約的構建之路。早期近代中國的契約與產權。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志祥(1995)。從土地契約看鄉村社會關係。許舒博士所藏商業及土地文書--乾泰隆文書。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卞利(2012)。從宋明以降到咸、同兵燹:徽州山區一個宗族聚居村莊的宗族活動與社會變遷。徽學。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都鄙。乾隆歙縣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都鄙。民國歙縣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忠鑫(2013)。明清時期徽州"圖"的區劃與組織--幾種民間圖甲文書舉要。歷史地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選舉志.科目。民國歙縣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傅衣淩(2007)。明清時代永安農村的社會經濟關係。明清農村社會經濟.明清社會經濟變遷論。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昆崗、劉啓瑞(2002)。刑部.戶律田宅。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程文桂。材公。新安岑山渡程氏支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