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民俗學的新時代:開創公民日常生活的文化科學
書刊名:民俗研究
作者:高丙中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1)
頁次:5-15
主題關鍵詞:民俗復興日常生活文化公民文化科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民俗復興是中國過去三十多年的社會巨變所包含的重要內容,中國的民俗學順勢而為,也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巨大發展。對中國民俗學的多方面學術積累進行一次定性評估,有助於達成一種對於民俗學的學科共同體的總體認知:中國民俗學已然完成一次理論轉向和方法更新,已然與所處的社會全面建立起一種新的積極關系,其潛在的發展趨向已經清晰可見,相較於以前的文史性的遺留物研究,中國民俗學已經注入了全新的內涵,並內生出成長為一門關於公民日常生活的文化科學的趨向。我們認識到這一趨向,並確認為民俗學的學科建設的目標,將為中國民俗學開創一個新時代。
期刊論文
1.劉鐵梁(1998)。中國民俗學發展的幾個階段。民俗研究,199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鐘敬文、萬建中、黃濤、蕭放、吳曉群(2002)。對中國當代民俗學一些問題的意見。社會科學戰線,200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樹喆(2002)。中國民俗學學科發展現狀芻議。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鐵梁(2002)。開拓與探索的歷程:民俗學學科建設的回顧與展望。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澤(2003)。論中國民俗學新世紀的學科發展。思想戰線,200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國先(2006)。新世界中國民俗學的發展方向。雲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高丙中(2008)。中國民俗學三十年的發展歷程。民俗研究,200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鐵梁(2008)。中國民俗學思想發展的道路。民俗研究,200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葉濤(2010)。新時期中國民俗學論綱。江蘇社會科學,20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安德明、楊利惠(2012)。1970年代末以來的中國民俗學:成就、困境與挑戰。民俗研究,20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呂微(2013)。民俗復興與公民社會相聯接的可能性:古典理想與後現代思想的對話。民俗研究,20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韓成艶(2013)。在"民間"看見"公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語境下的實踐民俗學進路。民俗研究,20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呂微(2003)。"內在的"和"外在的"民間文學。文學評論,200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呂微(2006)。民間文學--民俗學研究中的"性質世界"、"意義世界"與"生活世界"。民間文化論壇,20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魁立(2004)。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保護的整體性原則。廣西師範學院學報,200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魁立(2005)。從人的本質看非物質文化遺產。江西社會科學,200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魁立(2004)。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若干理論問題反思。民間文化論壇,200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曉春(2013)。文化本真性:從本質論到建構論。民俗研究,20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Cohen, Myron(1993)。Cultural and Political Inventions in Modern China: The Case of Chinese 'Peasant'。Daedalus,122(2)。  new window
20.巴莫曲布嫫(2004)。敘事語境與演述場域。文學評論,200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戶曉輝(2013)。從民到公民:中國民俗學研究"對象"的結構轉換。民俗研究,20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呂微(2000)。現代性論爭中的民間文學。文學評論,2000(2),124-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劉曉春(2009)。從"民俗"到"語境中的民俗"--中國民俗學研究的範式轉換。民俗研究,200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周星(20141004)。平民•生活•文學:從周作人的民俗學談起。"再問'理所當然':中日韓高層集體公寓變遷中的生活方式與生活世界"研討會會議。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趙世瑜(1997)。眼光向下的革命:中國現代民俗學思想的早期發展(1918-1937)(博士論文)。北京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岳永逸(2004)。廟會的生產--當代河北趙縣梨區廟會的田野考察(博士論文)。北京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士閃(2005)。鄉土社會與鄉民的藝術表演:以山東昌邑地區小章竹馬為核心個案(博士論文)。北京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效群(1998)。北京的香會組織與妙峰山碧霞元君信仰(博士論文)。北京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俊起(2005)。多元互動中的地方傳統:豫南盤古廟會的考察(博士論文)。北京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立陽(2012)。文化的生成:保生大帝信仰恢復與合法化的個案研究(博士論文)。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烏雲格日勒(2013)。信仰的薪火相傳:成吉思汗祭奠的人類學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戚曉萍(2013)。洮岷花兒研究:生存空間視角下的田村花兒調查。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鐘敬文(1987)。新的驛程。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鐘敬文(1999)。建立中國民俗學派。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文寶(1995)。中國民俗學史。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世瑜(1999)。眼光向下的革命:中國現代民俗學思想的早期發展(1918-1937)。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戶曉輝(2004)。現代性與民間文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戶曉輝(2010)。返回愛與自由的生活世界:純粹民間文學關鍵詞的哲學闡釋。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郭於華(1992)。死的困擾與生的執著--中國民間喪葬儀禮與傳統生死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銘遠(1991)。生殖崇拜與死亡抗拒--中國民間信仰的功能與模式。中國華僑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曉春(2003)。儀式與象徵的秩序。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樹喆(2007)。師公•儀式•信仰:壯族民間師公教研究。廣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杰文(2006)。儀式、歌舞與文化展演:陜北•晉西"傘頭秧歌"研究。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祝秀麗(2013)。村落故事講述活動研究:以遼寧省遼中縣徐家屯村為個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西村真志葉(2011)。日常敘事的體裁研究:以京西燕家臺村的''拉家''為個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高丙中(1994)。民俗文化與民俗生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紫晨(1993)。中國民俗學史。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安德明(2003)。天人之際的非常對話--甘肅天水地區的農事禳災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呂微(2014)。民俗學,一門偉大的學科:從反思的民俗學到實踐的民俗學的歷史與邏輯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