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身體民俗學視角下的個人敘事--以中國春節為例
書刊名:民俗研究
作者:劉鐵梁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2)
頁次:5-11
主題關鍵詞:身體民俗學個人敘事中國春節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在民俗學研究中,如何理解和運用那些經由訪談得來的具有"個人敘事"性質的資料,需要進行經驗的總結和理論的探討。近年來,民俗學研究的身體視角得到加強,這不僅是對哲學、社會學等學術思想中身體視角的借鑒,而且與當代社會發展過程帶給人們的一些現實感受有更加直接的關聯。與春節有關的個人敘事,來源於個人節日生活經歷中的身體經驗,具有身體記憶的性質,並因之賦予春節以鮮活的文化意義。對於個人敘事文化建構作用的關注,應在今後的民俗學研究中成為常態。
期刊論文
1.彭牧(2010)。民俗與身體--美國民俗學的身體研究。民俗研究,20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鐵梁(2011)。感受生活的民俗學。民俗研究,20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呂微(2010)。民俗學的笛卡爾沉思--高丙中〈民俗文化與民俗生活〉申論。民俗研究,20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鐘敬文(2008)。民間節日與民族文化。民族藝術,200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邢莉(2010)。民族民間節日的價值體系及保護原則。河南社會科學,20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董曉萍(2011)。春節遺產與現代社會。文史知識,20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華文、陳映婕(2010)。傳統節日放假的意義及節日文化如何弘揚的對策研究--以浙江新調查個案為例。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戶曉輝(2008)。民俗與生活世界。文化遺產,2008(1),43-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許勇為(2013)。論馬爾庫塞對現代技術的哲學批判。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戶曉輝(2014)。民間文學的自由敘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戶曉輝(2004)。現代性與民間文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戶曉輝(2010)。返回愛與自由的生活世界:純粹民間文學關鍵詞的哲學闡釋。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丙中(1994)。民俗文化與民俗生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劉鐵梁(2008)。非物質性還是身體性,http://www.mzb.com.cn/html/Home/report/167390-1.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蕭放(2008)。傳統節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遺產。民族遺產。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濤(2008)。保護傳統節日文化遺產與建構和諧社會。民族遺產。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鐵梁(2011)。感受春節。節日研究。泰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