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祭孔禮儀的標準化與在地化
書刊名:民俗研究
作者:王霄冰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2)
頁次:41-47
主題關鍵詞:釋奠禮祭孔禮儀標準化在地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祭孔禮儀(舊稱釋奠禮)制度的形成,有賴於歷史上的一些王朝和君主在整飭與統一禮儀標準方面所做的努力,其實施在古代也主要憑靠政府的支持和推動。20世紀以來,祭孔禮儀在東亞各地呈現出了多種多樣的形態與風貌,在基本形制上主要出現了古禮和今禮兩大類別。在追求政治多元化和文化多樣性的今天,祭孔禮儀的"在地化"勢在必然,而新一輪"標準化"的實現,一方面需要政府的介入,另一方面也有賴於世界各國崇孔尊孔者之間的思想與文化交流,建立在他們對於釋奠禮儀及其信仰表徵的本真性的自覺追求之上。
期刊論文
1.(1914)。宗聖會與海內商榷聖誕辦法公諫。宗聖會志,19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俊領(2008)。抗戰時期國民黨與南京國民政府對孔子的祭祀典禮。社會科學評論,200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方艶華(2007)。試論偽滿祀孔典禮的墮落與變異--兼論「王道政治」的歷史命運。遼寧師範大學學報,200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朝明(2009)。禮制「損益」與「百世可知」--孔廟釋奠禮儀時代性問題省察。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5),1-6+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霄冰(2010)。試論非物質文化遺產本真性的衡量標準--以祭孔大典為例。文化遺產,2010(4),8-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霄冰(2011)。孔子廟祀期考。第三屆世界儒學大會。文化藝術出版社。578-5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鶴璇(2011)。宋、明代文廟佾舞動作的關係。第三屆世界儒學大會。文化藝術出版社。532-5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水口拓壽(2010)。論臺灣一九六八至一九七〇年的「祭孔禮樂之改進」。「世界的孔子:孔廟與祀典」國際學術研討會,202-2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詩國(2007)。桃園孔廟釋奠儀禮之研究(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勇成(2001)。台灣地區孔子廟「釋奠佾舞」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司馬遷(1959)。史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范曄(1965)。後漢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房玄齡(1959)。晉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歐陽修(1975)。新唐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茂倩(2010)。樂府詩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孔德平、彭慶濤、孟繼新(2009)。祭孔禮樂研究。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霄冰(2008)。南宗祭孔。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006)。中國方志集成•貴州府縣志輯3•乾隆貴州通志。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鄂容安(1993)。鄂爾泰年譜。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孔繁銀(1992)。衍聖公府見聞。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孔祥林(2011)。世界孔子廟研究。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馬端臨(1988)。文獻通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魏收(1974)。魏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魏徵、令狐德棻(1973)。隋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鄂容安(1726)。鄂文端公年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吳瑞雲(1996)。釋奠樂舞。臺北市大同區大龍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資源專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