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民間立場與現代化傳承--以贛南客家太平堡龍船盛會為中心的考察
書刊名:民俗研究
作者:周建新肖艷平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5)
頁次:43-53
主題關鍵詞:客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太平堡龍船盛會民間智慧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0
民俗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很多還是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社會轉型的背景下,許多民俗漸趨式微。太平堡龍船盛會是江西省龍南縣客家人在端午節期間舉行的一項具有500多年歷史的民俗活動,它在近年來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當地客家人利用民間智慧,依靠宗族權威,發揮精英力量,采借國家符號,凝聚商人資本,在汲取各自優勢的基礎上,多元互動,共同推動了民俗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這充分體現了民眾對於自身文化的經營與智慧,也表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應堅持民眾主體化、傳承活態化。
期刊論文
1.烏丙安(2007)。民俗文化空間: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中之重。民間文化論壇,200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苑利、顧軍(2006)。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十項基本原則。學習與實踐,2006(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丙中(2001)。民間的儀式與國家的在場。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1),42-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霄冰(2006)。民俗主義論與德國民俗學。民間文化論壇,2006(3),100-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祁慶富(2006)。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傳承及傳承人。西北民族研究,20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飛龍(2005)。國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文藝理論研究與批評,200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廖明君、周星(2007)。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日本經驗。民族藝術,200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關昕(2010)。民俗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徵和保護策略。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明閣(2012)。論民俗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和利用。江漢論壇,201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朱以青(20150100)。傳統技藝的生產保護與生活傳承。民俗研究,2015(1),81-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顧軍、苑利(2013)。民俗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三議。藝術評論,20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宗花(2011)。在日常生活中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立志(2009)。人的科學如何可能--從方法論視角看列維-斯特勞斯的"結構"。自然辯證法研究,200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周建新(2012)。近代客家鄉村地方精英的結構與素質探析。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賴觀揚(1993)。客家賴氏遷徙源流考。贛南師範學院學報,199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賴觀揚(1998)。客家名屋燕翼圍。贛南師範學院學報,199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賴觀揚(2002)。龍南客家民居--圍屋。小城鎮建設,200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善群(1995)。客家禮俗。福州市:福建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滬寧(1991)。當代中國村落家族文化--對中國社會現代化的一項探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祖基(1963)。客家舊禮俗。眾文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95)。桃川賴氏族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廖小鳳(2009)。龍南客家民俗。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丁世良、趙放(1995)。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彙編‧華東卷。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馬黎,莊小蕾(20120523)。現狀:不少"非遺"藏身古村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鐘樂耕,徐麗芸(20090123)。賴觀揚的文化傳播之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100802)。蔚縣經驗--非遺傳承要靠產業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士閃(2007)。論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中民眾主體的作用--以京西聯村古幡會為個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賴觀揚(1990)。太平橋考略。龍南文史資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賴觀揚。從桃川賴氏的發展看宗族與農民的關係。當代中國農村宗族與鄉村治理--跨學科的研究與對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曉春(2000)。區域信仰--儀式中心的變遷:一個贛南客家鄉鎮的考察。儀式與社會變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