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明嘉靖初廣東毀淫祠的局限及其原因考析
書刊名:民俗研究
作者:程肖力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5)
頁次:63-71
主題關鍵詞:廣東淫祠神道設教儒家教化民間信仰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
從事件的局限出發,考察士大夫階層的"淫祠"觀念及其禁毀淫祠的動機和目的,認為廣東士大夫觀念上既排斥異端,又主張"以神道設教",導致毀淫祠實施不徹底甚至變質;實踐上卻張揚儒家教化,貶抑民間信仰,忽略民眾意志和需求,則使毀淫祠得不到民眾的響應和支持,最終成效有限。
期刊論文
1.趙克生、于海涌(2003)。明代淫祠之禁。社會科學輯刊,2003(3),127-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井上徹(2003)。魏校的搗毀淫祠令研究--廣東民間信仰與儒教。史林,2003(2),4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東陽(2006)。從明代淫祠之禁看儒臣、皇權與民間社會。求是學刊,33(1),131-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獻海(2002)。明代毀「淫祠」現象淺析。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1),28-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Faure, David(1999)。國家與禮儀:宋至清中葉珠江三角洲地方社會的國家認同。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5),65-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蕭放(2004)。中國傳統風俗觀的歷史研究與當代思考。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新崗(2005)。兩漢諸子論風俗。民俗研究,200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杜榮佳(1992)。明代中後期廣東鄉村禮教與民間信仰的變化。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佐(1977)。嘉靖.廣東通志。香港:大東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冼寶幹(1923)。佛山忠義鄉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任建敏(2012)。從「理學名山」到「文翰樵山」--16世紀西樵山歷史變遷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子龍(1962)。皇明經世文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司徒尚紀(1993)。廣東文化地理。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酒井忠夫、劉岳兵、何英鶯(2010)。中國善書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仇巨川、陳憲猷(1993)。羊城古鈔。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屈大均(1985)。廣東新語。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慶堃、范麗珠(2007)。中國社會中的宗教:宗教的現代社會功能與其歷史因素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班固。漢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脫脫。宋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徐松。宋會要輯稿.刑法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007)。嘉靖.增城縣志。嶺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魏校。莊渠遺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廷玉。明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62)。明實錄.明太祖實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范景文。昭代武功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瑜。雙槐歲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荀況。荀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Faure, David W.、卜永堅(2009)。皇帝和祖宗:華南的國家與宗族。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Faure, David(1995)。明嘉靖初年廣東提學魏校毀「淫祠」之前因後果及其對珠江三角洲的影響。地域社會與傳統中國。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