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社會心理學視角下的民族交往與民族關係
書刊名:貴州民族研究
作者:魏國紅張慧
作者(外文):Wei, Guo-hongZhang, Hui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12)
頁次:4-8
主題關鍵詞:社會心理學民族交往民族關係Social psychologyNational interactionNational relationship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民族交往是民族關係形成的基礎,交往的方式和內容自然會影響到民族關係的性狀,民族交往中,一些較為穩定存在的心理因素必然會對民族關係產生影響。社會心理學關注個體及群體所處的情境和整個社會對人的心理及行為的影響,從社會心理學的視角分析民族交往中的社會情境及一些群體心理的形成原因,有助於分析民族關係的實質。社會心理學視角研究民族關係,重在揭示民族交往中個體或群體對彼此的社會認知和這種認知形成的情境,以及交往過程中的偏見和歧視。如何調整民族交往中的錯誤認知,減緩民族間的偏見和歧視,消除潛在的民族隔閡和可能引發的民族衝突,不失為構建和諧民族關係的一種新思路。
期刊論文
1.高永久、柳建文(2011)。多民族國家文化整合:歷史經驗與實踐的再審視。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Castells, Manuel、曹榮湘(2006)。認同的力量。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Marger, Martin N.、祖力亞提.司馬義(2007)。族群社會學。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肯尼思.格根、許婧(2011)。社會建構的邀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拉賽爾.哈丁、劉春榮、湯豔文(2013)。群體衝突的邏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Taylor, Kathleen、楊炳鈞、王汐(2013)。洗腦心理學。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Aronson, Elliot、Wilson, Timothy D.、Akert, Robin M.、侯玉波(2007)。社會心理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戴維.P.霍頓、尹繼武、林民旺(2013)。政治心理學--情境、個人與案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