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歷代「變革」之研究--經典、變革者與變革範例之綜合探討
作者:施忠賢
作者(外文):SHIEN-CHUNG SHIH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
指導教授:徐漢昌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0
主題關鍵詞:經典先王體制變置派系高學識門檻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5
本文擬以歷代的變法改革作為審視的對象,期能抉發中國歷來面對國族命運或文化變革時所探取的因應模式。首先,本文將針對歷來變法改革中常被引用的理論依據作分析,在這個部份中,我們選擇《周禮》和《公羊》兩書作為研究對象。其次,我們將針對改革者的個人特質作探討,在這方面,我們擬以商鞅、王莽、王安石和康有為四人作為主要的探討對象。接著,針對改革變法的實際案例作探討,本文選擇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漢化、王安石變法和戊戌變法為討論重點。此外,本文另外對太平天國與國父革命作為體制外改革的範例,以求對「變法改革」主題之完整。
《公羊》史評、三統說和三世說呈現了以下的對比:
1.在心態上,《公羊》史評是「向後的」;漢代三統說是「當下的」;清末三世說則是以「向前的」為主軸。
2.在模式上,《公羊》史評以「對比」或「評斷」為關係;漢代三統說在功能設計上是「輔助與制衡」(生剋)關係,但在內容上則各自分立,不相統屬;清末三世說則是「進步」關係,彰顯出其不可躐等的單向延續性。
3.在宗旨上,《公羊》史評是「恢復」,意欲回歸周制、回復往昔的美好;漢代三統說則是「自創」,要開一代之典章;清末三世說乃重「學習」,以救自己危亡之厄。
4.在挑戰與回應上,《公羊》史評屬「亂世之撥亂反正」;漢代三統說屬「盛世之制禮作樂」;清末三世說乃「亂世之脫胎換骨」。
《周禮》的這一套體系具備的特點有:空間架構上的完美,六官中垂直與平行交叉建立而成的型態,各部門職務配置的細密龐雜,以及各職務工作與技藝資料的詳細記載,這四個要點共同構成了《周禮》高居改革聖典的原因。在內容上,《周禮》以其繁複的職官配置和豐富的職能資料,提供了變法改革者改造既有制度時的重要參考。
對變革者的人格特質,可對比如下:商鞅與王安石的差異,在於「刻」與「躁」;王安石與康有為的差異,在於「爭」與「聚」;康有為與商鞅的差異,在於「文」與「質」;商鞅與王莽的差異,在於「實」與「迂」;王莽與王安石的差異,在於「抑」與「揚」;王莽與康有為的差異,在於「退」與「進」。
在體制內的變法類型上,商鞅變法讓人了解到政策的貫徹與改革高效率之間的關聯;北魏孝文帝漢化則示範了一場文化吸收或文化仿製的橋段,是我們探討文化與文化對話的好教材;王安石變法所衍申的新、舊黨爭,是了解派系運作在改革中扮演何種地位的極佳範列;至於戊戌變法則提供一種「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另類模式,主要的變法雖然一時功敗垂成,但卻引發出一種思考人類文明的大格局精神。
體制外改革部分,太平天國屬改朝換代,國父革命才稱得上革命。革命之前須先有改朝換代的過程,其目的乃在於達到類似的時空變置的效果,這我們可以稱之為「朝代變置」。但革命所欲改革的,常是舊有的政治體制,那是一種對舊政體的全面變置,這種新、舊體制的對立與變置,便成了改朝換代與革命的不同點。若說改朝換代是一種「朝代變置」,則革命可姑且稱之為「政體變置」,它透過新舊體制的交替,達到變法改革的目的。
本文總結歷代變革有四型,可轉化成四種新型態:
1.「復古型」變革可轉化為「本土型」變革。
2.「新知型」變革可轉化為「多元型」變革。
3.「鬥爭型」變革可轉化為「政黨型」變革。
4.「強勢型」變革可轉化為「除弊型」變革。
none
(按筆劃順序排列)
壹、傳統典籍
《文史通義》清•章學誠著。華世出版社,民國69年9月,初版。
《王安石年譜三種》宋•詹大和等撰,裴汝誠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1月,第一版。
《公羊解詁》漢•何休解詁。新興書局,民國71年8月。
《左傳會箋》日•竹添光鴻撰。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3年1月,初版。
《史記會注考證》漢•司馬遷著,瀧川龜太郎考註。洪氏出版社,民國71年。
《朱子語類》宋•朱熹著。文津出版社,民國77年,初版。
《周禮今註今譯》林尹註譯。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2年4月四版。
《春秋經傳集解》晉•杜預注。新興書局。民國68年8月版。
《荀子集釋》李滌生著。學生書局,民國73年9月,修訂三版。
《莊子集釋》清•郭慶藩編,王孝魚整理。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民國82年3月,初版。
《清史稿》趙爾巽等撰。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
《張載集》宋•張載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2年9月,初版。
《新唐書》,藝文印書館。
《漢書》漢•班固著。藝文印書館。
《臨川集》宋•王安石著。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正編。
《魏書》,藝文印書館。
《語譯廣解四書讀本》宋•朱熹集註,蔣伯潛廣解。啟明書局。
《讀通鑑論》清•王夫之著。河洛圖書出版社,民國65年3月,初版。
《欒城集》宋•蘇轍著。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正編。

參、近人著作
《十三經概論》蔣伯潛著。學海出版社。
《太平天國史》羅爾綱著。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9月,第一版。
《太平天國史稿》羅爾綱著。1993年11月,第一版。出版社未詳。
《太平天國的興亡》李振宗編著。正中書局,民國75年12月,臺初版。
《太平天國的歷史和思想》王慶成著。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1月,第一版。
《太平天國資料匯編》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編。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9月,第一版。
《文明論衡》余英時著。高原出版社。出版日期未詳。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錢穆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2年11月,臺八版。
《中國近代史論文集》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編。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8月,第一版。
《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余英時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6年1月初版。new window
《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余英時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3年2月,再版。
《中國思想史論集》徐復觀著。學生書局,民國72年8月,臺五版。new window
《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唐君毅著。學生書局,民國73年2月,全集校訂版。new window
《中國歷代改革者》李沛誠著。湖南省新華書店,1995年4月,第二次印刷。
《中國魏晉南北朝政治史》何德章著。人民出版社,1994年4月,第一版。
《古史辨》第五冊,顧頡剛等著。出版社及出版日期未詳。
《戊戌思潮縱橫論》吳廷嘉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年8月,第一版。
《左傳導讀》張高評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71年10月,初版。
《左傳禮說》張其淦著。力行書局,民國15年排印本。
《立國的宏規》中國文化新論-制度篇。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2年4月。
《史學與傳統》余英時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民國75年10月,初版五刷。new window
《宋代政治史》林瑞翰著。正中書局,民國78年7月,臺初版。
《宋遼金元歷史論文集》李則芬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0年11月,初版。
《近代中國的變局》郭廷以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6年6月,初版。new window
《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民族主義》李國祁等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69年6月,初版。
《兩晉南北朝史》,臺灣開明書店。出版日期未詳。
《兩漢思想史》卷二,徐復觀著。學生書局,民國68年9月,再版。
《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錢穆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72年9月,臺三版。
《春秋公羊傳要義》李新霖著。文津出版社,民國78年5月。new window
《政道與治道》牟宗三著。學生書局,民國72年10月,再版。new window
《思想與人物》林毓生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2年10月,第二次印行。
《思辯錄》勞思光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5年1月,初版。
《翁同龢與戊戌維新》蕭公權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2年7月。
《秦漢史》,錢穆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6年10月,五版。
《國史大綱》錢穆著。民國74年5月,修訂十二版。
《從公羊學論春秋的性質》阮芝生著。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叢刊,民國58年8月,初版。new window
《從平城到洛陽》逯耀東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4年8月第三次印行。
《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傅偉勳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82年,二版。
《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傅偉勳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79年7月,初版。
《從傳統到現代》金耀基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72年10月,增訂十版。
《清末的公羊思想》孫春在著。商務印書館,民國88年,初版。new window
《清末革命與君憲的論爭》亓冰峰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19),民國69年6月,再版。new window
《清代公羊學》陳其泰著。北京:新華書店,1997年4月,第一版。
《清代學術概論》梁啟超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6年2月,臺一版。new window
《康有為研究論集》劉善章、劉忠世主編。青島出版社,1998年7月,第一版。
《商鞅及其學派》鄭良樹著。學生書局,民國76年8月,初版。
《晚清變法思想論叢》汪榮祖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3年9月,第二次印行。
《新學偽經考》康有為著。北京:中華書局,出版日期未詳。
《偽書通考》張心澂著。鼎文書局,民國62年10月,初版。
《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黃仁宇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78年。
《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余英時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4年9月,初版。new window
《歷史哲學》牟宗三著。學生書局,民國73年2月,臺六版。new window
《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唐長孺著。出版社及出版日期未詳。

肆、單篇論文
〈王安石曾布與北宋晚期官僚的類型〉劉子健著。收錄於《宋史研究集》第三輯,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民國73年1月,再版。new window
〈從王安石的先王觀念看他與宋神宗的關係〉張元著,收錄於《宋史研究集》第二十三輯,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民國84年2月。
〈晚清變法思想之淵源與發展〉汪榮祖著。收錄於《中國史學論文選集》,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75年12月,再版。new window

伍、翻譯著作
《西方的沒落》史賓格勒(Oswald Spengler)著,陳曉林譯。桂冠圖書有限公
 司,民國64年10月再版。
《歷史研究》湯恩比(Arnold Toynbee)著,陳曉林譯。桂冠圖書有限公司,
 民國73年4月,四版。
《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安海姆(Rudolf Arnheim)著,李長俊譯。雄獅圖書公司,民國71年9月,再版修訂。
《中國政治的變與常》( Lucian W . Pye )著,胡祖慶譯。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1年5月,二版二刷。

陸、網路著作
〈北魏孝文帝遷洛漢化在我國國史上的意義〉陳子仁著。1998年7月22日。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黃仁宇著。
〈如何確定新時代的歷史觀──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黃仁宇著。發表於《新語絲》電子雜誌1997年5期至9期。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