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台灣對日貿易逆差之政經分析
作者:蘇卿彥
作者(外文):Ching-Yin Su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國家發展研究所
指導教授:許介鱗
張捷昌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2
主題關鍵詞:貿易逆差出口導向貿易自由化進口替代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55
本研究係探討台灣對日貿易逆差發展過程,並分析台日貿易逆差形成之原因與現況,提出建議,俾能改善40年來無法解決的貿易問題。
一、台灣對日本巨額逆差之形成過程
(一) 台灣對日本貿易逆差階段變化分析
(二) 台灣對日本貿易統計分析
(三) 台灣對日本產業內分工之分析
二、日本貿易發展之過程
(一) 戰後復興期1945-1956
(二) 貿易高度成長期1956-1973
(三) 貿易調整期1973-1986
(四) 全球化時期1986-2000
三、台灣貿易之發展過程
(一) 1950-1960勞力密集輕工業進口替代
(二) 1960-1973出口導向工業化
(三) 1973-1984技術密集重化學工業進口替代
(四) 1984-2000貿易自由化時代
四、台灣對日本貿易逆差原因之探討
(一) 歷史地理因素
(二) 日本產業結構轉型
(三) 日本產業外移
(四) 台灣日本貿易發展階段差異
在1950-60年代台灣對日貿易雖有順差與逆差,但金額不大,尚能維持平衡,但自1960年代開始逐漸上升,至2000年台灣對日貿易逆差已高達222億餘萬元,逆差成長率為531.9倍之多,成為台灣對日首要探討的問題。
中文參考書目
王健全〈談改善對日貿易逆差〉,《經濟前瞻》第21號,1991,1,10,頁109-
112。
王慶瑜《依賴理論與中日經貿關係》,台南:文山書局印行,1998,初版。
毛慶生等編《經濟學》,台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1998,初版。
任耀廷〈台灣日本經貿關係之回顧與發展〉,台北《展望新世紀中日問題研討會
論文集》台灣日本研究學會主辦,2001,7,27,頁53-60。
江丙坤〈對日貿易逆差的形成與對策(一),《貿易周刊》期1417/18,1991,
  2,27,頁4-8。
   〈對日貿易逆差的形成與對策(二),《貿易周刊》期 1419,1991,3,
  6,頁10-13。
〈當前經濟發展情勢問題與對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1,3。
江支璋〈出口貿易商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
  文,1995。
朱萃法〈檢討改善對口貿易逆差〉,《今日經濟》期335,1995,7,頁19-22。
竹內宏〈日本人氣質與經濟成長〉,《許介鱗主編:中日思維差異研討會論文集 
  》,國立台灣大學日本綜合研究中心,1994,頁137-144。
宋鎮照《發展政治經濟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初版一刷。
邱賜程《台灣對外貿易》,台北:捷太出版社,1998,初版。
李孟茂《日本經濟問題分析》,台北:李孟茂發行,1998,初版。
李碧涵《新能源.新經濟》,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編,2001,5,5,頁327-
  352。
李國鼎、陳木在《我國經濟發展策略總論(上、下冊)》,台北:聯經出版事業
公司,1994,初版二刷。
李明軒、邱如實譯,Michael E. Porter著《國家競爭優勢A、B冊》,台北:天下
  出版社,1996,出版。
李振昌譯,Charles Leabeater著《知識經濟大趨勢》,台北:時報文化出版,2001
  ,初版。
杜震華、盧信昌《世界經濟概論:東南亞篇》,台北:華泰文化事業出版,2001
  ,初版。
彼得.杜拉克(Peter F.Drucker)、中內功(Isao Nakauchi)著,鄭嘉玲譯,《杜拉克
  看亞洲》,台北:天下遠見出版社,1998,初版。
吳文翰〈台灣出口產品競爭力之變遷──利潤分析法〉,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
  所碩士論文,1996。
吳毓蘭〈台灣出口績優產業競爭優勢變動之研究〉,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1991。
林鐘雄《台灣經濟經驗一百年》,台北:三民書局,1998,增訂一版。
林正峰〈日銀調降重貼現率股匯市齊揚〉《中國時報》,2001,2,10:13。
林灼榮〈台灣對日貿易之市場結構、貿易條件與貿易逆差之動態分析〉,《台灣銀
  行季刊》卷45,期3,1994,9,頁110-143。
汪仲譯、長谷川慶太郎著《亞洲金融風暴》,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8,初
版七刷。
胡寄窗主編《西方經濟思想史》,台北:五南出版公司,1996,初版。
胡煜嘉譯、高棣民著《台灣奇蹟》,台北:洞察出版社,1988,修訂版。
侯南芬〈梭羅:知識經濟時代台灣應該創自有品牌〉《中國時報》2000,6,12:6。
俞可倩〈日治時代台灣移出版物價指數之估計與分析〉,台灣大學經濟研究所碩
  士論文,1997,6。
段承璞譯、陳玉璽著《台灣的依附型發展》,台北:人間出版社,1994,一版二
  刷。
徐文友〈談改善中日貿易逆差問題〉,《財稅研究》出版,1991,9,頁191-196new window

栗國成《三民主義與中國現代化》,台北:國立編譯館出版,1995,初版。
財政部統計處編印〈進出口貿易統計月報〉,財政部統計處編印,1998,11。
陳水逢《日本文明開發史略》,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0,六版。
郭滄安〈中日貿易J曲線效果之探討〉,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許介鱗〈「東亞援助日本」抑「日本帶動東亞」〉《政治科學論叢》,期3,1990new window
  ,3,頁167-183。
   《日本現代史》,台北:三民書局印行,1991,初版。
   《台灣史記》,台北:文英堂出版社,1996,初版。
   〈戰後中日關係之轉變〉《第三屆近百年中日關係研討會論文集》,中央研
  究院近代研究所,1996。
陳哲右〈台日間半導體產業內貿影之研究〉,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6。
莊政祺〈台灣對日貿易之市場結構與貿易逆差關係之探討〉,逢甲大學經濟研究
  所碩士論文,1993。
強尼.強納森&野中郁次郎《日不落行銷》,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9,初
  版。
張苾蕪譯,E.A.Winckler、S. Greehalgh編,《台灣政經學諸論辯析》,台北:人間
  出版社,1997,三刷。
雷慧英等譯,劉進慶、涂照彥、隅谷三喜男著,《台灣之經濟─典型NIES 之成就
  與問題》,台北:人間出版社,1995,一版二刷。
     ,隅谷三喜男、劉進慶、涂照彥等著《台灣之經濟》,台北:人間出
  版社,1995。
楊少強〈不重研發創新台灣競爭力下滑主因〉,《工商時報》2000,9,11:2。
詹芳旻《國。際貿易原理與政策》台北:前程企業出版,1998,二版二刷。
經濟部國貿局編《中日貿易逆差進口途徑之探討》,經濟部出版,1978發行。
經濟部科技顧問室編,〈中日貿易逆差與產業技術策略〉,《產業分析報導》,期
  9,1991,4,頁1-14。
齊思賢譯,萊斯特.梭羅(Lester C.Thurow)著,《知識經濟時代》,台北:時報
  出版社,2000,初版二刷。
橫山新治郎〈最近日本的豬肉批發價格之概況〉,家禽世界現代合訂,七期,
  1998,(http://www.miovuffer.com.tw./landpoulty/199807/12.htm.)
賴錦章〈經濟成長、實質匯率與國際收支之內生性分析─以兩部門為架構〉,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
蔡秀覺〈在日台商行銷之探索性研究〉,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6。
蕭全政《台灣地區的新重商主義》,台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1991,三版。
《台灣新思維:國民主義》台北:時英出版社,1995,初版。
藍美英〈中日品牌形象之研究〉,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碩士論文,1993。
歐陽勛、黃仁德編著《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台北:三民書局,1998,四增訂
  再版。
歐陽勛《經濟學原理》,台北:三民書局,1993,增訂再版。
饒美蛟、李思名、高長等合編《經濟中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8,出
版。
蘇卿彥〈日本鉅額貿易順 差〉《東亞季刊》,卷32,期2,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
  所,2001,4,頁49-74。
   〈台灣貿易發展過程與加盟世界貿易組織之探討〉《產業金融季刊》,期
  113,交通銀行企劃部,2001,12,頁58-84。
   〈台灣對日本貿易逆差之探討〉《企銀季刊》,卷25,期2,台北中小銀行徵信室,2002,4,頁63-85。
日文參考書目
小宮隆太郎《日本的產業‧貿易之經濟分析》,東京:東洋經濟報社,1999發
  行。
   《貿易黑字‧亦字之經濟學》,東京:東洋經濟報社,1996,四刷。
日本交流協會《台灣之經濟資料》,東京:松井惇治發行,1998。
《台灣之經濟資料》,東京:松倉浩司發行,2000。
日本貿易振興會白書編《世界與日本之貿易》,東京:日本貿易振興會發行,
  1998,初版。
《世界與日本之貿易》,東京:日本貿易振興會發行, 1999,初版。
日本貿易振興會白書編《世界與日本之貿易》,東京:日本貿易振興會發行,
  2001,初版。
中村宏、田口尚志《貿易業務論》,東京:東洋經濟新報社,1997,七版。
水口弘一編《日本企業之競爭力》,東京:東洋經濟新報社,1992發行。
平凡社編《昭和、平成史年表》,東京:株式會社平凡所,1997,初版。
申谷顏《商社之未來現象》,東京:東洋經濟新報社,1990,初版。
由井常彥《日本經濟發展》,東京:東洋經濟新報社,1994,十三刷。
任耀廷〈戰後台灣經濟成長與貿易〉,東京:東京大學經濟學科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0。
杉岡碩夫《新台灣之奇蹟》,東京:綠風出版,2001,初版。
佐貫利雄《日本經濟新論》,東京:東洋經濟新報社,1995,第四刷發行。
佐藤定幸編《日美經濟摩擦之構圖》,東京:有斐閣發行,1994,初版12刷。  
花崎正晴《美國之貿易赤字 日本之貿易黑字》,東京:東洋經濟新報社,
  1996發行。
南亮進《日本之經濟發展》,東京:東洋經濟報社,1992發行。
施昭雄、朝元照雄合篇《台灣經濟論》,東京:頸草書房出版,1999,初版。
堀內行藏《日本經濟之未來展望與政策》,東京:東洋經濟新報社,1998,第二
  刷發行。
渡邊靖《日美經濟200年》,東京:東京教育情報中心發行,1995,第三刷。
勝又壽良《戰後50年之日本經濟》,東京:東洋經濟日報社,1995,發行。
鈴木多加史《日本經濟分析》,東京:東洋經濟新報社,1995,第四刷發行。
經濟企劃廳編《日本經濟現況》,東京:大藏省印刷局發行,1999,1,初版。
《平成10年經濟白書》,東京:大藏省印刷局發行,1998,初版。  
《平成11年經濟白書》,東京:大藏省印刷局發行,1999,初版。  
戴國輝編《台灣》,東京:弘文堂,1986,初版。
鶴田俊正《戰後日本的產業政策》,東京:日本經濟新聞社,1982,一版一刷。
英文參考書目
Alchian, Armen A. & Willian R. Allen.
1983. Exchange & Production. Califormi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Balassa, Bela.
1986.“ The determinents of intra-industry specialization in United States trsde.”
 Oxford Economic papers, pp. 220-234.
Balassa, Bela & Luc Bauwens.
1988.“Conceptual & Measurement Issues.”New York:The U.S.A and Canada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ing Company, pp. 3-9.
Bartlett, Christopher A. & Sumantra Ghoshal.
1992. Transnational Mannagement. Boston MA:R. R. Donnelley & Sons Company
Press.
Chou, W.L. & Y. C. Shih.
1991. “Asian NIC’s Persistent Trade Deficit with Japan.” Hong Kong:International
Economic Journal Volumes 5,Number 3 Autumn 1991, pp. 59-73.
Grubel, H.G. & P. J. Lloyd.
1975. “Intra-Industry Trade.” The Measurement of Intra-Industry Trade Phenomenon.
New York:Wiley, pp. 19-29.
Husted, Steven & Michael Melvin.
1997.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rizona:Thompson Steele Production Service Press.
Jonathan Hughes & Louisp. Chain
1998. American economic history. An imprint 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
Katz, Richard.
1998. Japan: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Japanese Economic Miracle. New York:The
Publisher, M.E.Sharpe, Inc.
Kogut, Bruce.
1985.“Designing Global Strategies:Comparative and Competitive Value-Added  
 Chain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Summer 1985, pp. 15-28.
Krugman , Paul R. & Maurice Obstfeld.
1996.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alifornia:The Lehigh Press, Inc.
Leedy, Paul D.
1980. Practical Research:Planning and Design. 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Inc.
Makhija, Mona V., Kwangsoo Kim, & Sandra D.Willamson.
1997. “Measuring globalization of industries using a national industry approach:
Empirical evidence across five countries and over tim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Fourth Quarter 1997, pp. 679-710.
Meier, Gerald M.
1998.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of Business. New York:Published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Miller, Roger LeRoy & David Van Hoose.
1998. Macroeconomics:theory, policy & international applications.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An International Thomson Publishing Company.
Perloff, Jeffrey M.
1998. Microeconomics. California:Sheila Spinney Press.
Porter, Michael E.
1990. Determinants of 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New York:A Dirision of Macmillam, Inc.
Quelch, John A. & A. Bartlett Christopher.
1999. 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 Boston M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shing.
Vernon, Raymond.
1969.“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Introduction to Manufacturing Management,
Utah:American Society of Tool and Manufacturing Engineers, pp. 63-76.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