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文化創意產業的自由競爭及國家促進法制──以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為核心
作者:封昌宏
作者(外文):Chang-HungFeng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
指導教授:許育典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6
主題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獎勵及補助租稅優惠自由競爭國家促進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reward and subsidytax incentivesfree competitionnational to promot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文化創意產業具有協助國家經濟發展及提高文化水準的功能,因此近年來我國也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必須有完善的法律制度,為了建置文化創意產業的法律制度,我國在2010年制定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依該法律,國家可以獎勵、補助或租稅優惠等政策工具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這些獎勵、補助或租稅優惠的措施,可區分為自由競爭及國家促進的手段。自由競爭是為了建立市場的交易規則,讓文化創意產業可以在公平合理的市場規則下經營;國家促進是使用國家資源以促進產業的發展,必須符合憲法上的平等原則及比例原則,本論文採用文獻分析法、法律經濟分析法及統計分析法,檢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中的獎勵、補助及租稅優惠措施,是否符合上述的法律原則,並提出法制修正的建議。
According to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can assist nation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hance the culture level, Taiwan is actively developing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re is a well-established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based on a sound legal system, Taiwan passed the “Culture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Development Act” in 2010. Policy instrument design to develop the culture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such as taxes, charge, and subsidie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1) Free competition means establishment of a market trading rule, the fair and reasonable methods can be adopt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2) National assistance means utilization of national economic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industries development, it must comply with the principal of fair and proportionality in Constitution. 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 analysis, law and economics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focused on whether the taxes, charge, and subsidies in “Culture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Development Act” meets the above-describe legal principles. Some recommendations are offered based on the legal amendment.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部分
王澤鑑,《債法原理 第一冊》,自版,2002年10月。
王麗鳯,《我國政府採購的政治經濟分析》,臺北:黎明文化,2006年8月。
石齊平、郭照榮,《當代計量經濟學》,臺北:三民,1987年1月。
向勇,《文化產業人力資源開發》,湖南:湖南文藝,2006年9月。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臺北:三民,2004年8月,8版。
吳嘉勳,《租稅法》,臺北:文笙,2013年8月。
汪渡村,《公平交易法》,臺北:五南,2015年10月,5版。
李天鐸,《文化創意產業讀本──創意管理與文化經濟》,臺北:遠流,2011年5月。
李有成,《在理論的年代》,臺北:允晨文化,2006年。
李建興,《當代財政學》,臺北:新陸,2008年9月,3版。
李惠宗,《憲法要義》,臺北:元照,2012年9月。
李鴻禧等合著,《臺灣憲法之縱剖橫切》,臺北:元照,2002年。
沈中元,《藝術與法律》,臺北:五南,2009年8月。
林子儀,《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臺北:元照,1999年9月。
林炎旦主編,《文化創意產業國際經典論述》,臺北:師大書苑,2011年11月。
林炎旦主編,《文化創意產業理論與實務》,臺北:師大書苑,2011年3月。
林炎旦主編,《文化創意產業策略研究》,臺北:師大書苑,2009年9月。
林炎旦主編,《兩岸文化創意產業概論》,臺北:師大書苑,2012年10月。
林信華,《文化政策新論──建構台灣新社會》,新北市:揚智,2009年11月,2版。
林華德,《當代財政學》,臺北:大中國圖書,1998年,8版。
封昌宏,《富人稅了沒》,臺北:金融研訓院,2013年3月。
夏學理,《文化創意產業概論》,臺北:五南,2009年8月。
夏學理、凌公山、陳媛,《文化行政》,臺北:五南,2011年10月。
徐育珠,《財政學》,臺北:三民,2002年8月。
徐偉初、歐俊男、謝文盛,《財政學》,臺北:華泰,2008年1月,2版。
徐斯勤、陳德昇主編,《文化創意產業品牌與行銷策略──跨國比較與大陸市場發展》,臺北:印刻文學,2009年12月。
馬群傑,《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化公民參與──公共價值創造的觀點》,高雄:巨流,2013年1月。
高安邦,《個體經濟學》,臺北:五南,1999年11月,2版。
高希均、李誠主編,《知識經濟之路》,臺北:天下,2002年5月。
張永明,《國家租稅權之界限》,臺北:翰蘆,2010年2月。
莊國榮,《行政法》,臺北:元照,2014年9月。
莊富源,《轉變中的學校公民教育》,高雄:復文圖書,2007年11月。
許育典,《文化基本權與多元文化國》,臺北:元照,2014年3月。
許育典,《文化憲法與文化國》,臺北:元照,2013年5月。
許育典,《憲法》,臺北:元照,2013年2月,6版。
郭為藩,《全球視野的文化政策》,臺北:心理,2011年1月。
郭秋雯,《韓國文化創意產業政與動向》,臺北:遠流,2012年12月。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2012年9月,8版。
陳清秀,《稅法總論》,臺北:元照,2014年9月,8版。
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臺北:元照,1999年6月,5版。
陳銘祥、吳尚昆、陳昭華、張凱娜,《智慧財產權與法律》,臺北:元照,2009年9月。
陳薇芸,《社會福利與所得稅法》,臺北:翰蘆,2009年6月。
陳寶瑞,《公共經濟學》,臺北:五南,2011年1月,2版。
陳鐵健、黃鐵炫著,《蔣介石與中國文化》,香港:中華書局,1992年4月。
黃俊杰,《行政程序與納稅人基本權》,臺北:翰蘆,2005年9月。
黃俊杰,《納稅者權利保護》,臺北:翰蘆,2004年2月。
黃鈺華、蔡佩芳,《政府採購法解讀──逐條釋義》,臺北:元照,2011年9月,4版。
黃鈺華、蔡佩芳、李世祺,《政府採購法解讀──逐條釋義》,臺北:元照,2008年9月,3版。
楊敏芝、夏學理,《創意空間──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理論與實踐》,臺北:五南,2010年10月。
葛克昌,《行政程序與納稅人基本權》,臺北:翰蘆,2005年9月。
葛克昌,《所得稅法與憲法》,臺北:翰蘆,2009年2月,3版。
葛克昌,《稅法基本問題──財政憲法篇》,臺北:元照,2005年9月,2版。
賈昭南,《經濟學》,臺北:亞洲湯姆生國際,2005年1月。
劉亞秋,《經濟學原理》,臺北:智勝,2004年8月。
廖福特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六輯,臺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2009年6月。
歐陽繼德、李思亮,《經濟學》,臺北縣:新文京,2004年6月。
潘秀菊,《政府採購法》,臺北:新學林,2012年8月。
潘秀菊,《政府採購法》,臺北:新學林,2012年8月。
盧嵐蘭,《媒介消費──閱聽人與社會》,臺北市:揚智文化,2005年3月。
蕭雄淋,《著作權法論》,臺北:五南,2011年8月,7版。
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下)》,臺北:新學林,2010年9月,5版。
謝哲勝,《民法物權》,臺北:三民,2007年9月。
謝銘洋,《智慧財產權法》,臺北:元照,2014年8月,5版。
謝銘洋、溤震宇、陳家駿、陳逸南、蔡明誠,《著作權法解讀》,臺北:元照,2005年5月,2版。
闕威光,《論著作權法上之合理使用》,臺北:元照,2009年8月。
羅昌發,《政府採購法與政府採購協定論析》,臺北:元照,2004年10月,2版。
蘇永欽主編,《部門憲法》,臺北:元照,2006年1月。
Arnold, Roger A.著,李靜芠、劉子年譯,《總體經濟學(Microeconom¬ics)》,臺北縣:高立,2003年4月。
Bauman, Z.著,張君玫譯,《全球化》,臺北:群學,2001年7月。
Caves, Richard,仲曉玲、徐子超譯,《文化創意產業(上)──以契約達成藝術與商業的媒合(Creative Industries-Contracts between Art and Com¬merce)》,臺北:典藏藝術,2008年3月,6版。
Caves, Richard,仲曉玲、徐子超譯,《文化創意產業(下)──以契約達成藝術與商業的媒合》,典藏藝術,2008年3月,6版。
Graeme Turner,唐維敏譯,《英國文化研究導論(BRITISH CULTURE STUDIES-AN INTRODUCTION)》,臺北:亞太,1998年11月。
Heilbrun, James/Gray, Charles M.著,郭書瑄、嚴玲娟,《藝術文化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Art and Culture)》,臺北:典藏藝術,2008年7月。
Howkins, John著,李璞良譯,《創意經濟(The Creative Economy)》,臺北:典藏藝術家,2013年10月。
Mattelar, Armand著,繆詠華、廖潤珮譯,《文化多元性與全球化(Diversitė culturelle et mondialisation)》,臺北:麥田,2011年9月。
Moulinier, Pierre著,陳羚芝譯,《44個文化部──法國文化政策機制(Les politiques publiques de la culture en France)》,臺北:五觀藝術,2010年1月。
Parkin著,《經濟學(Economics)》學何黎明、拾已宇、洪進朝、梁文科、陳永坤、陳明麗、曾秀梅、楊智育、詹志明、謝孟樺譯,臺北縣,普林斯頓國際,2004年8月
Throsby, David,張維倫等譯,《文化經濟學(Economics and Culture)》,臺北:聯豐,2009年3月。
Thurow, Lester C.,齊思賢譯,《知識經濟時代(Building Wealth)》,臺北:時報文化,2000年12月。
Warnier, Jean-Pierre著,吳錫德譯,《文化全球化(La mondialisation de la culture)》,臺北:麥田,2003年3月。
Williams, Raymond著,彭准棟譯,《文化與社會(Culture and Society)》,臺北:聯經,1989年1月。
Williams, Raymond著,劉建基譯,《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彙(Keywords-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臺北:巨流,2003年10月。
(二)學位論文
方金寶,《以Porter鑽石模型探討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與法規》,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6月。
王姿文,《綜合所得稅列舉扣除額增列藝文支出之探討》,國立臺北大學財政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年7月。
王琬雯,《我國文化藝術活動採購制度之問題分析與探討──以建國百年國慶音樂劇「夢想家」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行銷及產業組碩士論文,2013年6月。
王萱雅,《文化藝術租稅政策與憲法──「課稅禁區」與「租梲優惠」之建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9月。
吳逸軒,《臺灣研究發展支出投資抵減之效果分析》,銘傳大學會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2年6月。
李湘雲,《著作鄰接權制度之研究》,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1月。
周宗慶,《創新與模仿研究發展活動和經濟成長》,國立臺北大學財政稅務系碩士論文,2002年。
邱正生,《文創產業育成中心經營模式之探討──以西門紅樓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2011年12月。
封昌宏,《非營利組織租稅優惠的法律分析:兼評私立學校租稅優惠問題》,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洪淳琦,《從多元文化觀點論文化藝術之補助──以臺北市文化局之組織檢證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
許瀛心,《企業捐贈行為及其所得彈性、稅率彈性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陳菽芊,《論研究發展之稅捐優惠》,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系碩士論文,2008年6月。
陳筱茹,〈文化商品價值網之分析──以幾米為例〉,南華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7月。
黃博暉,《研究發展對臺灣生技產業經營績效之實證研究》,亞洲大學經營管理系碩士論文,2007年1月。
楊忠豪,《投資抵減與研究發展支出──臺灣500大企業之實證研究》,國立暨南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楊敏芝,《地方文化產業與地域活化互動模式研究──以埔里酒文化產業為例》,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謝瑩潔,《我國藝術補助機制之檢討──以組織、運作及財源籌措為討論》,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三)研究報告及研究計畫
文化部,《創意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行動計畫98-102年》,2009年10月。
文化部,《「價值產值化──文創產業價值鏈建構與創新」中程(102年至105年)個案計畫,2013年4月。
文化部文創司,《價值產值化──文創產業價值鏈建構與創新(103年先期作業)》,2013年6月25日。
姚林青,《文化創意產業集聚與發展──北京地區研究報告》,北京:中國傳媒大學,2013年1月。
陳信宏、劉孟俊,《主要國家發展知識經濟與知識產業之研究》,經濟部90年度委託研究計畫,2001年12月。
陳雅琴、夏學理、吳靜吉(計畫主持人),陳佳霖、吳靜宜、王勤銓(研究人員),《藝文政策間接補助機制規劃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受委託單位: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研究院,2011年4月。
總統府,《臺灣創意世紀──2009年總統府文化創意產業圓桌論壇實錄》,2009年8月。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原著,林炎旦主編,《2010創意經濟報告(Creative Economy Report 2010)》,臺北:師大書苑,2011年10月。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第二期)修正計畫97~102年》,2009年10月。
(四)期刊雜誌
李惠宗,〈論營業許可基準之司法審查──兼論我國憲法上營業自由之限制〉,《經社法制論叢》,5期,頁227-264,1990年1月。
李鍾熙,〈創新來自本土認同和文化特色〉,《遠見雜誌》,212期,2004年2月,頁211-213。
林本炫,〈我國對文化政策的省思〉,《國家政策雙週刊》,78期頁2-3,1994年。
洪湖泉,〈多元文化教育與公民教育〉,《公民訓育學報》,第7輯,頁125-135,1998年7月。
范成浩、盧皇村,〈如何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進入資本市場〉,《證券櫃檯月刊》,第162期,頁18-28,2012年12月。
夏學理,〈文化藝術發展與創意人力探析〉,《朝陽學報》,16期,頁45-672011年10月。
康敏平、羅慧雯、謝侑穎,〈臺灣電影發行商能力建構途徑 與美商合作關係之研究〉,《新聞學研究》,113期,頁199-238,2012年10月。
莊富源,〈肯認差異:多元文化主義的弱勢教育意涵〉,《研習資訊》,27卷6期,頁3-8,2000年12月。
陳其南,〈全球化後現代情境──今時今日的文化與空間〉,《典藏今藝術》,97期,頁92-94,2000年10月。
陳其南,〈社區總體營造的意義〉,《宜蘭縣「社區藝文活動企劃人才研究會──基礎班學員手冊》,宜蘭,縣立文化中心,頁5-7,2005年。
陳其南、劉正輝,〈文化公民權之理念與實踐〉,《國家政策季刊》,4卷第3期,頁77-88,2005年9月。
陳亮全,〈近年來臺灣參與式社區環境營造的發展與課題〉,第三屆兩岸都市發展變遷與展望研討會,臺北: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頁127-141。
陳亮全,〈近年臺灣社區總體營造之展開〉,《住宅學報》,9卷1期,頁61-77,2000年2月。
陳昭華,〈論租稅優惠制度及其憲法原則之限制〉,《輔仁學誌──法/管理學院之部》,30期,頁99-134,2000年。
陳美玲,〈文化藝術獎助條例中租稅優惠條款評析〉,《稅務旬刊》,1467期,頁7,1992年6月。
陳敏,〈憲法之租稅概念及其課徵限制〉,《政大法學評論》,24期,頁33-58,1981年12月。
游常山,〈約翰•費斯克(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傳播系教授)──沒有在地化全球化就不真實〉,《天下雜誌》,231期,頁276-288,2000年8月。
楊雅惠,〈文創需跨領域整合〉,《臺灣銀行家》,51期,頁10-13,2014年2月。
廖欽福,〈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與經濟輔助之運用初探〉,《科技法論叢》,第10期,頁81-144,2014年10月。
廖健博、謝榮峰,〈文化創意產業商品化成熟度的建構與其子產業型態之定位〉,《商略學報》,6卷1期,頁39-56,2014年3月。
廖義男,〈憲法競爭秩序之維護〉,《法學叢刊》,103期,頁33-37,1981年9月。
劉俊裕,〈文化全球化:一種在地化的整合式思維與實踐〉,《國際文化研究》,3卷1期,頁1-30,2007年6月。
劉維公,〈文化全球化與新消費工具〉,《東吳社會學報》,14期,頁147-161,2003年6月。
劉維公,〈當代消費文化社會理論的分析架構:文化經濟學、生活風格、與生活美學〉,《東吳社會學報》,11期,頁113-136,2001年12月。
蔡維音,〈德國基本法第一條「人性尊嚴」規定之探討〉,《憲政時代》,18卷1期,頁36-48,1992年7月。
鄭貞茂,〈文創就是要國家總動員〉,《臺灣銀行家》,50期,頁70-71。
鄭錫鍇,〈政府在知識經濟時代應有的省思〉,T&D飛訊,8期,2003年4月,頁1-9,2014年2月。
蕭文生,〈平等原則與國家經濟輔助措施〉,《月旦法學雜誌》,172期,頁24-39,2009年9月。
蕭淑芬,〈論基本權核心概念之規範〉,《東海大學法學研究》,19期,頁1-28,2003年12月。
賴景昌、林國仕,〈知識經濟〉,《科學發展》,377期,2004年5月,頁58-63。
賴鈺城、吳坤益,〈我國不良債權證券化之研究以美國及日本經驗做為啟示〉,《貨幣市場》,8卷4期,頁1-19,2004年8月。
遲淑華、黃博怡、梁連文,〈由德國創意產業發展經驗探究臺灣文創融資及評價模式〉,《中小企業發展季刋》,34期,頁129-165,2013年12月。
顏上詠,〈文化創意產業法制政策淺論〉,《月旦法學雜誌》,173期,頁198-217,2009年10月。
蘇文玲,〈從第十六屆國際育成中心年會談我國育成中心的發展〉,《創新創業與育成雙月刊》,6月號,頁9-10,2008年6月。
蘇美麗,〈從後現代主義論質化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4期,頁57-78,2005年。
(五)網路資訊
朱惠良,〈我國文化政策總檢討〉,《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4年2月10日,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3/ EC-R-093-001.htm(最後瀏覽日:2016年7月20日)。
朱敬一,〈全球化令我擔心的是什麼〉,《天下雜誌──獨立評論@天下》,2014年5月26日,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61/article/1413(最後瀏覽日:2016年7月20日)。
林建甫、周信佑,〈正視財政赤字及債務餘額的警訊〉,國政評論,2013年12月19日,http://www.npf.org.tw/post/1/13036#sthash.pEjLKaqO.dpuf(最後瀏覽日:2016年7月20日)。
楊朝祥、徐明珠,〈創意經濟與人才培育〉,財團法國家政策研究發展基金會,2007年4月,http://www.npf.org.tw/post/2/1871(最後瀏覽日:2016年7月20日)。
漢寶德,〈國家文化政策之形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1年7月27日。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0/EC-R-090-006.htm(最後瀏覽日:2016年7月20日)。
劉新圓,〈政府採購法對學術及文化界之影響〉,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2年2月。http://old.npf.org.tw/monthly/00202/theme-189.htm(最後瀏覽日:2015年3月21日)。謝銘洋,〈營業秘密之保護與管理〉,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13年2月17日,http://www.tipo.gov.tw/fp.asp?fpage= cp&xItem=207076&ctNode=6740&mp=1&Captcha.ImageValidation=oKYT3(最後瀏覽日:2016年7月19日)。
謝明瑞,〈知識經濟與競爭力〉,《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7年11月6日,http://www.npf.org.tw/post/1/3300(最後瀏覽日:2016年7月19日)。
二、英文部分
(一)書籍部分
AKEHURST, GARY,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RETAILING, LONDON: FRANK CASS (1996).
ANDERSON, JANE E., LAW, KNOWLEDGE, CULTURE: THE PRODUCTION OF INDIGENOUS KNOWLEDGE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NORTHAMPTON (2009).
BAUDRILLARD, JEAN, SELECTED WRITING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1988).
BELLE, THOMAS J. LA/WARD, CHRISTOPHER R., MULTICULTURALISM AND EDUCATION: DIVERSITY AND ITS IMPACT ON SCHOOLS AND SOCIET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4).
BENJAMIN, WALTER, 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 H. ARENDT (ED.), ILLUMINALIONS (1970).
BENNETT, DAVID, MULTICULTURAL STATES: RETHINKING DIFFERENCE AND IDENTITY, LONDON: ROUTLEDGE (1998).
Beyond Creatihg: The Place for Arts in America’s School, Getty Center for Education in Arts, April 1985.
BOP CONSULTING, MAPPING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LONDON: BRITISH COUNCIL (2010).
BRANDEIS, LOUIS D., OTHER PEOPLE’S MONEY AND HOW THE BANKERS USE IT, NEW YORK, FREDERICK A. STORES COMPANY (1914).
COOMBE, ROSEMARY J., CONTINGENT ARTICULATIONS: A CRITICAL CULTURAL STUDIES OF LAW, IN: AUSTIN SARAT/THOMAS R. KEARNS, LAW IN THE DOMAINS OF CULTURE, MICHIGAN (2003).
COTTERRELL, ROGER, THE CONCEPT OF LEGAL CULTURE, IN: DAVID NELKEN, COMPARING LAGAL CULTURES, DARTMOUTH (1997).
CROTEAU, DAVID/HOYNES, WILLIAM, MEDIA/SOCIETY: INDUSTRIES, IMAGES, AND AUDIENCES, 3RD EDITION, THOUSAND OAKS, CA.: PINE FORGE PRESS (2003).
DALY, HERMAN E./FARLEY, JOSHUA C., ECOLOGICAL ECONOMIC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WASHINGTON USA (2004).
DCMS, 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 2001 (2 ED.), LONDON, UK: DEPARTMENT OF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2007).
DWORKIN, RONALD., “CAN A LIBERAL STATE SUPPORT ART? IN A MATTER OF PRINCIPLE. CAMBRIDGE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FOWLER, CHARLES, CAN WE RESCUE THE ARTS FOR AMERICA’S CHILDREN? COMING TO OUR SENSES-10 YEARS LATER, NEW YORK: AMERICANS FOR THE ARTS (1988).
FREUDENBERG, BRETT TAX: CONTRIBUTING TO A SUBSTAIBABLE ARTS INDUSTRY REPORT#2: A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OFTAX CONCESSIONS FOR THE ARTS, QUEENSLAND, AUSTRALIA: GRIFFITH UNIVERSITY (2008).
FEIBLEMAN, JAMES K., JUSTICE, LAW AND CULTURE, BOSTON (1985).
HAAG, ERNEST VAN DEN: „SHOULD THE GOVERNMENT SUBSIDIZE THE ARTS?, IN SMITH, RALPH A. AND BERMAN, RONALD (ED.), PUBLIC POLICY AND THE AESTHETIC INTEREST.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MANUFACTUR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92).
HESMONDHALGH, DAVID.,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LONDON: SAGE (2002).
HIGGS, PETER L./CUNNINGAM, STUART D./PAGAN, JANET D, AUSTRALIA’S CREATIVE ECONOMY: DEFINITIONS OF THE SEGMENTS AND SECTORS. TECHNICAL REPORT, FACULTY RESEARCH OFFICE, CCI (2007).
HONG KONG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 INTRODUCTION TO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CASE OF UNITED KINGDOM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IN HONG KONG (2000).
KYMLICKA, WILL, MULTICULTURAL CITIZENSHIP: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LAING, DAVE: COPYRIGHT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MUSIC INDUSTRY, IN SIMON FRITH AND LEE MARSHALL, EDS, MUSIC AND COPYRIGHT, 2ND EDITION,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2004).
MANKIW, N. GREGORY,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USA OHIO (2007).
MILLER, ROGER LEROY/VANHOOSE, DAVID, MACROECONOMICS, USA OHIO (2001).
NICHOLSON, WALTER,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ND ITS APPLICATION, USA OHIO: SOUTH-WESTERN (2004).
O’HAGAN, JOHN W., THE STATE AND THE ARTS,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1998).
PETER, BROOKS, LAW, THERAPY, CULTURE, IN: AUSTIN SARAT/JONATHAN SIMON, CULTURUL ANALYSIS, CULTURAL STUDIES, AND THE LAW, NORTH CAROLINA (2003).
PURCELL, RALPH GOVERNMENT AND ART, A STUDY OF AMERICAN EXPERIENCE, WASHINGTON: PUBLIC AFFAIRS PRESS (1956).
ROBERTSON, ROLAND, “GLOCALIZATION: TIME-SPACE AND HOMOGENIETY-HETEROGENIETY. IN GLOBAL MODERNITIES EDITED BY MIKE FEATHERSTONE ET AL. LONDON, THOUSAND OAKS AND NEW DELHI: SAGE (1995).
ROSEN, LAWRENCE, LAW AS CULTURE: AN INVITATION, PRINCETON (2006).
SCITOVSKY, TIBOR, HUMAN DESIRE AND ECONOMIC SATISFACTION,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1986).
SMITH, PHILIP, CULTURAL THEORY: AN INTRODUCTION, MALDEN, MA: BLACKWELL (2001).
STOREY, JOHN, CULTURE THEORY AND POPULAR CULTURE, USA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1998).
THROSBY, C. D./WITHERS, G. A., THE ECONOMICS OF THE PERFORMING ARTS, NEW YORK: ST. MARTIN’S (1979).
TYLOR, EDWARD BURNETT, PRIMITIVE CULTURE: RESEARCHE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MYTHOLOGY, PHILOSOPHY, RELIGION, LANGUAGE, ART, AND CUSTOM, LONDON (2006).
VANDAELE, WALTER, APPLIED TIME SERIES AND BOX-JENKINS MODELS, LONDON: ACADEMIC PRES (1983).
WATERSON, MICHAEL, ECONOMIC THEORY OF THE INDUSTRY (1984).
WILLIAMS, RAYMOND, THE LONG REVOLUTION, LONDON (1965).
(二)期 刊
Bassett, K., Urban Cultural Strategies and Urban Regeneration: a case study and critique, 25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1773-1788 (1993).
Bell, Daniel,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6(1/2)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Special Double Issue: Capitalism, Culture, and Education 11-38 (1972).
Bianchini, Franco, Cultural planning for urban sustainability, in: Nystrom L. (ed.) City and Cultural: Cultural Processes and Urban Sustainability, The Swedish Urban Enviroment Council, Kalmar, Sweden 34-51 (1999).
Feigenbaum, Harvey B., “Globaloney: Economic versus Cultural Convergence under Conditions of Globalization, 31(4) The Journal of Arts Management, Law, and Society 255-264 (2002).
Felton, M. V., On the Assumed Inelasticity of Demand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16(1) 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 1-12 (1992).
Garcia, Beatriz, Cultural policy and urban regeneration in Western European Cities: Lessons from Experience,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19(4) Local Economy 312-326 (2004).
Haag, Ernest Van Den, should the Government Subsidize the Arts?, Policy Review 63-74 (1979).
Hall, Bronwyn/Reenen, John Van, How effective are fiscal incentives for R&D? 29(4)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Research Policy 449-469 (2000).
Heller, Michael A./Eisenberg, Rebecca S., Can Patents Deter Innovation? The Anticommons in Biomedical Research, 280 (5364) Science 698-701 (1998).
Kong, Lily, Culture, economy, policy: Trends and Developments. Geoforum, 31 (4) Special issue on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Cultural Policies 385-390 (2000).
Landes, William/Posner, Richard,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Copyright Law, 18 (2) The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325-333 (1989).
McCarthy, John, Cultural quarters and regeneration: The case of wolverhampton. Planning, 20 (3) Practice & Research 297-311 (2005).
Michalski, W/Miller, R./Stevens, B. Towards the creative society: 21st century social dynamics. 2(1) Foresight 85-94 (2000).
Montgomery, John, Cultural quarters as mechanisms for urban regeneration. Part 1: Conceptualising cultural quarters: Pianning, 18 (4) Practice & Research 293-306 (2003).
Moss, Linda, Sheffield’s cultural industries quaeter 20 years on: 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a pioneering example? 8 (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 211-219 (2002).
Mulcahy, Kevin V., “Cultural Patronage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Public Support for the Arts in France, Germany, Norway, and Canada in The 27 (4) Journal of Arts Management, Law, and Society 247-263 (1998).
Patterson, L. Ray/Lindberg, Stanley. W., The Nature of Copyright-A Law of User’s Right, 90 (6) Michigan Law Review 1624-1633 (1992).
Plato, Levno/Meskin, Aaron, Unedited draft of entry on Aesthetic Value forthcoming, Encylopedia of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1-4 (2013).
Wilensky, Harold L.: The Profession of Everyone? 70(2)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alogy 137-158 (1964).
(三)網路資源
Adams, Don/Goldbard, Arlene: (Basic Concepts: Modes and Means of Cultural Policy-Making) 1995, http://www.wwcd.org/policy/concepts.html (last visited: 2016/07/20).
Chartrand, Harry Hillman, “International Cultural Affairs: A 14 Country Survey, The Journal of Arts Management, Law & Society 22 (2), Summer 1992. http://www.compilerpress.ca/Cultural%20Economics/Works/ICR%201992.htm(last visited: 2016/07/20).
Denis, Authenticity in Art in The Oxford Handbook of Aesthetics, edited by Jerrold Levins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2003, http://www.denisdutton. com/authenticity.htm (last visited: 2016/07/20).
KOVČ, EUGEN/ ŽIGIĆ, KREŠIMI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 vertically differentiated markets with with innovation and imitation: Trade policy versus Free trade, December 2008. http://www.uni-bonn.de/~kovac/papers/Kovac_ Zigic_international.pdf (last visited: 2016/07/20).
Lampel, Joseph/Shamsie, Jamal: Uncertain Globalization: Evolutionary Scenarios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https://www.wlu.ca/ documents/30193/Uncertain_Globalization.pdf (last visited: 2016/07/20).
McGuigan, Jim: The Coolness of Capitalism Today,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UK. http://triple-c.at/index.php/tripleC/article/viewFile/422/385 (last visited: 2016/ 07/20).
Stapledon, Olaf: What Are “Spiritual Values? eBooks@Adelaide, 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Library University of Adelaide South Australia, March 2014. https://ebooks.adelaide.edu.au/s/stapledon/olaf/spiritual/ (last visited: 2016/07/ 20).
三、德文部分
(一)書籍部分
Bernhard Schneider: Die Freiheit der Baukunst, Berlin 2002.
Böckenförde, E.-W.: Säkularisation und Utopie, ders., Staat, Gesellschaft, Freiheit, Frankfurt, 1976.
Buchmann, Rudolf: Pädagogik und Menschenwürde, Bern/Stuttgart 1985.
Campenhausen, Axel Freiherr von: Der heutige Verfassungsstaat und die Religion, in: J. List/D. Pirson (Hrsg.), Handbuch des Staatskirchen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2. Aufl., Bd. I, Berlin, 1994.
Denninger, Erhard: Freiheit der Kunst, in Isensee, Josef/Kirchhoff, Paul (Hrs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Bd. VI, Heidelberg 1989.
Dreier, Horst (Hrsg.): Grundgesetz - Kommentar, Bd. I, 2 Aufl, Tübingen 2004.
Gullo, Peter: Religions- und Ethikunterricht im Kulturstaat, Berlin 2003.
Häberle, Peter: Kulturverfassungsrecht im Bundesstaat, Wien 1980.
Heckel, Martin, Staat-Kirche-Kunst, Tübingen 1968.
Henschel, Johann Friedrich: Kunstfreiheit als Grundrecht, Stuttgart 1993.
Hartlieb, Horst von: Die Freiheit der Kunst und das Sittengesetz, UFITA Bd. 51, München 1969.
Hoffmann-Riem, Wolfgang: Kommunikationsfreiheit, Baden-Baden 2002.
Hufen, Friedhelm: Die Freiheit der Kunst in Staatlichen Institutionen, Baden-Baden 1982.
Hsu, Yue-dian: Selbstverwirklichungsrecht im pluralistischen Kulturstaat. Zum Grundrecht auf Bildung im Grundgesetz, Tübingen Schriften zum Staatsrecht und Verwaltungsrecht, Band 54, Berlin 2000.
Isensee, Josef: Wer definiert die Freiheitsrechte, Heidelberg 1980.
Jellinek, Georg: Allgemeine Staatslehre, 3 Aufl. Berlin: Nachdruck Kronberg, 1913.
Klein, Franz Abgabenordnung, München 2006.
Knies, Wolfgang: Freiheit der Kunst im kunstförderung den Staat, AfP 1978.
Knies, Wolfgang: Schranken der Kunstfreiheit als verfassungsrechtliches Problem, München 1967.
Lampe, Ernst-Joachim: Was ist Rechtspluralismus?. In: E.-J Lampe (Hrsg.), Rechtsgleichheit und Rechtspluralismus, Baden-Baden, 1995.
Mahrenholz, Ernst-Gottfried: Freiheit der Kunst, in: W. Benda/W. Maihofer/H.-J. Vogel (Hrsg.), Handbuch des Verfassung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Band II, 2 Aufl., Berlin 1995.
Maihofer, Werner: Kulturelle Aufgaben des modernen Staats, in: E. Benda/W. Maihofer/H.-J. Vogel (Hrsg.), Handbuch des Verfassung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2 Aufl., Berlin, 1994.
Mangoldt , Hermann v./Klein, Friedrich/Strack, Chrisitan: Das Bonner Grundgesetz, 5. Aufl., Bd. I, Art. 1-19, München 2005.
Maunz, Theodor/Dürig, Gunter/Herzog, Roman/Scholz, Rupert (Hrsg.): Grundgesetz - Kommentar, Bd. I, München 1996.
Neumann, Johannes: Toleranz als grundlegendes Verfassungsprinzip, in: ders./M. W. Fischer, Toleranz und Repression, Zur Lage religiöser Minderheiten in Modernen Gesellschaften, Frankfurt, 1987.
Odendahl, Kerstin: Kulturgüterschutz- Entwicklung, Struktur und Dogmatik eines ebenenübergreifenden Normensystems, Tübingen 2005.
Palm, Wolfgang: Öffentliche Kunstförderung zwischen Kunstfreiheitsgarantie und Kulturstaat, Berlin 1998.
Rogers, C. R.: Lernen in Freiheit, 3. Aufl., München 1979.
Schlaich, Klaus: Neutralität als verfassungsrechtliches Prinzip, vornehmlich im Kulturverfassungs- und Staatskirchenrecht, Tübingen, 1972.
Sommermann, Karl-Pete: Staatsziele und Staatszielbestimmungen, Tübingen 1997.
Söndermann, Michael: Gesamtwirtschaftliche Perspektiven der Kultur-und Kreativwirtschaft in Deutschland Berlin: Bundesministerium für Wirtschaft und Technologie, Februar 2009.
Werbick, Jürgen: Toleranz und Pluralismus, in: I. Broer/R. Schlüter (Hrsg.), Christentum und Toleranz, Darmstadt, 1996.
(二)期 刊
Böckenförde , E.-W.: Kreuze (Kruzifixe) in Gerichtssälen?, Zum Verständnis von staatlicher Selbstdarstellung regliös weltanschaulicher Neutralität des Staates, ZevKR 20, 1975, S119-147.
Hartmann, Gode: Kunstfreiheit und Persönlichkeitsrecht BGH, NJW 1975, 1882, in: JuS 1976, S. 649 -652.
Heckel, Martin, Das Kreuz im öffentlichen Raum. Zum Kruzifix-Beschluß de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s, DVBI. 1996, S. 472-482.
Henschel, Johann Friedrich: Die Kunstfreiheit in der Rechtsprechung des BVerfGE, NJW 1990, S. 1937-1944.
Maunz, Theodor: Kunstfreiheit und Kunstpflege, Bay VBI 1970, S. 354-356.
Würkner, Joachim: Die Freiheit der Straßenkunst (Art. 5 III 1 GG), NVwZ 1987, S. 841-850.
Wüttenberger, Thomas: Satire und Karikatur in der Rechtssprechung, NJW 1983, S. 1144-1151.
Zobeley, Gunter: Zur Gatantie der Kunstfreiheit in der gerichtlichen Praxis, NJW 1985, S. 254-258.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