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藝術授權之研究-以國立故宮博物院為例
作者:王小蓉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Hsiao-Jung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班
指導教授:葉明德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6
主題關鍵詞:故宮博物院文化創意產業藝術授權數位典藏衍生著作National Palace Museum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Art LicensingDigital CollectionsDerivative work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摘 要
面對現今全球化產業的競爭,台灣已從過往大量製造的工業時代,進入腦力與創意競爭的知識經濟時代。在文化創意產業範疇中,藝術產業扮演著核心角色。
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 ,係指那些來自於創意與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權的生成與運用,有潛力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並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昇的活動。其中,藝術作品的交易與授權,在文化創意產業的價值鏈中所扮演的,正是連結藝術領域到衍生應用產業的核心關鍵角色,藝術產業已成為文化創意產業中一項核心的產業。
博物館是帶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火車頭,國立故宮博物院具有中華民族歷史的傳承特性,典藏的各類文物藝術品,透過藝術授權途徑,近年來故宮在藝術授權的產值方面逐年增長。尤其,隨著政府大力推動國家型科技計畫,故宮為主要執行單位,數位典藏授權業務,在商業化的價值上,更趨多元及寬廣,已然在公有文化資產商品化及加值利用上居於龍頭地位。
另方面,故宮也因大量利用已無著作權的藏品,而衍生無限價值的新興產業,近年不斷遭到法界人士抨擊,本研究擬就故宮在進行藝術授權作法上,探討與相關智慧財產法規可議之處,並提出可行之建議,以提升故宮及其他博物館、美術館授權機制之效率。
Abstract
As Confronted with globalized competitions, Taiwan has undergone a transform from an industrialized society with mass production into an era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with brainstorm and competitions of creativities. In the framework of culture creative industry, art production plays a key role in this aspect.
Culture creative industry refers to a range of economic activities which are concerned with the generation or exploitation of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accumulated through creativities a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operated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potentially generate profit and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promote the quality of living environments. Among all the activities, the business transactions and authorizations of art production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chain of culture creative industry as they bridge art domain and its derivative industries of applications.
Museums are no doubt to be a bellwether of the culture creative industry. National Palace Museum has inherited an integral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and history, and it has an ample collection of various relics. Through art licensing, the revenues of art production have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Specifically, the Palace Museum has become a leader in the area of utilization and promoting profit of public culture merchandises as it carries out numerous government technical projects in digital archives and lincensing of art goods.
On the other hand, the Palace Museum has also been criticized by judicial sectors for generating limitless commercial profits from its collections without any authorization. This study will focus on the issues to be open to objection such as licensing of art production and IPR. Feasible proposals will be suggested to the Palace Museum and other museums in an attempt to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mechanism of licensing of art production.
參 考 文 獻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1.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台北市:麥田出版社。
2.李萬康,2005。《復旦卓越‧21世紀管理學系列.藝術市場學概論》,上海市:復旦大學出版社。
3.林信成,2011。《開放式數位典藏系統之研究》,台北市:文華出版。
4.拓墣產業研究所,2010。《經典.點金:數位典藏產業化策略與展望》,台北市:拓墣產業研究所。
5.胡紹嘉,2008。《敘事、自我認同_從文本考察到課程探究》。台北市:秀威資訊。
6.花建,2005。《文化產業競爭力》,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7.花建。2006。《文化+創意=財富》。台北市:帝國文化。
8.夏學理、秦嘉嫄、洪琬喻、陳國政、施沛琳、謝知達、陳怡君等,2011。《文化創意產業概論》。台中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9.范子凡,2007。《新美學商機-授權產業的27個行銷觀察》,台北市:城邦文化。
10.黃光男。2011。《詠物成金:文化創意產業析論》。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11.郭羿承,2007。《美力財富》,台北市:電腦人文化。
12.張婉真,2005。《論博物館學》,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13.張婉真,2014。《當代博物館展覽的敘事轉向》,台北市:遠流出版。
14.許舜喨,2012。《智慧財產授權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出版。
15.陳向明,2003。《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北京市:教育科學出版社。
16.陳曉慧、呂佩芳,2008。《數位內容之授權與交易機制》,台北市: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17.馮明珠、林國平,2013。《十年耕耘‧百年珍藏》。台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
18.曾勝珍,2011。《智慧財產權法專論:科技時代新思維》,台北市:五南出版。
19.漢寶德,2000。《博物館管理》,台北市:田園出版社。
20.劉惠媛,2008。《博物館的美學經濟》,北京市: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1.賴文智,2003。《數位著作權法》,台北市:翰蘆圖書。
22.謝銘洋,2014。《智慧財產權法》,台北市:元照出版。
23.蔡昭儀,2004。《全球古根漢效應》,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24.蔡輝振,2006。《獻數位典藏之建構模式及其自動化系統研究》,台北市:天空數位圖書。

(二)譯著
1.Caves E. Richard著,仲曉玲、徐子超譯,2003。《文化創意產業上、下》(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upper and lower) 。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2. David Hesmondhalgh著,廖珮君譯,2007。《文化產業分析》(The Cultural Industries )。新北市:韋伯文化。
3. David Throsby著,張維倫譯,2003。《文化經濟學》(Economics and Culture)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出版。
4. James Heilbrun & Charles M. Gray著,郭書瑄、嚴玲娟娟譯,2008。《藝術.文化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Art and Culture)。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5. John Howkins著,李璞良譯。2003。《創意經濟:好點子變成好生意》(The Creative Economy:How People Make Money From Idea)。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6. John Howkins著,李明譯。2010。《創意生態:思考產生好點子》(Creative ecologies: where thinking is a proper job)。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7. Max horkheimer & Theodor W Adorno著,林宏濤譯,2009。《啟蒙辯證法》(Dialektik der Aufklarung: Philosophische Fragmente)。台北:商周出版社。
8. Philip Smith著,林宗德譯,2007。《文化理論面貌導讀》(Cultural Theory: An Introduction)。新北市:韋伯文化。
9. Sharron Dickman著,林潔盈譯。2002。《如何行銷博物館:推廣博物館,美術館和展覽的概念與方法》(The marketing mix : promoting museums, galleries & exhibitions)。台北市:五觀藝術。
10. Siva Vaidhyanathan著,陳宜君譯,2003。《著作權保護了誰》( Copyrights and Copywrongs ), 台北市:商周出版。
11. Jarol B.Manheim, Richard C. Rich, lars Willnat, Craig L.Brians著,冷則剛、任文珊譯,2011。《經驗性政治分析:量化與質化研究方法》(Empirical Political Analysis: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les) 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三)專書論文
1.杜正勝,2003。〈變革時代談台灣博物館永續經營之道〉,《危機與轉機:新世紀的博物館—2003年博物館館長論壇文集》,台北:歷史博物館。
2.張譽騰,2002。〈博物館作為一種企業:利基分析〉,《2002博物館公辦民營政策之理論與實務研討實務研討會論文集》,台東: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四)期刊論文
1.王湘琪,2007。〈大都會博物館的行政制度與營運現況〉,《美育月刊》,第78期,頁23-24。
2.林曼麗,2007。〈讓故宮活起來!林曼麗院長的一席話〉,《故宮文物月刊》,第286期,頁2。
3.黃貞燕,2004/10。〈從「文化行政」時代到「公共文化事業」時代:以日本經驗試論國立博物館行政法人化的意義與挑戰〉,《博物館學季刊》,第18卷第4期,頁1-10。
4.連俐俐,2003。〈從英國博物館政策看美術館進出口業〉,《典藏今藝術》,第133期, 頁50-51。
5.曾信傑,1998。〈從非營利角度泛談博物館倫理的幾個面向〉,《博物倌學季刊》,第12卷第2期,頁 43-47。
6.郭鎮武、徐孝德,2007。〈閣樓上的林布蘭-漫談佑識經濟時代之藝術授權〉,《故宮文物月刊》,第289期,頁52-60。
7.張譽騰,2007。〈台灣的博物館事業:歷史回顧和現況觀察〉,《新活水雙月刊》,第12期,頁8。
8.游美惠,2008。〈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_方法與應用》,第8期,頁5-42。
9.項潔、陳雪華、陳昭珍等2005。〈數位典藏產業商業模式之探討〉,《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會報》,第75 期,頁63-740。
10.劉新圓,2009/5。〈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報告》,http://www.npf.org.tw/post/2/5867。
11.謝俊科、楊婉瑜、蘇育曄,2015。〈故宮文物的黃金數位十年〉,《故宮文物月刊》,第384 期,頁70。
12. <2007年國內博物館類別、數量、縣市分布統計資料>,《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http://www.cam.org.tw/。

(五)學位論文
1.林仲如,2011。《英國創意產業政策下博物館、美術館的轉變》。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博士論文。
2.林宜君,2008。《以數位方法再現臺灣傳統大木構架之可行性研究》。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博士論文。
3.徐啟賢,2013。《文化產品設計模式之建構》。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博士論文。
4.陳采欣,2008。《時尚故宮-創意經濟時代的博物館品牌行銷》。嘉義:私立南華大學博士論文。
5.彭俊亨,2010。《協力創新在公部門應用之研究:文建會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政策為例》。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6.楊敏芝,2001。《地方文化產業與地域活化互動模式研究-以埔里酒廠文化產業為例》。台北市: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博士論文。
7.董思齊,2012。《製造創意:韓國文化內容產業政策的起源與發展》。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8.謝玫晃,2013。《藝術商品設計創新與營銷策略之研究》。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9.蔡惠如,2006。《著作權合理使用之價值創新與未來展望》。新竹市: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10.羅欣怡,2010。《博物館與文化政策-探討臺灣1990年代以降博物館之相關政策與發展》。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11.蘇明如,2011。《多元文化時代的博物館——臺灣地方文化館政策十年(2002-2011)》。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論文。

(六)研討會論文
1.章忠信,2003/11/19。〈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中所涉及著作權問題研析〉,「數位內容創意加值研討會」。台北市:行政院國科會。
2.馮明珠、許玉純,2004。〈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全文影像資料庫數位化流程與使用_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內容發展分項計畫〉,「數位典藏論文集—作業規劃與品質管理研討會」。台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
3.劉曉蓉,2006/3/9-10。〈文化產業發展成文化創意產業之特性研究〉,「2006 年文化創意產業與地方發展策略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中壢: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頁6。

(七)官方文件
1.古清華、張懿云、陳錦全,2001。《資料庫之保護研究報告》,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1年專題研究。 https://www.tipo.gov.tw/lp.asp?CtNode=6995&CtUnit=3458&BaseDSD=7&mp=1&xq_xCat=90
2.中華民國總統府,〈中華民國1 0 4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審查總報告(修正本)(下冊)〉,《總統府公報附件》, 第7179號,2015年2月4日,頁399-418。
http://www.president.gov.tw/PORTALS/0/BULLETINS/PAPER/PDF/7179-67.PDF
3.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推動小組辦公室,2004/6。《2003年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頁2。
4.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推動小組辦公室,2007/5。《2006年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頁216。
5.經濟部工業局,2012/10。《2012台灣數位內容產業年鑑》,頁91。
6.文化部,2013/12。《2013年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2013年12月,頁170-173。
7.文化部,《價值產值化—文創產業價值鏈建構與分析_重要社會發展計畫書》。2013,頁5。
8.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02/12。《文化創意產業概況調查》,頁4。
9.國立故宮博物院,2015/3。《國立故宮博物院103年年報》,頁86。

(八)報紙
1.王莉萍,2011/11/12。〈藝術授權:藝術品三级市場大爆發〉,《上海證券電子報報》。
http://m.hexun.com.tw/shoucang/2011-11-12/135157134.html

(九)網際網路
1.國立歷史博物館
http://www.nmh.gov.tw/zh/about_9_2.htm
2.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http://www.ntcri.gov.tw/zh-tw/Home.aspx
3.世界宗教博物館
http://cn.mwr.org.tw/
4.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http://www.museum.org.tw/
5.鴻禧美術館(由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網站參看)
http://www.cam.org.tw/big5/museum03.asp?rowId=130
6.國立故宮博物院http://www.npm.gov.tw/zh-tw/Article.aspx?sNo=03001504
7.章忠信,2014/10/19。〈故宮藏品圖像開放及授權的幾個討論〉,《著作權筆記》。
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6&aid=2699
8.司法院台灣士林地方法院102年度智字第9號民事判決
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
9.司法院智慧財產法院103年度民著上字第21號民事判決
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
10.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令函:2003年8月2 1日令函案號
http://www.tipo.gov.tw/
11.台灣高等法院87年度上易字第3338號判決
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

二、英文部分
(一)專書
1.Caves E. Richard, 2000.Creative Industries: Contracts Between Art & Commerce.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Josue Harari,1979.Textual Strategies: Perspectives in Post- Structuralist Criticism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二)期刊論文
1.Wijnberg, N. M. and G. Gemser, 2000.“Adding Value to Innovation: Impressionism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election System in Visual Arts”Organization Science, Vol.11, pp.323-329.
2.John Hannavy,1998.“Roger Fenton and the British museum”, History of Photography, Vol 12,NO.3,pp68。

(三)網際網路
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 )。〈文化產業與商業〉(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 ) http://portal.unesco.org/culture/en/ev.php-URL_ID=18668&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html
2.大英博物館官方網站
http://lvyou168.cn/travel/uk/Britishmuseum/index.html
3. British Museum Act 1753。
http://www.britishmuseum.org/explore/highlights/highlight_objects/archives/t/the_british_museum_act_of_1753.aspx
4.The British Museum Account Annual Review 2012-2013,
http://www.thebritishmuseum.org/pdf/BritishMuseum annual-report-account 2012-2013.pdf
5.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Museum Mission Statement
http://www.metmuseum.org/about-the-museum/mission-statement
6. Image Resources
http://www.metmuseum.org/research/image-resources
7. Artstor Brochure
http://www.artstor.org/what-is-artstor/w-pdf/artstor-brochure-2012.pdf
8. Artstor, Stat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http://www.artstor.org/our-organization/o-html/ip.shtml
9. Art Resource
http://www.artres.com/C.aspx?VP3=CMS3&VF=ARTHO1_4_VForm&Flash=1&FRM=AboutUs_Main.MenuContent:ARTHO1_6
10. Scala Group
http://www.scalarchives.it/web/presentazione.asp
11. Scholar Resource
http://www.scholarsresource.it/web/presentazione.asp
12.法國博物館藝術典藏品影像網站
http://www.photo.rmn.fr/C.aspx?VP3=CMS3&VF=RMNNN6_21&FRM=Frame:RMNNN6_45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