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台灣文學中的童年考察
作者:林榮淑
作者(外文):Jung-Shu Lin
校院名稱: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兒文所
指導教授:杜明城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6
主題關鍵詞:台灣文學童年1945年Taiwanliteraturechildhood1945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兒童經常是作家筆下寄喻想像的客體。文學作為文化建構的象徵,它可以提供有利的角度,窺視童年的形塑與再現、凝聚與解散、應然與偶然。文學是童年的一面視窗或鏡像,透過孩童清澄的雙眸折射出成人世界的光怪陸離,藉由童年的再現,建構或重構人文地景與歷史記憶。本論文以台灣為主體,規劃建置台灣童年想像鷹架,以1945年台灣光復後為歷史座標,時間為經,台灣文學作品為緯,淘沙取金,台灣地區文學作品裡各式各樣童年風景,蒐集鑲嵌在時間軸,重構1945-2016年台灣文學童年想像,並以批判賞析視角論述其所指涉的歷史、文化、社會、性別與身分認同等複雜議題。全文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找路—台灣自己的邏輯支點,前奏說明研究動機目的、方法與限制、背景與範圍;序曲論述童年尋幽與探微。第二部分主體論題:學校裡外教育的童年。第三部分主體論題:家庭--土地翻耕的童年。尾奏--離場。本文建構之台灣童年史以眼眸凝視,是一座拼織的台灣童年花園;以雙耳聆聽,是一首台灣童年交響樂曲,以味蕾品嘗,是一桌原台客台灣童年佳餚。
Children are imagined as objects by the writers. Literature as a symbol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it can provide available points of views, glimpsing shaped childhood and re-presentation , cohesion and dissolution, and ought to be accidental. Literature is a window or mirror of the childhood. It can refract the grotesque and absurdity of the adult’s world through children’s eyes. By representing the childhood it could construct or reconstruct humanities, landscape space and historical memories. This study mainly focused on the planning to build a Taiwanese childhood's garden. Since Taiwan Retrocession in 1945 and thereafter as historical coordination, era as longitude and Taiwanese literatures as latitude were collected varieties of childhood experiences of resettlements and reconstructions. During 1954-2016 not only reconstructing imaginations in Taiwanese literatures but also having critical appreciations of perspective discussions. It refereed historical, cultural, social, gender and national identity and other complex issues. This paper has three parts. The First, to find fulcrums of Taiwanese own logic, describing motivations, purposes, method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backgrounds and scopes of the research and histories of childhood. The second part of thesis subjects: The Childhood inside and outside school. The main topic of the third part: The Childhood between land and family.
It is like weaving Taiwanese Childhood's Garden when you are looking - like a Symphony of Taiwanese Childhood.
■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文本
王淑芬。老師的童年往事。台北市:國語日報。1996年11月。
王盛弘。大風吹 台灣童年。台北市:聯經。2013年8月。
王德威。典律的生成 第二集。台北市:爾雅。2001年10月。
朱天文。小畢的故事。台北市:三三。1992年9月。
朱天心。擊壤歌。台北市:聯合文學。2001年1月。
朱天心。二十二歲之前。台北市:聯合文學。2001年1月。
朱天心。古都。台北市:麥田。2002年6月。
宇文正。〈微鹽年代〉古拉什。中國時報人間副刊D4。2016年8月17日。
李 喬。母親的畫像。台灣時報副刊。1994年4月12至14日。
呂赫若。戰事一-改姓名。政經報 二卷三期。1946年2月。
呂赫若著 林至潔譯。呂赫若小說全集。台北市:聯合文學。1995年7月。
呂赫若。月光光-光復以前。原載於《新新》第七期。1946年10月。
李淑真。野孩子的春天。台北市:皇冠。1995年5月。
阿盛。夜燕相思燈。台北市:遠流。2007年10月。
阿盛。行過急水溪。台北市:九歌。2010年12月。
林文寶策畫 / 馮輝岳主編。有情樹。台北市:幼獅。2000年2月。
林志謙。5年級發光的童年往事。台北市:宇河文化2004年5月。
吳濁流。無花果。台北市:草根。2007年3月。
侯文詠。淘氣故事集。台北市:皇冠。1992年1月。
侯文詠。頑皮故事集。台北市:九歌。1993年5月。
袁瓊瓊。滄桑備忘錄。台北市:九歌。2015年4月。
陳龍明。童年往事: 男生國•女生國。台北市:福地。2003年1月。
陳雪。橋上的孩子。台北市:印刻。2015年3月。
陳之藩。旅美小簡。台北市:遠東。1990年2月。
琦君。琦君說童年。台北市:三民。2008年7月。
馮輝岳。挑餿水。《民生報》兒童版。1993年2月17日。
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 ( 黃春明作品集2 )。聯合文學。2009年5月。
楊茯。庸人的下午。台北市:皇冠文化。1993年1月。
鄭清文。天燈•母親。台北市:玉山社。2000年4月。
簡媜。頑童小蕃茄。台北市:九歌。2005年3月。
龍應台著。目送。台北市:時報文化。2008年7月。
鍾旻瑞。煙火。自由時報副刊版。2016年7月3日。
(二)、專書
方衛平主編/趙霞著。童年的秘密與書寫。安徽: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2010年
1月。
王德威。臺灣:從文學看歷史。台北市:麥田。2009年2月。
古繼堂等合著。簡明台灣文學史。台北市:人間出版社。2003年9月。
台灣省省教育廳。台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衛生教育篇。台北市:台灣省省教育
廳。1994年。
朱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藝文化批評理論。台北市:楊智。2002年5月。
李有成,張錦忠主編。離散與家國想像:文學與文化研究集稿。台北市:允晨文
化。2010年6月。
林文寶、邱各容編。台灣兒童文學史文論選集。台北市:富春文化。2013年
9月。
林海音。城南舊事。台北市:爾雅。1960年7月。
邱各容。臺灣近代兒童文學史。台北市:秀威資訊。2013年10月。
袁瓊瓊。今生緣。台北市:聯合文學。1988年9月。
高爾基。童年。北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年3月。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台北市:聯經出版。2011年11月。
郭繼生。藝術史與藝術評論。台北市:書林出版。2007年4月。
湯銳。酒神的困惑。甘肅:少年兒童出版社。1994年1月。
游珮芸。日治時期台灣的兒童文化。台北市:玉山。2007年1月。
黃武雄。童年與解放衍本(教改二十周年紀念版)。新北市:左岸文化。
2013年5月。
彭懿。世界幻想兒童文學。台北市:天衛文化。1998年12月。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市:高雄市:春暉。2003年10月。
葉春嬌。國族認同的轉折:台灣民眾與菁英的敘事。稻鄉出版社。2010年2月。
張子樟主編。俄羅斯鼠尾草。台北市:幼獅。2002年6月。
張盈堃 / 編著。兒童 / 童年研究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學富文化。2009年
6月。
熊秉真。童年憶往—中國孩子的歷史。台北市:麥田。2000年3月。
熊秉真。安恙:近世中國兒童的疾病與健康。台北市:聯經。1999年4月。
趙霞。童年的祕密與書寫。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2010年1月。
劉春城。妹妹揹著。台北市:遠流。1991年9月。
劉緒源。兒童文學的三大母題。上海: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2009年8月。
劉克襄著。少年綠皮書:我們的島嶼旅行。台北市:玉山2003年7月。
蔡淑惠、劉鳳芯 / 主編。童年.記憶.想像:在生命無限綿延之間。台北市:
書林。2012年5月。
藍劍虹。許多孩子,許多月亮。台北市:晴天。2009年9月。
樊洛平。當代臺灣女性小說史論。台北市:商務。2006年4月。
(三)、譯書
王建文譯校 / 書林編輯部編譯。MLA 論文寫作手冊 / Moders Language
Association。台北市:書林。2010年3月。
Ariềs, Philippe 著 / 沈堅、朱曉罕譯。兒童的世紀一舊制度下的兒童和家庭生
活。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4月。
Benedict, R. 著 / 黃道琳譯。文化模式。台北市:巨流。2011年3月。
Benjamin, Walter 著 / 王涌、宋淑明譯。柏林童年。台北市:麥田。2012年
3月。
Berger, John 著 / 吳莉君譯。觀看的方式。台北市:麥田。2010年8月。
Buckingham, David 著 / 楊雅婷譯。童年之死—在電子媒體時代下長大的兒童。
台北市:巨流。2003年1月。
Doyle, Roddy 著 / 劉森堯/譯。童年往事。台北市:麥田。1995年。
Gombrich, E˙H˙ 著 / 白馬設計學叢書主編 / 伊定邦林夕、李本正、范景中譯。
藝術與錯覺一一圖畫再現的心理學研究。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2012年
6月。
Gunter, Barrie and Furnham, Adrian 著 / 劉會梁譯。兒童消費者。台北市: 亞太
圖書。2000年9月。
Heywood, Colin / 黃煜文譯。孩子的歷史:從中世紀到現代的兒童與童年。台北
市:麥田。2003年12月。
Hunt, Peter主編 / 郭建玲、周惠玲、代冬梅譯。理解兒童文學。上海:少年兒
童出版社。2010年4月。
Jones, Andrew / 徐蘭君譯。兒童的發現。北京:北京大學。2011年4月。
Lareau, Annette 著 / 張旭譯。不平等的童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年1月。
Montessori, Maria著 / 李田樹譯。童年之秘。台北市:及幼文化。1995年3月。
Moir, Anne , Jessel, David 著 / 洪蘭譯。腦內乾坤 ( Brain Sex )。台北市:遠流。
2006年1月1日。
Nodelman, Perry 著 / 楊茂秀、黃孟嬌、嚴淑女、林玲遠、郭鍠莉譯。話圖:兒
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台東市:財團法人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2010年1月。
Nodelman, Perry、Reimer, Mavis 著 / 劉鳳芯翻譯、吳宜潔增譯。閱讀兒童文學
的樂趣。台北市:天衛文化。2009年3月。
Ong, Walter J.著 / 何道寬譯。口語文化與書面文化,語詞的技術化。北京:北京
大學。2008年8月。
Postman, Neil 著 / 吳燕莛 譯。童年的消逝。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4年1月。
Ridge, Tess 著 / 孫健忠譯。童年貧窮與社會排除:兒童的觀點-社會工作23。
台北市:心理出版社。2007年6月。

Rousseau Jean-Jacques著 / 魏肇基 譯。愛彌兒。台北市:台灣商務。2013年
11月。
Seelinger Trites, RobeRa 著 / :李麗譯。喚醒睡美人:兒童小說中的女性主義聲
音。安徽: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2010年1月。
Smith, Lillian H. 著 / 傅林統編譯  趙天儀審定。歡欣歲月-李利安․H․史密斯的
兒童觀。台北縣:富春文化。1999年11月。
Thacker, Deborah 、Webb, Jean 著 / 楊雅捷、林盈蕙翻譯。兒童文學導論。台
北市:天衛文化。2005年10月。
Wyness, Michael 著 / 王瑞賢、張盈堃、王惠蘭譯。童年與社會一兒童社會學導
論。台北市:心理出版社。2009年7月。
Zipes, Jack 著 / 張子樟校譯。童話․兒童․文化產業。台北市:東方。2006年
7月。


(四)、學位論文
鄭元傑。阿盛散文研究。清華大學。2003年。
藍劍虹 兒童一種文學動物—語言經驗與符號中的兒童,從浪漫主義到
後結構主義。國立台東大學。2010年。
蘇睿琪。眷村圖像•追憶‧認同──朱天心90年代小說篇章意象研究。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


(五)、期刊 / 單篇文章
朱自強。對中國兒童文學理論研究方法論的思考。東北師大學報。2006年第1
期。2006年。
林伯賢。藝術欣賞的理論基礎(八):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與解構主義。
《藝術欣賞》,2卷11期,22-27。2006年。
徐蘭君。兒童與中國現代性。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四十二期。中央研究院中國文
哲研究所。頁231-248。2013年。
翁麗芳。從臺灣史觀點論臺灣幼兒教育的發展。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資料與研
究》第104期2012年2月8日。
馮建三台灣傳媒及其政策變遷20年:以中國為背景與想像。《思想》,2007年11
月,第七期:119-39,錢永祥主編,台北市:聯經出版。2007年。

張盈堃。可愛與奇幻性:日本玩具成功影響全球的重要元素。國際 巷仔口社會
學。2016年3月28日。
程利 王曉丹。略論心態史與中國近代社會研究。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
2002年2期。2002年。
陳瑀葳。寵物與我:萌芽中的人與動物關係學。科學人2015年第163期09月號。
2015年。
畢恆達。女性性別意識形成歷程。通識教育季刊。11(1/2),111-138。2004年。
黃煜文。試析傅柯的系譜學作品--《規訓與懲罰》與《性意識史》。西洋史研
究通訊-----歷史:理論與文化第二期。1999年7月1日。
楊淑華。兒童文學發展簡史。台中師院通識教育「兒童文學課程教材編撰」專案
報告。1996年。
蔡振念。論朱天心族群身份∕認同的轉折。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 成大中文學報。
第二十五期2009年7月。頁179-204。2009年。
劉馥菁。畫家隱藏在圖畫書中的自由意象--從巴貝•柯爾的頑皮公主談起。台中
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26 ( 2 ),1-24。2012年。
賴國棟。致「我們失去的世界」:評《兒童的世紀》。鳳凰讀書。2013年8月。
薛承泰。〈台灣家庭變遷與老人居住型態:現況與未來〉。《社區發展季刊》121期
2008年3月。
顏健富。發現孩童與失去孩童─論魯迅對孩童屬性的建構。漢學研究第20卷第
2期。2002年12月。
譚旭東。兒童文學理論批評重建的兩個維度。原載《理論與創作》2007年第1
期。2007年。
藍佩嘉。「童年」的社會學分析:從國家主人翁到消費福利主體。巷仔口社會學。
2015年4月4日。


(六)、網路資源
Think-Taiwan / 小英教育基金會 / 合作媒體。【週一想想】數字台灣:台灣人的
國族 / 國家認同變化。發佈於 2013/9/2。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1192。2016/08/15。
王順民 ( 2006 )。從「鑰匙兒」到「浮萍兒」的另類兒童留置現象--兼論賣場
安親照顧模式的可能性。財團法人國家教育基金會「國政評論」。 2016/07/10。
王宏哲。從兒童身心發展的角度看3C產品。康軒學習雜誌。https://www.top945.com.tw/celebrity_Data.asp?ID=7。2016/08/08。
天下雜誌。黑松台灣人的成長記憶。 http://issue.cw.com.tw/event/tw100/470_1.htm。2016/07/11。
白鷺鷥 http://www.taiwanartist.tw/countryside/04.htm。2016/08/08。
台灣流行音樂維基館
http://www.tpmw.org.tw/index.php/%E9%BE%8D%E7%9A%84%E5%82%B3%E4%BA%BA。2016/06/14。
台灣近代簡史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6%88%B0%E5%BE%8C%E6%99%82%E6%9C%9F。2016/06/10。
朱自强。重新發現安徒生。
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24749。2016/02/03。
朱曉禕。顛覆之一:從《染血之室》看安吉拉•卡特的女權觀。鳳凰網
讀書 書評周刊。2012/06/01。
http://book.ifeng.com/shupingzhoukan/special/ertongjie/wenzhang/detail_201
2_06/01/14979516_0.shtml。2016/06/10。
羊正鈺 ( 2015/10/21 )。一個「模範生」的反思:當學校流於形式,只會教出沒
素養的公民。http://blog.cw.com.tw/blog/profile/242/article/2527。天下雜誌部
落格。2016/07/23。
百度文庫 ( 2012 )。淺談兒童文學的美學特質。文二西路33號。
http://wenku.baidu.com/view/04f4447601f69e31433294fe.html。2016/06/10。
何慧敏。取代3C產品,陪伴你的孩子!教育部家庭教育網「家庭教育專欄」。https://moe.familyedu.moe.gov.tw/HouseEDU/Detail.aspx?nodeid=202&pageid=11。2016/08/05。
沈詩閔、周志宏、王博彥、楊宗諭 姚浚振 。因應零體罰時代,談教師班級經
營策略。第107 期國小主任儲訓班專題研究。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第107 期國小主任儲訓班專題研究。頁199-206。2016/07/13。
http://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3/pta_711_4596813_27215.pdf
汪承羲、甘邦傑。說國語禁方言的年代。2008/05/31。
http://zh.tv.wikia.com/wiki/%E8%AA%AA%E5%9C%8B%E8%AA%9E%E7%A6%81%E6%96%B9%E8%A8%80%E7%9A%84%E5%B9%B4%E4%BB%A3。2016/06/12。
宋嘉行。從魔鬼到天使法西方兒童觀的演變。2003/09/29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65156。2016/02/03。
宋嘉行。從魔鬼到天使法西方兒童觀的演變。2003/29。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65156。2016/02/03。
吳曉樂。23歲安親班老師的告白:承接「父母外包」的工作,太沉重!〉商業
週刊「優生活」。2015/01/28。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10948。2016/07/30。
林富士 ( 2000 )。評熊秉真著《童年憶往:中國孩子的故事》。[歷史語言研究所
學術書評。http://www.ihp.sinica.edu.tw/~linfs/fslin/children.PDF。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5%AA%E6%BC%AB%E4%B8%BB%E4%B9%89。
2016/01/04。
兒童的世紀的評論http://book.douban.com/review/5958862/。2016/03/04。
從「兒童的發現」到「童年的消逝」。
http://book.douban.com/review/5958862/。2016/03/04。
尪阿標http://www.shute.kh.edu.tw/~d941517/homepage/a3.htm。2016/07/26。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5785/。2016/07/10。
馮玄。古代兒童都玩些什麼玩具?2016/06/0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39346e40102wj8v.html?tj=1。2016/07/26。
溫美玉。模範生不是「人」,是一件「事」!!2015/01/07。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blog-detail?id=20。2016/07/23。
張晉芬。性與性別社會學。D : \ 性與性別社會學 \ 性與性別社會學。2003。
http://www.ios.sinica.edu.tw/ios/people/personal/ccf/P_C_2002.pdf。
2016/07/09。
葉怡芯。1950年代國民小學衛生教育之研究。2006。
http://social.ntue.edu.tw/monograph/94year/%BE%FA%A5v%B2%D5/%A6%F3%B8q%C5%EF%A6%D1%AEv/%B8%AD%A9%C9%AA%E4.pdf。2016/07/20。
楊懿如的青蛙學堂。http://www.froghome.idv.tw/class01.htm。2016/07/23。
管仁健。走過那「我不說方言」的荒謬時代。2011。
http://mypaper.pchome.com.tw/kuan0416/post/1322128051。2016/06/12。
寧為玉。讀斯威夫特,一個時代的諷刺語。2016。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811923/。2016/06/10。
試論新歷史主義文學批評
http://big.hi138.com/zhengzhi/zhengzhiqita/201102/288506.asp#.VpRQT7cVHIU
98「兒童文學批評理論」經典研讀課程。2016/01/04。
http://www1.nttu.edu.tw/mywu/98chlc/index.asp?cn=target
黃柏蓉、李家媛、吳佳蓉〈見證時代演進的 族群 表徵─漫談 台灣 學生制服的
發展及其流變〉。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12/11/2012111418014653.pdf。
2016/06/23。
傳統藝術]懷舊童玩 ( 三 ):一牌多玩的尪仔標。
http://waknow.com/archives/4088。2016/07/26。
蔣竹山 ( 2013 )。兒童的發現史:從中世紀「縮小的成人」到現代兒童。來源:
鳳凰讀書。
http://book.ifeng.com/shupingzhoukan/teyueshuping/detail_2013_07/23/27814367_1.shtml。2016/06/10。2016/07/26。
潘宗億。論心態史的歷史解釋︰以布洛克《國王神蹟》為中心探討。輯於《歷史:
理論與文化》編輯委員會《歷史:理論與文化》西洋史研究通訊。1999/07/01。
http://htc.emandy.idv.tw/newsletters/002/article03.html。2016/05/06。
臺灣文學與童年研究 - 國立成功大學- 課程地圖。
http://www1.nttu.edu.tw/mywu/96chlc/records/20071213T.htm。2016/01/04。
戰後初期的時代精神及文學所反映的現代性。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7165/8/15150608.pdf。
2016/06/11。
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電話調查報導。「二十年民主路 台灣向前行」
http://vision.udn.com/vision/story/9534/1554314。2016/08/13。
羅添松。台灣的幼兒教育史。2011/07/27。
https://lms.ctl.cyut.edu.tw/9563710/doc/96075。2016/07/29。


(七)、其他
何玉華/新北報導〈兒藝節變裝遊行 大氣球尬森巴舞團〉。自由時報AA2版。
2016/08/07。
呂雪彗/台北報導〈每周一餐有機餐 134萬學童受惠〉。中國時報A5。
2016/08/12。
呂政達〈電玩英雄 傳奇不老〉《自由時報》D10版。2016/08/29。
林曉雲/台北報導〈學生服儀解禁 新原則不開放便服、拖鞋〉。自由時報A14。
2016/08/18。
吳垠慧〈李石樵畫展 看光復後社會鏡像〉。中國時報。2016/02/24。
吳曉樂〈23歲安親班老師的告白:承接「父母外包」的工作,太沉重!〉商業週刊「優生活」專欄。2015/01/28。
周思宇/台北報導〈高離婚率 7年之癢縮成5年〉中國時報。2016/06/05。
柯文哲〈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 北市率先廢除寒暑假作業 〉。北市府新聞。
2015/12/18。
陳柔瑜/新北報導〈新北八里 21學生感染頭蝨〉。中國時報。2015/11/26。
陳螢萱/新北報導〈頭蝨侵新北校園 9學童遭殃〉。中國時報。2016/04/02。
喬台生〈眷村憶往〉上、下。中國時報人間副刊。2016/06/23-24。
曾薏蘋、林志成/台北報導〈擴大托育公共化 經費60億元 公幼4年內增900
班〉。中國時報A7版。2016/08/17。
黃春明〈屋頂上的番茄樹。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74/08/06
張盈堃〈書評-孩子,在惘惘的威脅下〉。中國時報 開卷版21。2013/06/08
楊雅民/專題報導〈品牌的故事〉【大紀元8月20日訊】自由時報。2006/08/20。
趙永紝〈破解流言 帶皮吃番薯不健康〉。中國時報電子報。2014/11/22。
賴祥蔚〈追尋台灣母親的歷史〉。中國時報2016/05/208。
聯合報重視兒童的教育撫養工作。1952/04/04。
鄭琪芳/台北報導〈最富與最窮5%貧富差距飆至112倍〉。自由時報,A1版。
2016/07/10。
鍾逸人〈二二八前台灣社會的三大事件〉。民眾日報。1990/02/27。
藍祖蔚〈柯P需要瑪莉歐〉。自由時報 A4版。2016/08/25。



二、西文部分

(一)、專書 ( Books )
John. Cultural Studies & the Study of Popular Culture ( 1996 ) Theories and Methods. Athens: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Barry, John(2002)Beginning Theory: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y.Manchester, UK: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Lerer, Seth. ( 2008 ) Children’s Literature: A Reader’s History from Aesop to Harry Potter. Chicago: Chicago UP,..


(二)、期刊 / 單篇文章 ( Journal Articles )
Perry Nodelmon :The Other: Orientalism, , and Children’s Literature
literary theory and children’s literature edited by Perry Nodelmon
Children's Literature Association Quarterly, vol. 17 Number 1,Spring 1992,pp.29-35 ( Articde ) Published by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