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泰國一貫道的「在地化」發展—傳道者的視角
作者:洪銘謙
作者(外文):HUNG, MING-CHIEN
校院名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系所名稱:東南亞學系
指導教授:陳佩修
林榮澤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9
主題關鍵詞:泰國一貫道在地化傳道者組線ThailandYi-guan DaoLocalizationEvangelistsGroup-lin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宗教在地化是宗教傳播的共同現象,傳道者作為宗教傳播的決策者,對宗教在 地化的影響深遠。1970 年傳入泰國的一貫道是宗教傳播史上,少數由華人傳道者主 導前往非華人地區進行傳道的個案,發展至今已有三千多間家庭佛堂以及數百間公 共佛堂,並且由在地傳道者主導前往周邊國家進行傳道,是一貫道在非華人地區的 在地化典範。
台灣一貫道各傳道組織於 1970 年至 1990 年陸續前往泰國傳道,截至 2000 年止 共有 24 個組線前往泰國傳道,由於各傳道組織的在地化發展不同,故本研究將以七 個主要「組線」為個案,透過「佛堂、組織、教育」指標,分析各組線的在地化發 展狀況,並透過傳道者視角探討在地化過程中,傳道者共同面對的問題與挑戰。本 研究關注的焦點在於傳道者如何適應與回應在地化,故本研究將以 99 位受訪者的訪 談稿與田野紀錄,呈現傳道者對於不同議題的多元觀點與決策,分析在地化過程中 組線與傳道者所帶來的影響,探討一貫道的在地化如何可能。
The localization of religion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religious propagation. As the decision makers in the development, evangelists have a profound influence in the localization of religion. Yi-guan Dao, a religion that has been introduced to Thailand since 1970, led by Chinese evangelists propagating to non-Chinese areas, is a special case in the history of religious propagation. So far, there are more than 3,000 family temples and hundreds of public temples of Thailand Yi-guan Dao. Their local Thai evangelists have also propagated to the surrounding countries, becoming a role model of Yi-guan Dao localization in non-Chinese areas.
Taiwan Yi-guan Dao missionary organizations started to propagate to Thailand one after another from 1970’s to 1990’s. Up until the year of 2000, there had been 24 “group- lines” propagating in Thailand. Due to the different loc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each missionary organization, this research will only focus on the main seven “group-lines" as study cases. Taking "temples, organizations, and educations" as indicators, this research analyzes the localization development status of every group-line; and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vangelists, it discusses their common issu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process of localization. As this research emphasizes on how evangelists adapt and respond to the localization, it has collected 99 interviews of the evangelists. Through the interview draft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records, it presents the evangelists different views and decisions upon various issues, and also analyzes the influences of the evangelists and its group-lines along the way of localization. All in all,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how Yi- guan Dao localization is possible.
一、中文部分
(一)、田野資料
2013年寶光建德、發一天元長聖道場田野日記
2014年發一崇德、發一靈隱道場田野日記
2015年基礎忠恕、興毅南興道場田野日記
2016年安東道場田野日記、採訪逐字稿

(二)、道刊
1992,《慈慧聖母成道廿五周念紀念專刊》,高雄市:德理聖堂編製。
1997,《發一崇德泰國道場崇德佛院落成紀念特刊》,曼谷:崇德佛院。
1998,《道恩等公堂落成紀念特刊》,新北市:發一靈隱道恩道場。
2000,《發一崇德泰國道場二十週年慶專刊》,曼谷:崇德佛院。
2000,《一貫道興毅南興泰國宏德佛堂落成特刊》,曼谷:宏德佛堂。
2000,《發一天元長聖道場泰國開道十五周年紀念特刊》,曼谷:發一天元聖佛宮。
2000。《法雨甘霖:白水老人的佛國因緣》,南投:光明集刊雜誌社。
2002,《一貫道興毅南興泰國素可泰公共佛堂落成特刊》,素可泰:素可泰公共佛堂。
2003,《東北烏隆德仁佛堂落成暨十週年紀念特刊》,台中:發一靈隱武聖宮道場。
2003,《菩薩愿行:文慈菩薩李前人成道廿週年紀念》。臺北:天道之光出版社。
2006,《奉恩樓落成特刊》,北欖府:奉恩樓。
2007,《傳燈歸鄉-天恩群英二十五週年特刊》。崇恩文教基金會。
2007,《一貫道興毅純陽壇六十週年慶》,高雄:一貫道興毅純陽聖道院。
2008,《昭儒書院落成特刊》,新北市:發一靈隱德宣道場。
2008,《武聖宮廿五週年紀念特刊》,台中:發一靈隱武聖宮道場。
2009,《德智聖殿落成紀念特刊》,發一靈隱慈愛道場。
2010,《北崇鴻一佛堂、清邁慧修佛堂落成紀念特刊》。
2010,《發一崇德泰國道場 30 週年特刊》,曼谷:崇德佛院。泰佳佛院文書組
2011,《泰佳佛院落成特刊》,曼谷:泰佳佛院。
2011,《一貫道百年大事紀》,台北: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
2011,《一貫道百年大事紀》,台北: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
2012,《天道惟中:天中佛院落成紀念》,曼谷:天中佛院。
2014,《善化宮新建工程落成紀念特刊》,台中:靈隱武聖宮道場。
2015,《慈正道場五十週年紀念》,新北市:靈隱慈正道場。
2016,《白水聖帝成道二十週年感恩紀念專刊》,新北市:一貫道發一宗教發展基金會。
2017,《慈恩廣化德澤群生-靈隱寺泰國奉恩中心慈化樓落成紀念》,北欖府:泰國道光出版社。
201,《靈隱泰國碧差汶府普誠佛堂落成紀念特刊》,台北:靈隱道恩道場。

(三)、專書
David Held著,沈宗瑞、高少凡、許湘濤、陳淑鈴譯,2007,《全球化趨勢與衝擊》,台北:韋伯出版社。
Rodeny Stark, William Sims Baunbridge著,高師寧、張曉梅、劉殿利譯,(2006),宗教的未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Tomlinson John著,鄭棨元、陳慧慈譯,2007,《文化與全球化的反思》,台北:韋伯出版社。
王見川,1996,〈先天道前期史初探:兼論其與一貫道的關係〉。《臺灣的齋教與鸞堂》,頁 75–114。臺北:南天書局。
,1999。〈臺灣一貫道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思與言》,37(2):103–129。
李豐楙、林長寬、陳美華、蔡宗德、蔡源林合著 2009,《馬來西亞與印尼的宗教與認同:伊斯蘭、佛教與華人信仰》,臺北: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李世瑜,2007,〈一貫道調查報告:1940-1948〉,《社會歷史學文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頁126-204。
宋光宇,1996,《天道傳燈—一貫道與現代社會》:台北,正一善書出版社。
,2002,〈宋光宇宗教文化論文集【下】〉: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2010,《天道鉤沉》: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榮澤,2013,《一貫道學研究-首卷:歷史與經典詮譯》:台北,一貫道學研究院。
秦寶琦,2007,〈一貫道源流考〉,《中國秘密社會新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頁297-311。
周育民,2008,〈一貫道前期歷史初探-兼談一貫道與義和團的關係〉,馬西沙編《民間宗教卷》,北京:民族出版社,頁282-298。
歐大年著,周育民譯〈一貫道〉、〈一貫道的文獻〉,《飛鸞:中國民間教派面面觀》,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頁191-240。
瞿海源,〈查禁與解禁一貫道的政治過程〉,《臺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台北:桂冠出版社,頁703-724。
慕 禹,2002,《一貫道概要》:台南,靝巨書局出版。
蘇慶華,2009,〈馬來西亞一貫道的歷史及其發展近況〉,《馬新華人研究-蘇慶
華論文集選(卷二)》,吉隆坡:聯營出版(馬)有限公司。
,2010,〈弘道海外—一貫道發一崇德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傳揚
與發展〉,《馬新華人研究-蘇慶華論文集選(卷三)》,吉隆坡:聯營出版
(馬)有限公司。
張家麟,2010,《臺灣宗教融合與在地化-以民間宗教儀式為焦點》,台北市:藍
臺出版社,第8-94頁。
張錫麟、張中復,2019,《主命的傳承與延續——回教在台灣的發揚和展望》,
台北市:政大出版社。

(四)、期刊
王三慶,2008,〈從敦煌齋願文獻看佛教的在地化因應〉,《成功大學中文學報》,第二十一期,2008年7月,第1-40頁。
王鏡玲,2016,〈「神聖」的轉化-長老教會在台灣的「本土化」現象探討〉,臺灣宗教 研究,第15卷第1期,第79-119頁。
宋光宇,1992。〈透視一貫道政經實力:一貫道一個小支線,抵上三個區黨部〉。《財訊》,4: 192–199。
,1997。〈宗教傳播、商業活動與文化認同:一貫道在新加坡的傳播與發展〉。《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47: 213–258。
,2003。〈一貫道、李老、我:調查一貫道三十年的回顧和一些想法〉。《臺灣宗教研究通訊》,5: 73–98。
李豐楙,2013,〈妥協與合作:一貫道老前人張培成參與道教總會—的經驗以道總1966-1983年間理監事會議記錄為主的考察〉,《華人宗教研究》第2期,頁135-172。
沈曄瀅,2015,〈印尼後新秩序時代之華人宗教復興:以一貫道之發展為例〉,《台灣東南亞學刊》,第10卷第2期,第105-128頁。
林本炫,1995,〈解讀臺灣的宗教復興現象一貫道:一貫道在臺灣的發展解讀〉,《新使者》,第 27 期,頁 14-17。
林育生,2014。〈遠行與作功德:泰國東北社會男性跨國移工的性別政治與行動意義〉。《臺灣東南亞學刊》,10(1): 33–70。
,2015,〈泰國一貫道的發展與經濟社會變遷〉《亞太研究論壇》第 61 期,頁 55–85。
林榮澤,2008,〈戰後大陸來台宗教的在地化與全球化-以一貫道為例〉,《新世紀宗教研究》,第七卷第三期,頁 2-47。
,2010,〈一貫道對儒家思想的推廣〉,《新世紀宗教研究》,第九卷第一期,頁 37-76。
,2008,〈戰後大陸來台宗教的在地化與全球化-以一貫道為例〉,《新世紀宗教研究》,第七卷第三期,頁5。
洪銘謙,2014,〈一貫道的「在地化」發展與「文化傳承」: 以發一崇德泰國道場為例〉,《一貫道研究》,1卷3期,頁198-227。
,2015,〈「一貫道素食主義」對「素食行為」的影響 : 以新加坡「道親」為例〉,《一貫道研究》,4期,頁243-269。
張榮彰、劉從葦(2015),〈長老教會與一貫道政治觀的形成與變遷〉,《臺灣民主季刊》,12卷4期,頁91-139。
許理清、林美容 2010,〈一貫道的傳播模式與分裂初探-兼論興毅組及其基興單位的發展與分裂〉,《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九號,頁 149-176。
陳進國,2011,〈宗教救贖團體的本土運動與全球擴展—宗教人類學視野中的一貫道〉,《一貫道研究》,第一卷,頁18-64。
,2013,〈宗教救贖團體的本土運動與全球擴展—宗教人類學視野中的一貫道〉,《一貫道研究》,第二卷,頁168-185。
黃博仁,2005,〈一貫道初探〉,《區域人文社會學報》,第八期,頁 127-158。
鍾雲鶯 2010,〈「禮」的生活化-一貫道對儒家「禮」思想的實踐〉,《鵝湖月刊》, 第 419 期,頁 36-44。
鍾雲鶯、鍾鎮宇(2013),〈儀式與認同:一貫道「求道」的宗教意義〉,《一貫道研究》,1卷2期,頁30-53。
釋慧嚴,2006,〈從來台日本佛教的傳布看宗教本土化〉,《玄奘人文學報》,第六期,頁125-148。
鐘權煌,2009,〈一貫道常州組彰化道場發展歷程簡述〉,《北商學報》,第15期,頁 183-198。

(五)、研討會論文
王雅萍,2017,〈海外宣教的跨文化接觸與語言轉換:以泰國一貫道發一組的開荒為例〉,《中華道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第八屆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頁384-413
李秀賢,2017,〈臺灣一貫道與韓國大巡真理會的宗教實踐比較研究:寶光崇正道場與驪州道場為例〉,《2017一貫道世界總會國際學術研討會—一貫道全球傳播及其影響會議論文》,頁F-1-22。
阮清風,2017,〈一貫道在越南的傳播現況與未來展望〉,《2017一貫道世界總會國際學術研討會—一貫道全球傳播及其影響》,頁C3-1-16。
林育生,2017,〈泰國一貫道與人群連結:兼論與其他泰國宗教團體的比較〉,《2017一貫道世界總會國際學術研討會—一貫道全球傳播及其影響》,頁C4-1-22。
林榮澤、洪銘謙,2014,〈韓國一貫道的「在地化」發展與「文化傳承」-以「國際道德協會」為例〉,發表於國立政治大學「2014年東亞新宗教國際研討會」。
,2015,〈緬甸一貫道的「在地化」研究-以「道基五戒佛院」為例〉,發表於「臺灣宗教學會2015年會」。
洪銘謙,2017,〈泰國一貫道「道化企業」的發展:以「安東組」為例〉,發表於「第八屆「中華道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學術研討會」。
,2017,〈The "Loc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I-Kuan Tao in Singapore, Malaysia and Thailand:Bao-Guang-Jan-De(BGJD)and Fa-Yi-Chong-De(FYCD)as the examples〉,發表於「全球傳道與中華文化認同:一貫道國際傳道的挑戰與展望」研討會,德國萊比錫大學。
,2016,〈「一貫道素食主義」對「素食行為」的影響:以泰國「道親」為例:初探〉,發表於「臺灣宗教學會2016年會」。
,2016,〈一貫道「佛規禮節」的演變〉,發表於「2016年第六屆「中華道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學術研討會」。
,2015,〈新加坡「素食文化」的發展:「終生素食者」的視角〉,發表於「2015年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
,2015,〈一貫道「清口文本」與「認同感」的建立以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為例〉,發表於「臺灣宗教學會2015年會」。
,2015,〈一貫道「道親」對「素食文化」的看法:以新加坡為例〉,發表於「2015年第四屆「中華道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學術研討會」。
,2014,〈星、馬、泰一貫道的「在地化」發展:以寶光建德與發一崇德為例〉,發表於韓國首爾「昆水谷人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3,〈馬來西亞一貫道的「在地化」發展與「文化傳承」:以寶光建德為例〉,發表於「2013年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
,2013,〈泰国一贯道的「在地化」发展与「文化传承」:以发一崇德为例〉,發表於「2013 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第八届国际会议」。
,2013,〈泰國一貫道的歷史與「在地化」發展-初探〉,發表於「2013 年「海外華人研究」研究生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3,〈一貫道的「海外弘道」精神:以泰國的「台灣傳道者」為例-初探〉,發表於「臺灣宗教學會2013年會」。
,2012,〈新加坡一貫道的歷史足跡:以寶光建德為例〉,發表於馬來西亞拉曼大學「2012 年「海外華人研究」研究生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2,〈新加坡一貫道的在地扎根及發展:以寶光建德為例〉,發表於「2012年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
,2012,〈新加坡一貫道的「台灣文化」意涵:以寶光建德為例〉,發表於「臺灣宗教學會2013年會」。
陳進國,2017,〈在地的適應與信仰的變容:以一貫道在日本和南非的傳道為例〉,《2017一貫道世界總會國際學術研討會—一貫道全球傳播及其影響》,頁A-1-30。
楊弘任,2017,〈一貫道洛杉磯英語道場的文化跨界初探〉,《2017一貫道世界總會國際學術研討會—一貫道全球傳播及其影響》,頁D2-1-29。

(六)、學位論文
王勝民,2005,《一貫道基礎忠恕在台之探討》,新竹市: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俊誠,2005,《一貫道興毅組今彰到在臺灣中部的發展》,臺北: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吳玉美,2001,《環境、條件、選擇:新加坡一貫道寶光建德與發一天恩(群英)組線發展研究》,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
吳靜宜,1998,《一貫道發一崇德的制度化變遷》,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慧娟,2003,《一貫道發一崇德道場學生道團之研究-以臺北學界伙食團與宣教關係為例》,新竹: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榮澤,1991,《臺灣民間宗教之研究:一貫道"發一靈隱"的個案分析》,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育生,2009,《趕得上時代、遠行與作功德:泰國東北Isan移工的跨國現代性》。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夏旻暄,2009,《宗教圖像在地化後的社群認同-以中華聖母為例》,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紹城,2006,《老水還潮-一貫道發一崇德在尼泊爾傳道之社會文化研究》,雲林: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論文。
陳韋辰,2017,《踏不死的道種:台灣一貫道遭禁與復振》,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學系碩士論文。
楊弘任,1996,《另類社會運動:一貫道的聖凡兼修渡人成全》,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中駿,1999,《一貫道禮儀實踐研究-以發一崇德組為例》,新竹: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鐘權煌,2007,《一貫道常州組來臺灣發展歷程》,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外文文獻
(一)、專書
Carvalho, Daniela de. 2003. Migrants and Identity in Japan and Brazil: The Nikkeijin.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Curzon.
Chen, Carolyn. 2008. Getting Saved in America: Taiwanese Immigration and Religious Experience.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Clarke, Peter B., ed. Japanese New Religions in Global Perspective Richmond: Curzon.
Clart, Philip.2017. "Yiguan Dao," in Lukas K. Pokorny and Franz Winter, ed., 1 Handbook of East Asian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Leiden: BRILL.
Fordham, Graham. 1991. “Protestant Christianit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Northern Thai Culture: Ritual Practice, Belief and Kinship.”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Adelaide.
Freston, P., 2001. Evangelicals and Politics in Asia,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Lu, Yunfeng. 2008. The Transformation of Yiguan Dao in Taiwan: Adapting to a Changing Religious Economy. New York: Lexington Books.
Oak, Sung-Deuk.2013. The Making of Korean Christianity: Protestant Encounters with Korean Religions, 1976-1915, Baylor: Baylor University Press.

(二)、期刊
Brian Howell,2003. Practical belief and the localization of Christianity: Pentecostal and denominational Christianity in global/local perspective. Religion, 00, 1-16
Daniel A. Metraux 2003, The Soka Gakkai in Australia: Globalization of a new Japanese Religion Journal of Global Buddhism, 4, 108-143
David A. Snow and Cynthia L. Phillips. 1980. The Lofland-Stark Conversion Model: A Critical Reassessment, Social Problems Vol. 27, No. 4, 430-447
Edwin Zehner ,2005. Anti-Syncretism and Localization in the Evangelical Christianity of Thailand Anthropological Quarterly, Vol. 78, No. 3, 585-617
Elizabeth M. A. Derrett. the international face of a Japanese 'new religion': Sekai Kyusei kyo in brazil and thailand, religion,13 ,205-217
Francis Khek Gee Lim. 2012. The Eternal Mother and the State: Circumventing Religious Management in Singapore, Asian Studies Review.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Heinz Streib. Faith Development Theory Revisited: The Religious Styles Perspectiv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psychology of religion, 11(3), 143–158
Julia Shaw. Archaeologies of Buddhist propagation in ancient India: ‘ritual’ and ‘practical’ models of religious change, World Archaeology, Volume 45, 2013
Miao Guang .2015. Issues of Acculturation and Globalization Faced by the Fo Guang Shan Buddhist Order.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 (下) 2015
NG, Ka Shing. 2014. Yiguan Dao in Hong Kong: A Case Study of its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version Experiences of Adherents, Journal of the Graduate school of Letters 9, 41-53
Paul Freston. 2007. Latin America: the ‘other Christendom’, Luralism and globalization. Peter Beyer and Lori Beaman, Religion,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 571
Philip Clart. Opening the Wilderness for the Way of Heaven: A Chinese New Religion in the Greater Vancouver Area, Journal of Chinese Religions 28 (2000): 127–44.
Seiwert, Hubert. 1981. Religious Response to Modernization in Taiwan: The Case of I-kuan Tao, Journal of Hong Kong Branch, Royal Asiatic Society, 21: 43–70.
W. S. WALLACE, "Religious History", in W. Stewart WALLACE, The Encyclopedia of Canada, Vol. 3,186-191.
Watanabe Masako. 2008. The international face of a Japanese 'new religion': Sekai kyusei kyo in brazil and Thailand, Japanese Journal of Religious Studies 35/1, 115–144
Yueh-po Huang. 2017. The methods of propagation of a Japanese new religion in the UK—Tenrikyo, Cogent Social Sciences, Volume 3, - Issue 1
Zehner Edwin. 1996. Thai Protestants and Local Supernaturalism: Changing Configurations,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7 (2), 293-319.

(三)、學位論文
Soo, Khin Wah. 1997. A study of the Yiguan Dao (Unity Sect) and its development in Peninsular Malaysia. Unpublished PhD thesis.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Zehner, Edwin. 2003. “Unavoidably Hybrid: Thai Buddhist Conversions to Evangelical Christianity.” Ph.D. diss., Cornell University.
林育生(2017)Yiguan Dao in Thailand: A New Religious Organiza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Thai Buddhist World,京都大學亞非地域研究研究科博士論文。

(四)、研討會論文
David W. Kim. 2017. International Moral Association (IMA) – A Chinese I-Kuan Tao Movement in Modern Korea, 2017年一貫道世界總會國際學術研討會-一貫道全球傳播及其影響.E2-1-33
Edgar H. Schein.1990.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merican Psychologist Feb, 109-119.
Edward Irons. 2017. International Moral Association (IMA) – A Chinese I-Kuan Tao Movement in Modern Korea, 2017年一貫道世界總會國際學術研討會-一貫道全球傳播及其影響.E1-1-22
Grzegorz Frąszczak. 2017. Following the Path of Ancient Sages – Yiguandao in Vietnam, 2017年一貫道世界總會國際學術研討會-一貫道全球傳播及其影響.C-1-21
Nikolas Broy (白可思).2017. Chinese Culture or Mainstream Society? A First Look at Acculturation Strategies in the Global Spread of Yiguandao. 高雄:2017年一貫道世界總會國際學術研討會-一貫道全球傳播及其影響.D3-1-33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