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趙雅博基本倫理學和特殊倫理學之串連
作者:劉沐比
作者(外文):Liu, Mu-Pi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系
指導教授:潘小慧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1
主題關鍵詞:趙雅博台灣新士林哲學士林哲學倫理學德行倫理學基督宗教倫理學道德教育道德實踐基本倫理學特殊倫理學Albert ChaoNeo-Scholastic Philosophy in TaiwanScholastic PhilosophyEthics, Virtue EthicsChristian EthicsMoral PracticeMoral educationFundamental EthicsSpecial Ethic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趙雅博神父,本名趙清宇,生於1917年4月13日,於2015年12月3日安息主懷。趙雅博一生致力於倫理學研究與倫理教育,趙雅博自身的國學造詣加上留學經驗,將中西倫理思想融會貫通,其倫理學與中西文化交談的特色,使其思想成為中西文化與倫理學的熔爐。趙雅博在天主教士林哲學的研究上充滿熱誠,將所學與信仰融合並實踐於台灣的社會當中,尤其展現於倫理教育。趙雅博所受的倫理學教育來自新士林哲學之薰陶,接受西方倫理學之架構,並融合東方倫理學之基礎。雖然說趙雅博並不是在新士林哲學倫理學上的第一人,但其影響性在於倫理教育的部分,趙雅博的倫理學特徵就在於將理論與實踐融合。在趙雅博的倫理學中,認為道德勝於學問,主張道德屬於實踐,將理論用實際例子舉出,並教導實踐之方法,本論文透過探究趙雅博基本倫理學與特殊倫理學之串連,勾勒出趙雅博對於台灣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冀望透過本論文陳述趙雅博的基本倫理學與特殊倫理學,展現出其倫理學的當代性意義。
Father Albert Chao (1917 - 2015), a famous neo-scholastic philosopher in Taiwan, has devoted himself to ethic and ethical education in his whole life. Albert Chao made a great integration on ethical thoughts from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with his knowledge of Chinese literary and the experience of studying in Europe. Albert Chao was enthusiastic at researching Catholic Scholastic Philosophy. He integrated what he learned from his religion and fulfilled it in the society of Taiwan, especially in ethical education. The ethics education that Albert Chao received came from the influence of Neo-Scholastic Philosophy, the framework of Western ethics and the foundation of Eastern ethics. Although Albert Chao was not the first scholar who studied on Neo-Scholastic Philosophy in ethic, he has had a great influence in ethical education because of his idea of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Albert Chao’s ethic, moral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ory. He emphasized that moral should be performed in reality. He explained theory with practical examples and taught people how to fulfill it. This thesis is going to describe Albert Chao’s influence and contribution to ethic in Taiwan by connecting his fundamental ethics and special ethics theory. His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in ethic can be expected to be represented through this thesis.
趙雅博的著作:

趙雅博,〈生態學之哲學基礎〉,《哲學與文化》,22卷9期,新北市: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1995年9月。
趙雅博,〈挑戰倫理的懷疑主義和相對主義〉,《哲學與文化》,27卷5期,新北市: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2000年5月。
趙雅博,〈倫理學:智德的必要性〉,《哲學與文化》,14卷3期,新北市: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1987年3月。
趙雅博,〈從教育字義看中國倫理教育的哲學基礎〉,《中國倫理教育哲學基礎國際學術研討會》,新北市:輔仁大學出版社,1985。
趙雅博,〈教育哲學基礎之研討〉,《現代學苑》,第8卷第1期,1971。
趙雅博,〈道德與幸福〉,《鵝湖月刊》,7期,台北市:鵝湖月刊雜誌社,1976年1月。
趙雅博,《中外哲學概論之比較研究》(上冊),台北市: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1982。
趙雅博,《中外哲學概論之比較研究》(下冊),台北市: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1982。
趙雅博,《中外特殊倫理學》,台中市:衛道高級中學,1995。
趙雅博,《中外基本道德論》,台北市:正中書局,1994。
趙雅博,《中國文化與現代化(上)》,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
趙雅博,《中國文化與現代化(下)》,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
趙雅博,《西方當代哲學》,台北市:國立編譯館,1977
趙雅博,《西洋哲學的發展》,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70。
趙雅博,《突破與創新(修身篇)》,台北市:台灣書店,1996。
趙雅博,《突破與創新(學術篇)》,台北市:台灣書店,1996。
趙雅博,《倫理道德教育與性教育》,台北市:台灣書店,1993。
趙雅博,《哲學新論》(卷一),台北市:啟業書局,1969。
趙雅博,《哲學新論》(卷二),台北市:啟業書局,1969。
趙雅博,《哲學新論》(卷三),台北市:啟業書局,1969。
趙雅博,《哲學新論》(卷四),台北市:啟業書局,1969。
趙雅博,《哲學論集》,台北市:台灣中華書局,1969。
趙雅博,《家庭倫理問題面面觀》,台南市:聞道出版社,1985。
趙雅博,《現代人文主義面面觀》,台北市:啟業書局,1968。
趙雅博,《新世紀宗教》,台南市:聞道出版社,1990。
趙雅博,《談美:從自然美到藝術美(上)》,新北市:輔仁大學士林哲學研究中心,2006。
趙雅博,《談美:從自然美到藝術美(下)》,新北市:輔仁大學士林哲學研究中心,2006。

倫理學相關著作:

(德)卡爾‧白舍客(Karl Heinz Peschke)著,常宏 譯,《基督宗教倫理學:第二卷》(Christian Ethics),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3。
(德)卡爾‧白舍客(Karl Heinz Peschke)著,靜也 譯,《基督宗教倫理學:第一卷》(Christian Ethics),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3。
王臣瑞,《倫理學》,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80。
艾金遜(David Atkinson) 著,匯思 譯,《基督教應用倫理學》,香港:天道書樓有限公司,2002。
周克勤,《道德觀要義(上冊)》,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70。
周克勤,《道德觀要義(下冊)》,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70。
周克勤,《道德觀要義(中冊)》,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70。
林火旺,《倫理學》,台北市:五南出版社,2004。
侯活士(Stanley Hauerwas )著,申美倫、施多加 譯,《品格的群體:基督教倫理學新典範》(A community of character : toward a constructive Christian social ethic),新北市:校園書房出版社,2020。
侯活士(Stanley Hauerwas)著,紀榮智 譯,《和平的國度:基督教倫理學獻議》(The Peaceable kingdom : A Primer in Christian Ethics),香港:基道出版社,2010。
袁廷棟,《普通倫理學》,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
高思謙,《中外倫理哲學比較研究》,台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1983。
張振東,《士林哲學的基本概念(三)》,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81。
陳特,《倫理學釋論》,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94。
陳耀生 著,許建德 譯,《十誡與真福八端:結合聖經研究的倫理反省》,台北市:光啟文化,2016。
曾仰如,《倫理哲學》,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
黃慧英,《道德之關懷》,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95。
賈詩勒(Norman L. Geisler)著,李永明 譯,《基督教倫理學》(Christian Ethics),香港:天道書樓有限公司,2000。
潘小慧,《台灣新士林哲學的倫理學發展》,台北市:至潔有限公司,2020。
潘小慧,《四德行論:以多瑪斯哲學與儒家哲學為對比的探究》,台北市: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2007。
潘小慧,《多瑪斯倫理學的當代性》,台北市:至潔有限公司,2018。
潘小慧,《倫理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2005。
潘小慧,《德行與倫理:多瑪斯的德行倫理學》,台南市:聞道出版社,2009。
羅光,《實踐哲學》,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79。
夔德義,《基督教倫理學之基礎》,台中市:光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



專書:

多瑪斯・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劉俊餘 等譯,《神學大全》,臺灣:中華道明會、碧岳學社聯合發行,2008。
何佳瑞 主編,《台灣士林哲學口述歷史》,新北市:輔大書坊,2015。
何佳瑞 主編,《台灣士林哲學理論發展》,新北市:輔大書坊,2015。
李世家,《近期台灣哲學》,台北市:林鬱文化,1992。
李震,《基本哲學探討》,新北市:輔大出版社,1996。
沈清松,《士林哲學與中國哲學》,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18。
林麗珊,《女性主義與兩性關係》,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7。
耿開君,《中國文化的「外在超越」之路—論台灣新士林哲學》,北京市:當代中國出版社,1999。
張振東,《士林哲學的基本概念(一)》,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84。
張振東,《士林哲學的基本概念(二)》,新北市:輔仁大學出版社,1981。
符文玲,《分享、疏離、共善:論卡洛‧沃提瓦∕若望保祿二世的人學》,台北市:光啟文化,2019。
陳文裕,《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簡史》,台北市:上智出版社,1989。
費蓋(H. Fesquet) 著,吳宗文 譯,《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日記》,台北市:天主教華明書局,1979。
鄔昆如、高凌霞 合著,《士林哲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
趙敦華,《基督教哲學150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輔仁大學著作編譯會,《神學辭典》,台北市:光啟出版社,1996。
樊志輝,《台灣新士林哲學研究》,哈爾濱市: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1。
羅光,《多瑪斯論文集》,新北市:先知出版社,1975。
關永中,《知識論—古典思潮》,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2000。
關永中,《知識論—近世思潮》,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2000。


Adeva, Ildefonso. Medical & Sexual ethics: Explanation and defense of current questions on human life, suffering & death , Manila: Sinag-tala publishers, 1990 .
Finnis, John. Fundamentals of Ethics, (USA)Oxford: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83.
LaFollette, Hugh. The Practice of Ethics, Malden:Blackwell Publishing, 2007.
ST.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ca Volume ,Translated by Fathers of the Province, English Dominican. New York: Benziger Brothers, 1981.
Swinburne, Richard. the evolution of the soul, Oxford:Clarendon Press, 1990.

工具書:

(美)邁克爾‧格拉茨(Michael Glazier)、莫妮卡‧海威格 編,趙建敏 譯,《現代天主教百科全書》,北京市: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
天主教教務協進會,《天主教教理》,台北市:天主教教務協進會出版社(中國主教團),1996。
布魯格 編,項退結 譯,《西洋哲學辭典》,台北市:華香園出版社,1992。
輔仁大學著作編譯會,《公教會之信仰與倫理教義選集》,台北市:光啟文化,2013。


期刊論文:

天主教輔仁大學神學院神學論集編輯委員會,《神學論集》,33卷,台中市:光啟出版社,1977年十月。
天主教輔仁大學神學院神學論集編輯委員會,《神學論集》,51卷,台中市:光啟出版社,1982年四月。
李善龍、曾少聰,〈阿根廷移民政策的演變—兼論阿根廷中國移民的歷史與特徵〉,《華僑華人歷史研究》,北京: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2019年6月第2期。
沈清松 主編,《士林哲學在中國專題》,《哲學與文化》,37卷第11期No.438,新北市: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2010年11月。
孫效智,生命教育融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之研究—期末報告(編號:102-8-1),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2014。
高齡霞,〈近五十年來台灣地區士林哲學之研究與前瞻〉,《現代哲學》,2005卷4期,廣東:市:廣東哲學學會,2005年12月。
陳麗珠,〈發展德育人人有責—訪談趙雅博教授〉,《師友月刊》,210期,台北市:師友月刊雜誌社,1984年12月。
輔仁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與倫理學(上冊)》,新北市:輔仁大學出版社,1997。
輔仁大學哲學系,《紀念趙雅博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新北市:輔仁大學哲學系,2017年5月24日。
劉千美、潘小慧 主編,《紀念趙雅博教授專題》,《哲學與文化》,44卷9期No.520,新北市: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2017年9月。
劉沐比,《聖多瑪斯《神學大全》中的自然法》,天主教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
樊志輝、潘小慧 主編,《台灣新士林哲學研究專題》,《哲學與文化》,42卷7期No.494,新北市: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2015年7月。
黎建球、陳文祥 主編,《天主教教育與現代世界:〈天主教教育宣言〉公布五十週年專題》,《哲學與文化》,43卷第2期No.501,新北市: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2016年2月。
關永中,〈導言:超驗多瑪斯主義專題〉,《哲學與文化》, 41卷9期No.484,新北市: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2014年9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