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專利法中通常知識者判斷之研究
作者:麥智德
作者(外文):MAI, CHIH-TE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
指導教授:李成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1
主題關鍵詞: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專利訴訟專利侵權專利無效不確定法律概念通常知識者PHOSITAordinary skill in the artpatent lawsuitinfringement of patent rightpatent invalidityambiguous concep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 (A person having ordinary skill in the art,簡稱為 PHOSITA )」判斷為現今專利法中的重要概念,然而隨著國際對智慧財產權重視程度與日俱增,廠商之間競爭模式早已演變成,專利不只是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工具,更是商場上的戰爭武器。本於前述各種考慮,立法者還選擇了不確定的通常知識者法律概念來涵蓋複雜的專利訴訟。
「所屬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概念受台灣專利法的授權,其功能是閱讀專利說明書、評估新穎性與進步性因素等。其角色非常重要。但不幸的是,至今我國仍沒有明確的規則來定義此通常知識者。基於「所屬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虛擬性質也在專利權爭議中伴隨許多爭議。如果能找到定義「所屬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的線索或為其編寫專利說明書,那麼就可能有助於法院操作與減少產業爭議。
本文試圖從公平且適切保護專利權的角度出發,力求提出對「所屬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的適切法律判斷架構。最後本文針對個案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之技術水準與知識水準進行研究,並嘗試歸納國內訴訟就「所屬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所遭遇之問題,進而提出解決方向。
本文研究結論中,建議專利訴訟應重視與細化解決通常知識者問題,並且針對專利撰寫技巧與專利審查基準制定策略提出建議。
The PHOSITA (person having ordinary skill in the art)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the current Patent Law. Along with the growing emphasis and high valu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round the world,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have already become not only the protection, but a mean of weapon in the competition among companies across industries. Based on the upon various considerations, the legislators also choose the PHOSITA that is a variable ambiguous legal concept to cover the complicate Taiwan patent lawsuit.
The PHOSITA is regulated in the Taiwan patent law, whose functions are to read the patent specification, evaluate the novelty, non obviousness factor and so on. His role is so important. However, unfortunately our court is no clear rule to define the PHOSITA. Owing to his virtual nature, many controversies will be accompanied with this person when patent rights are in dispute. If we can find some clues to define the PHOSITA or write the patent specification for the PHOSITA, it could help the court and the industry to reduce many problem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fair and adequate protection of patent right, tries to find the optimal legal model for defining the PHOSITA. Lastly, this paper will look into the skill and knowledge level of the person having ordinary knowledge in the art in individual cases. By concluding the problems of the PHOSITA faced in patent suit in Taiwan,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a general direction toward a solution.
At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urt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and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PHOSITA meticulously, and make suggestions on the patent drafting techniques and the Patent Examination Guidelines strategies for the future.
參考文獻

壹、中文

一、書籍、專論(以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石元康,收於錢永祥、戴華主編,哲學與公共規範,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出版,初版,台北,1995年4月。
石必勝,專利創造性判斷研究,智慧財產權出版社,1版,中國,2012年1月。
林錫堯,行政法要義,元照出版社,3版,台北,2006 年9 月。
李惠宗,行政法要義,元照出版社,4版,台北,2008年9月。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出版社,增訂8版,台北,2003年8月。
凱文.瑞維特、大衛.克萊(Kevin G. Rivette,David Kline)著,林柳君譯,閣樓上的林布蘭,經典傳訊文出版,1版,台北,2000年6月。
馬克.圖什內特(Mark Tushnet)著,楊智傑譯,把憲法踹出法院,正典出版社,1版,台北,2005年8月。
袁仁捷,美國專利申請實務I,自行出版,1版,台北,2017年12月。
葛西 絭二著,許郁文譯,專利申請之專利申請範圍撰寫手冊,泰電電業出版,初版,台北,2013年7月。
黃文儀,專利實務,三民出版社,2版,台北,2000年1月。
楊慶隆,發明專利申復實務,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出版,2版,台北,2014年2月。
熊誦梅,當公法遇上私法-台灣智慧財產訴訟制度之今昔,元照出版社,1版,台北,2018年11月。
葉雪美,設計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實務-台灣及美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策略,元照出版社,1版,台北,2008年1月。
萬蘇文,機械設計基礎,重慶大學出版社,1版,中國,2005年8月。
劉國讚,專利權範圍之解釋與侵害,元照出版社,1版,台北,2012年10月。
劉國讚,專利法之理論與實用,元照出版社,2版,台北,2014年9月。
蔡岳勳、胡心蘭,智慧財產權之擴張與公共利益之衡平,Airiti Press Inc.出版,1版,台北,2010年9月。
顏吉承,專利說明書撰寫實務,五南出版社,3版,台北,2013年3月。
顏吉承,專利侵權分析理論及實務,五南出版社,1版,台北,2014年6月。

二、中文期刊及論文 (以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大須賀滋,大須賀滋法官談日本專利民事訴訟及行政訴訟,司法週刊,第1693期第4版,2014年4月25日。
孔祥俊,審理專利商標複審行政案件適用證據規則的若干問題,法律適用期刊,第 04 期,頁52~55,2005年4月。
朱栴璇、孫春在,以圖形組合歷程探討回饋對創造力的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宋皇志,專利法中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之法實證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146期,頁53~126,2016年9月。
呂茂昌,以專利侵權均等論研究日本最高法院平成10年2月24日第三小法庭判決,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23 期,頁6~38,2009年12月。
李素華,進步性判斷之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德國立法例之觀點,專利師,第5期,頁38~51,2011年4月。
李素華,智慧財產法院運作之觀察與檢討-以專利侵權訴訟為中心,全國律師,第18卷10期,頁18~42,2014年10月。
李素華,臺灣專利侵權訴訟之實務現況:崩壞與亟待重生的智慧財產生態系統,月旦法學雜誌,第289期,頁124~146,2019年6月。
李懷農,解釋申請專利範圍程序之探討,專利師,第30期,頁34~49,2017年7月。
李懷農、趙悅均,由正當法律程序視角再探現行專利訴訟制度,專利師,第36期,頁1~21,2019年1月。
李躍龍,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定義中“創造能力”的一點理解和修改建議,專利代理雜誌,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中國智慧財產權報社出版,第3期,頁14~17,2015年7月。
周伯翰,美國與台灣有關專利進步性判斷標準之研究,高大法學論叢,第16卷第1期,頁97-182,2020年9月。
吳佩珊,智財法院專利民事案件判決可預測性之實證研究,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吳宏亮,專利權利範圍的確定—以發明專利為中心,東海大學博士論文,2015年。
吳宏亮,一種請求項是否為說明書所支持的審查標準—要件除去原則之探究與引用,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98期,頁91~122,2015年6月。
林宜諄,智財權攻防戰時代來臨,天下雜誌,第198期,頁164~165,1997年11月。
林育輝,請求項解釋原則的觀察——以美國與我國法院案例實務為中心,專利師,第40期,頁46~69,2020年1月。
林育輝,談請求項解釋之禁止讀入原則,專利師,第41期,頁107~127,2020年4月。
林欣蓉,我國智慧財產訴訟之變革與展望,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82期,頁62~84,2014年2月。
林佳慧,請求項之明確性判斷─以參數界定請求項為中心,智慧財產權月刊,第211期,頁43~65,2016年7月。
林洲富,民事法院審理專利之有效性——以發明人請求讓與專利權及專利授權之給付義務為論述中心,專利師,第11期,頁1~20,2012年10月。
周雷鳴,論專利審查視角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中國發明與專利雜誌,第12期,頁93~97,2019年12月。
胡心蘭,非顯而易知之非顯而易知性-美國最高法院 KSR 案判決評析(The Non-obviously Non-obviousness: Reexamining the Non-obviousness under KSR v. Teleflex),興大法學,第4期,頁193~238,2008年11月。
洪健樺,有關專利權中授權問題之研究,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洪振盛,Alice 案後美國電腦軟體專利適格性之發展,智慧財產權月刊,第211期,頁66~89,2016年6月。
張仁平,我國專利法有關「解釋申請專利範圍」之條文的探討,專利師,第30期,頁94~128,2017年7月。
張仁平,由國際專利侵害規範與實務論我國專利侵害鑑定要點之修訂與實務問題
(上),智慧財產權月刊,第 90 期,頁64~110,2006年6月。
張仁平,專利之熟悉該技術者之定義的國際調和,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69期,頁128~212,2013年1月。
張哲倫,判斷進步性應界定通常知識者之學理基礎--最高行政法院105年度判字第503號判決之啟發暨智慧財產法院之回應,月旦法學雜誌,第282期,頁149~170,2018年10月。
張簡宏偉、黃泰淵、李京叡、陳聖、趙慶泠,行政訴訟中得提出新證據之當事人的爭議,智慧財產權月刊,第249期,頁20~35,2019年9月。
許正順,如何提高智慧財產案件之審判功能--以技術審查官之實務運作為中心,專利師,第12期,頁1~23,2013年1月。
楊承翰,設計智慧財產權之研究-鞋款外觀之探討,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7月。
楊文照,論專利師與專利從業人員之專業責任,雲科大法研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蔡岳勳,2012年7月。
莊智惠,進步性判斷方式及論理之探討―以發明專利進步性審查基準修訂為例,智慧財產權月刊,第225期,頁6~23,2017年9月。
趙慶泠,德國聯邦專利法院及其技術法官制度,專利師,第19期,頁55~72,2014年10月。
陳秉訓,醫藥用途請求項及其專利有效性爭議─以明確性為中心,專利師,第39期,頁128~146,2019年10月。
陳秉訓,專利權是憲法的權利嗎?對專利權入憲之建議,律師雜誌,第 340 期,頁36~68,2008年1月。
陳志遠,論專利說明書充分揭露之界線,專利師,第36期,頁22~48,2019年1月。
郭德厚,法律語句及其意義之矛盾性-法律概念之分析與理解(The Ambivalence between the Legal Words and its Significance-The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of the Legal Concept),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 22 期,頁41-94,2007年5月。
黃文儀,德國申請專利範圍之解釋與均等論,專利師,第28期,頁32~55,2017年1月。
黃清德,論不確定法律概念的司法審查,載:2013全方位成功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68~297,2013年。
黃子魁,多視角影像之計算攝影學應用,國立臺灣大學博士論文,2017年07月。
熊誦梅,眾裡尋他千百度:談所屬技術領域中之通常知識者—從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八年度判字第一二七七號判決談起,月旦法學雜誌,191期,頁129-144,2011年4月。
劉國讚,專利簡併行政救濟程序、兩造對審之政策對我國專利實務之影響,專利師,第38期,頁13~26,2019年7月。
劉國讚、柯正怡,隱藏在專利件數背後的專利強度指標,專利師,第13期,頁1~16,2013年4月。
劉尚志、張添榜、陳薈穎,專利均等侵害判斷之判決分析:由美國專利案例觀照臺灣最高法院判決,臺灣法學雜誌,第219期,頁112~143,2013年3月。
劉尚志、湯舒涵、張添榜,專利進步性要件之判決分析——由美國專利案例觀照台灣最高法院及最高行政法院判決,台灣法學雜誌,220期,頁99-116,2013年3月。
葉昭蘭、劉國讚,後Alice時代電腦軟體專利說明書撰寫之研究,專利師,第37期,頁126~150,2019年4月。
蔡爵如,小蝦米對上大鯨魚:都會型連鎖超市競爭關係之比較,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16年。
蔡忠峻,專利有效性判斷歧異之研究——以民事再審程序為中心,智慧財產權月刊,第226期,頁6~13,2017年10月。
蔡志宏、周士雄、莊順斌,我國數位科技引領產業創新之現況與展望:以臺灣AI行動計畫為例,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第六卷第四期,2018年12月。
蔡瑟珍、劉國讚,歐洲專利局上訴程序簡介兼論與我國制度之比較,智慧財產權月刊,第69期,頁42~58,2004年9月。
顏吉承,申請專利範圍的最寬廣合理解釋與客觀合理解釋,專利師,第20期,頁1~17,2015年1月。
顏吉承,專利侵權判斷要點與實務之調合,專利師,第26期,頁84~121,2016年7月。
顏吉承,先前技術於專利侵權訴訟之運用策略,專利師,25期,頁84~110,2016年4月。
顏吉承,均等論與均等論之限制——以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1843號判決所涉及之眼罩案為中心,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99期,頁64~93,2015年7月。
樊進源,運用機器學習技術探討車聯網產業之高品質專利特徵,Research Portal 科技政策觀點,第5期,頁93~104,2017年12月。
蕭智宸,專利說明書撰寫之我見,智慧財產權月刊,第48期,頁3~19,2002年12月。
謝銘洋,智財審理法及智財法院之施行成效分析研討,台南律師通訊,第183期,2011年。
謝銘洋、李素華,專利權訴訟中之進步性與均等論——德國觀點,台灣法學雜誌,218期,頁87-126,2013年2月。
謝祖松譯,美國專利法上具有通常技術者之探討(A Study of the U.S. Patent Law’s PHOSITA)」,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 76 期,頁43~94,2010年12月。
專利師公會,2020智財白皮書,專利師,第40期,頁1~15,2020年1月。

三、其他中文參考文獻(以來源排序)

總統令,華總一經字第10800043871號函。
司法院,秘台廳民一字第0930024793號函。
司法院,院台廳民三字第 1090022473 號函。
臺灣高等法院,院信文速字第0930107665 號函。
司法院,邀飯村敏明所長演講日本專利訴訟最新發展,以案例分析申請專利範圍解釋與均等侵害、賠償額計算並說明「進步性判斷」演變,司法週刊,第1604期,2014年5月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审查指南2010。
中国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专利授权确权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專利審查基準(2018)。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民國85年專利侵害鑑定基準。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民國105年專利侵權判斷要點。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德國專利法,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網址:https://topic.tipo.gov.tw/patents-tw/cp-700-870280-d5fea-101.html。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與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編印,專利生物材料寄存說明手冊,網址:https://topic.tipo.gov.tw/patents-tw/lp-766-101.html。
智慧財產法院,104年度智慧財產法院民事、行政專利訴訟裁判要旨及技術審查官心得報告彙編,法院104年後已停止更新出版,2015年。
智慧財產法院,智慧財產法院技術審查官執行職務作業要點,網址:https://ipc.judicial.gov.tw/tw/cp-1358-9363-4705d-091.html。
智慧財產法院十週年紀念論文專題講座新聞稿,智慧財產法院網站:http://jirs.judicial.gov.tw/GNNWS/NNWSS002.asp?id=347439。
智慧財產法院,108年度法官與轄區律師、專利師及專利代理人業務座談會新聞稿,智慧財產法院網頁:http://jirs.judicial.gov.tw/GNNWS/NNWSS002.asp?id=455639。
智慧財產法院,105年度行專更(一)字第4號法院之友意見徵求公告,專利師公會網頁:https://www.twpaa.org.tw/files/news/1260_0.pdf。
智慧財產法院,105年度行專更(一)字第4號法院之友意見結果公告,智慧財產法院網頁:http://ipc.judicial.gov.tw/ipr_internet/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350:1054&catid=161:2017-04-24-07-35-10&Itemid=100110。
智慧財產法院,技術審查官設置說明,智慧財產法院網頁:http://ipc.judicial.gov.tw/ipr_internet/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51:2016-12-30-07-45-42&catid=19:2012-09-13-07-04-11&Itemid=318。
智慧財產法院,民事訴訟審理模式,智慧財產法院網址:http://ipc.judicial.gov.tw/ipr_internet/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6%3A2011-01-27-06-22-22&catid=52%3A2011-01-04-01-50-21&Itemid=100038。
智慧財產法院新聞稿,關於本(105)年5月1日工商時報A2版社論刊載:「該好好檢討智慧財產法院的弊端」之報導澄清,網址:jirs.judicial.gov.tw › GNNWS › download。
專利師公會,對智慧局預告「專利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之公開聲明,網頁: https://www.twpaa.org.tw/newsDetail.asp?id=1831。
智慧財產培訓學院,專利權範圍與均等侵權認定,109年度第1次智慧財產實務案例評析座談會講義,2020年5月15日,網址:https://tipa-certify.com.tw/p3-3.asp?typeFlag=0。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 曹沫手劍劫齊侯 桓公舉火爵甯戚,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頁:https://ctext.org/dictionary.pl。
國語,周語上,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頁:https://ctext.org/guo-yu/zhou-yu-shang/zh?searchu=厲王說榮夷公,芮良夫曰:“王室其將卑乎!。
趙盛,AI在專利審查中的應用,2019第12屆兩岸專利論壇簡報,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71/4199545。
劉國讚,專利侵權訴訟之研究-以日本法院智慧財產權裁判為研究核心,102年度委託學者專題研究案報告,司法院網站:https://www.judicial.gov.tw/tw/cp-92-57079-511e4-1.html。
劉力夫、林佳慧、林巧宜、莊智惠,106年度臺美專利審查官交流計畫,公務出國報告,2017年。
徐雨弘、羅彬秀、傅俊中,2017 歐洲專利局上訴委員會及其重要決定(出國報告),公務出國報告,2017年。
小田真治,日本知的財產高等裁判所,日本智慧財產權訴訟現狀簡報,網址:https://www.ip.courts.go.jp/vc-files/ip/file/2017_wg_c.pdf,2017年。
林國塘,新專利法修正重點及新規劃中審查制度講義,2019年5月中華民國專利師公會委託舉辦講座,網址:http://www.law.ncku.edu.tw/activity_detail.asp?nid=351。
王錦寬,人工智慧於專利行政管理之運用及中國大陸實用新型審查近期實務,2018年,台一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網址:https://www.taie.com.tw/tc/p4-publications-detail.asp?article_code=03&article_classify_sn=64&sn=1298。
王惠玲,英國脫歐後對歐盟商標註冊及歐盟設計之影響,惇安智財快訊,法源法律網網址:https://www.lawbank.com.tw/News/NewsContent.aspx?AID=5&kw=&TY=1,19,20,21,22&sd=2019-10-10&ed=2020-10-10&total=109&NCLID=25.01&lsid,第156 期,2020年9月。
朱浩筠,專利侵權鑑定實務-近期不侵權案例解析講座,2018年10月03日,專利師公會網站:http://www.twpaa.org.tw/galleryDetail.asp?y=2018&id=2182。
李淑蓮,人工智慧在專利審查中的應用:USPTO & CNIPA,北美智權報: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enewsletter/enewsletter-249/naipo_ip_news.htm,第249期,2019年11月。
李素華,法院之友意見書,智慧財產法院網頁,https://ipc.judicial.gov.tw/ipr_internet/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350:1054&catid=161:2017-04-24-07-35-10&Itemid=100110。
吳宏亮,最寬合理解釋原則之探究(上),專利師公會網址:http://www.angle.com.tw/aasc/twpaa/info/NewsDetail.asp?1=1&iNews=24124。
張銘晃,智財訴訟的最新實務講座,109年臺中律師公會在職進修課程,2020年8月14日,網址:https://www.twpaa.org.tw/eventsDetail.asp?id=243。
簡秀如、吳俐瑩,「發明所屬技術領域通常知識者」是否應以學、經歷界定?理律法律事務所網頁:http://www.leeandli.com/TW/Newsletters/6143.htm。
簡秀如、吳詩儀,專利說明書中非申請專利範圍所載之發明與明確性判斷無關,理律法律事務所網站:http://www.leeandli.com/TW/NewslettersDetail/5923.htm。
劉尚志、陳在方、張揚理,法院之友意見書,智慧財產法院網頁,https://ipc.judicial.gov.tw/ipr_internet/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350:1054&catid=161:2017-04-24-07-35-10&Itemid=100110。
顏吉承,解釋申請專利範圍「應」審酌說明書及圖式?(上),北美智權報: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enewsletter/enewsletter-118/naipo_ip_news.htm,第118期,2014年10月。
顏吉承,解釋申請專利範圍「應」審酌說明書及圖式?(中),北美智權報: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Laws/TW-24.htm,第119期,2014年11月。
顏吉承,解釋申請專利範圍應審酌說明書及圖式?(下),北美智權報: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Laws/TW-25.htm,第120期,2014年11月。
周勻,那一天,誰來說進步性?-「日、韓、中專利申請之進步性判斷基準」研討會紀實,北美智權報: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Expert_Column/IPNC_170601_1201.htm,第186期,2017年6月。
黃蘭閔,美國35 U.S.C. 101專利適格性審查指南將有重大調整,北美智權報: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uspatent/IPNC_181017_2201.htm,第222期,2018年10月。
吾思,專利審查中的「佛系」操盤者-談各國對PHOSITA定義的異同,北美智權報: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Laws/IPNC_180725_0202.htm,第216期,2018年7月。
楊慶隆,通常知識者之創造力,廣流智權評析,第18期,2013年11月,網址:http://www.widebandip.com/tw/edmpv.php?mid=16。
李淑蓮,當人類專利工程師遇上AI審查委員,2020年4月30日,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story/6871/4527984。
李建良,AI當法官,會是正義女神的化身嗎?,研之有物中研院專訪,2020年9月11日 ,網址:https://research.sinica.edu.tw/ai-judge-justice-chien-liang-lee。
郝洪,法院來了技術調查官,2018年05月18日,人民網-人民日報, http://ip.people.com.cn/BIG5/n1/2018/0518/c179663-29998675.html。
楊挺,兩岸專利進步性要件異同之比較,2014年11月,台一專利商標雜誌網址:https://www.taie.com.tw/tc/p4-publications-detail.asp?article_code=03&article_classify_sn=64&sn=871。
蔣士棋,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院2019成績單出爐,2020年4月30日,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story/6871/4528003。

四、 參考案例

智慧財產法院102年度民專上字第 35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3年度民專訴字第 5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3年度民專上更(一)字第 10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3年度民專上易字第 8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4年度民專上字第 38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4年度民專訴字第 51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5年度民專訴字第 9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5年度民專上字第 21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5年度民專訴字第 92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6年度民專訴字第 40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6年度民專上字第 1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6年度民專上字第 28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6年度民專上字第 15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6年度民專訴字第 100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7年度民專上字第 33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7年度民專上字第16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7年度民專訴字第 17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7年度民專訴字第 22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7年度民專訴字第 45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7年度民專訴字第 55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7年度民專訴字第 63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7年度民專訴字第 64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7年度民專訴字第 84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7年度民專上字第 3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7年度民專上字第 26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8年度民專訴字第 34 號判決。

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 2298 號判決。
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 948 號判決。
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 1485 號判決。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 584 號判決。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 585 號判決。
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 2055 號判決。
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 398 號裁定。

智慧財產法院100年度行專更(一)字第 3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2年度行專訴字第 71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3年度行專訴字第 61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3年度行專訴字第 84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3年度行專訴字第 102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4年度行專訴字第 48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4年度行專訴字第 45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4年度行專訴字第 34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4年度行專訴字第 74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5年度行專更(一)字第 3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5年度行專更(一)字第 4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5年度行專訴字第 3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5年度行專訴字第 70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5年度行專訴字第 74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5年度行專訴字第 97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5年度行專訴字第 99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6年度行專訴字第 32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6年度行專訴字第 41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6年度行專訴字第 58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6年度行專訴字第 59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6年度行專訴字第 64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6年度行專訴字第 67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6年度行專訴字第 82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7年度行專訴字第 16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7年度行專訴字第 48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7年度行專訴字第 57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7年度行專訴字第 86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7年度行專訴字第 94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8年度行專訴字第 59 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8年度行專訴字第 68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98年度裁字第 1309 號裁定。
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度判字第 278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度判字第 1463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1年度判字第 1031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3年度判字第 126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3年度判字第 417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4年度判字第 214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5年度判字第 503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5年度判字第 337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6年度判字第 313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6年度判字第 351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6年度判字第 396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6年度判字第 651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7年度判字第 154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7年度判字第 589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7年度裁字第 2022 號裁定。
最高行政法院108年度判字第 211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判字第 28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判字第130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4年第1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內容。

司法院大法官解釋,釋字第213號解釋文。
司法院大法官解釋,釋字第507號解釋文。
司法院大法官解釋,釋字第548號解釋文。
司法院大法官解釋,釋字第761號解釋文。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11)高行終字第 1729 號行政判決。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12)高行終字第 1573 號行政判決。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2017) 京行終 2470 號判決。
中國年度复审无效十大案件,2016年案件五,取代的2-(2,6-二氧哌啶-3-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和-1-氧异二氢吲哚及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的方法,发明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案。

貳、外文

一、書籍、專論

Joy L. Bryant, PROTECTING YOUR IDEAS, (1st ed. 1998).
Lee, Jyh-An and Hilty, Reto and Liu, ROADMAP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1st ed. 2021).
Robert C. Faber, LANDIS ON MECHANICS OF PATENT CLAIM DRAFTING(4th ed. 1997).
Thomas Kühnen, Translated by Frank D. Peterreins, PATENT LITIGATION PROCEEDINGS IN GERMANY: A HANDBOOK FOR PRACTITIONERS (6th ed. 2013).
R. Setchi and I. Spasić, AI-ASSISTED PATENT PRIOR ART SEARCHING - FEASIBILITY STUDY (Published by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UKIPO April 2020).
William H. Francis, Robert C. Collins, James D. Stevens, Andrew M. Grove and Matthew J. Schmidt, PATENT LAW (6th ed. 2007).

二、期刊論文

Connor Romm, Putting the Person in PHOSITA: The Human’s Obvious Role in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ra, 62 B.C. L. Rev. 1413 (April 2021).
Erik Brynjolfsson et al., What Can Machines Learn and What Does It Mean for Occupa-tions and the Economy?, 108 AEA PAPERS & PROC. 43 (May 2018).
Jonathan J. Darrow, The Neglected Dimension of Patent Law's PHOSITA Standard, Volume 23, Number 1, Harv. J.L. & Tech. Vol. 23, 227 (Fall 2009).
James L. Wamsley, A View of Proposed Amendments to Patent Reexamination through the Eyes of a Litigator, 36 IDEA 589 (1996).
Mik, Eliza, AI as a Legal Person? (June 2, 2020).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INTELLECTUAL PROPERTY“ edited by Professors Reto Hilty & Kung-Chung Liu to be published by OUP in 2020.
Naina, N., & Gulati, J.. Knowledge / skill standards of a 'person skilled in art': A concern less visited. The John Marshall Review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17(4), 588 (May 2018).
Rebecca Wexler, Life, Liberty, and Trade Secre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70 Stan. L. Rev. 1343 ( 2018).
Samuel Krislov, The Amicus Curiae Brief: From Friendship to Advocacy, Yale law journal. Vol. 72, no. 4. 695 (Mar. 1963).

三、參考案例

AquaTex Industries v. Techniche Solutions, 479 F.3d 1320 (Fed. Cir. 2007).
Alice Corp. v. CLS Bank Int'l :: 573 US 208 (2014).
Donner Technology, LLC v. Pro Stage Gear, LLC. Precedential. No. 20-1104 (Fed. Cir. November 9, 2020).
Environmental Designs, Ltd. v. Union Oil Co., 713 F.2d 693 (Fed.Cir. 1983).
Eastman Kodak Co. v.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 114 F.3d 1547 (Fed. Cir. 1997).
Environmental Designs, Ltd. v. Union Oil Co., 713 F.2d 693 (Fed. Cir. 1983).
Ex parte Hiyamizu, 10 USPQ 2d, 1393 (Bd Pat. App. Inter, 1988).
Graham v. John Deere Co. - 383 U.S. 1, 86 S. Ct. 684 (1966).
Graver Tank & Manufacturing Co. v. Linde Air Products Co., 339 U.S. 605 (1950)
Hologic v. Smith & Nephew (Fed. Cir. 2018).
Hotchkiss v. Greenwood, 52 U.S. (11 How.) 248 (1851).
Hybritech Inc. v. Monoclonal Antibodies, Inc., 802 F.2d 1367 (Fed. Cir. 1986).
In re Harvey, 12 F.3d 1061, 1063, 29 USPQ2d 1206 (Fed.Cir.1993).
Johnson & Johnston Assocs. v. R.E. Serv., 285 F.3d 1046 (2002) (en banc).
Knowles Electronics LLC v. Cirrus Logic, Inc., No. 16-2010 (Fed. Cir. 2018).
Koninklijke Philips N.V. v. Google LLC, et al., Appeal No. 2019-1177 (Fed. Cir. Jan. 30, 2020).
KSR Int'l Co. v. Teleflex Inc., 550 U.S. 398 (2007).
Mayo Collaborative Services v. Prometheus Laboratories, Inc., 566 U.S. 66 (2012).
Markman v. Westview Instruments, Inc., 517 U.S. 370 (1996).
Merck & Co., Inc. v. TEVA PHARMACEUTICALS USA, 288 F. Supp. 2d 601 (D. Del. 2003).
Okajima v. Bourdeau, 261 F.3d 1350 (Fed. Cir. 2001).
Phillips v. AWH Corp., 415 F.3d 1303 (Fed. Cir. 2005) (en banc).
Storer v. Clark, No. 15-1802 (Fed. Cir. 2017)
Sakraida v. Ag Pro, Inc., 425 U.S. 273 (1976).

Lufthansa Technik AG v Astronics Advanced Electronic Systems [2020] EWHC 83 (Pat).

ECLI:EP:BA:2005:T092403.20050927.
ECLI:EP:BA:2004:T089002.20041014.
ECLI:EP:BA:2001:T000498.20010809.

日本最高裁,平成10年2月24日,第三小法庭判決「平成6年(オ)第1083号特許権侵害差止等請求事件」。
日本知財高裁,平成24年(受)第1204號。
日本知財高裁,平成24年(受)第2658號。

四、其他參考文獻

Japan Patent Office(JPO), Outline of the Examination Guidelines forPatent and Utility Model (2018).
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USPTO), Manual of Patent Examining Procedure (MPEP Last Revised June 2020).
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USPTO), Seeks Seni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xpert, https://www.uspto.gov/about-us/news-updates/uspto-seeks-senior-artificial-intelligence-expert.
European Patent Office (EPO) , Guidelines for Examination in 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 (2021).

Daniel Y. Le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 an Inventive Tool and Its Implication to the PHOSITA Standard, JIPEL BLOG 2019-2020, https://blog.jipel.law.nyu.edu/2019/11/artificial-intelligence-as-an-inventive-tool-and-its-implication-to-the-phosita-standard/.
Ed Lauder, The Japan Patent Office Deploying AI to Screen Patent Application, AI BUSINESS, April 24, 2017, https://aibusiness.com/japan-patent-office-deploying-ai-screen-patent-application.
K. Hao and J. Stray, Can You Make AI Fairer Than a Judge? Play Our Courtroom Algorithm Game, MIT Technology Review,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19/10/17/75285/ai-fairer-than-judge-criminal-risk-assessment-algorithm/.

Alexander Ramsay, The preparatory committee “An Enhanced European Patent System.” https://www.unified-patent-court.org.
German Bundestag approves ratification bill on the Unified Patent Court Agreement,EPO, https://www.epo.org/news-events/news/2020/20201126b.html.
WIPO, WIPO Translate NMT, https://patentscope.wipo.int/translate/translate.jsf?interfaceLanguage=zh.

アイリンク国際特許商標事務所,〈特許庁に平成29年度からAI審査官が就任〉, https://www.syouhyou-touroku.or.jp/shouhyou-jiji-koramu/ai-shinnsa-kan-syuunin,(2017).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