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中的殷商記憶研究
作者:呂映靜
作者(外文):Lu, Ying-Ching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陳廖安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2
主題關鍵詞:清華簡殷商記憶自我認同the Warring States Bamboo-Strip Manuscripts Collect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Shang Dynastymemoryself-ident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徵引書目
一、傳統文獻
〔周〕左丘明著,〔吳〕韋昭解:《國語》,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年,《四部叢刊初編》據杭州葉氏藏明嘉靖翻宋本影印。
〔周〕墨翟:《墨子》,上海:上海印書館,1922年,《四部叢刊》初編據上海涵芬樓藏明嘉靖癸丑唐堯臣刊本影印。
〔周〕尹喜:《關尹子》,臺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
〔周〕莊周著,〔清〕郭慶藩集釋:《莊子集釋》,臺北 : 藝文印書館,1974年。
〔周〕晏嬰:《晏子春秋》,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22年,《四部叢刊》初編據江南圖書館藏明活字本影印。
〔周〕管仲著,〔唐〕房玄齡注:《管子》,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年,《四部叢刊》初編據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刊本影印。
〔周〕荀況著,〔唐〕楊倞注:《荀子》,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年,《四部叢刊》初編據上海涵芬樓藏黎氏景宋刊本影印。
〔周〕孫臏著,〔宋〕吉天保編:《孫子集注》,上海:商務印書館,1922年,《四部叢刊》初編據江南圖書館藏明嘉靖乙卯刊本影印。
〔周〕韓非:《韓非子》,上海:商務印書館,1922年,《四部叢刊》初編上海涵芬樓藏景宋鈔校本影印。
〔周〕鶡冠子著,〔宋〕陸佃解:《鶡冠子》,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年,《四部叢刊》初編據江陰繆氏藝風堂藏明覆宋刊本影印。
〔周〕文子:《文子》,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四部備要》據守山閣本校刊影印。
〔秦〕呂不韋等編纂、〔漢〕高誘注:《呂氏春秋》,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年,《四部叢刊》初編據上海涵芬樓藏明刊本影印。
〔漢〕韓嬰:《韓詩外傳》,上海:上海印書館,1922年,《四部叢刊》初編據上海涵芬樓藏明沈氏野竹齋刊本影印。
〔漢〕戴德著,〔北周〕盧辯注:《大戴禮記》,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年,《四部叢刊初編》據無錫孫氏小綠天藏明袁氏嘉趣堂刊本影印。
〔漢〕劉安著,〔漢〕許慎注:《淮南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漢〕劉向編:《說苑》,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22年,《四部叢刊》初編據平湖葛氏傳樸堂藏明抄本影印。
〔漢〕劉向:《列女傳》,上海:上海印書館,1922年,《四部叢刊》初編據長沙葉氏觀古堂藏明刊本影印。
〔漢〕趙曄著,〔元〕徐天祜音注:《吳越春秋》,上海:上海印書館,1922年,《四部叢刊》初編據上海涵芬樓借烏程劉氏嘉業堂藏明刊本影印。
〔漢〕劉熙:《釋名》,上海:上海印書館,1922年,《四部叢刊》初編據江南圖書館藏明翻宋書棚本影印。
〔漢〕司馬遷著,〔日〕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萬卷樓圖書,1993年。
〔漢〕司馬遷著,〔劉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
〔漢〕王逸章句,〔宋〕洪興祖補注:《楚辭》,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年,《四部叢刊》初編據江南圖書館藏明覆宋本影印。
〔漢〕王充:《論衡》,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22年,《四庫叢刊》初編據上海涵芬樓藏明通津草堂刊本影印。
〔漢〕許慎著,〔宋〕徐鉉等奉敕校定:《說文解字》,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年,四部叢刊初編據日本岩崎氏靜嘉堂藏北宋刊本影印。
〔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臺北:萬卷樓圖書,2002年。
〔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清〕徐灝箋:《說文解字注箋》,臺北:廣文書局,1972年。
〔漢〕許慎著,〔清〕桂馥義證:《說文解字義證》,臺北:廣文書局,1972年。
〔漢〕班固著,〔唐〕顏師古注:《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76年。
〔漢〕張仲景:《金匱要略》,臺北:臺灣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據醫統本校刊影印,1965年。
〔三國〕張揖著,〔清〕王念孫疏證:《廣雅》,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四部備要》據家刻本校刊影印。
〔晉〕郭璞注:《穆天子傳》,臺北:商務印書館,1965年,《四部叢刊初編》據上海涵芬樓藏明天一閣刊本。
〔晉〕郭璞傳:《山海經》,上海:上海印書館,1922年,《四部叢刊》初編據江安傅氏雙鑑樓藏明成化庚寅刊本影印。
〔後魏〕酈道元注:《水經注》,上海:上海印書館,1922年,《四部叢刊》初編據上海涵芬樓藏武英殿聚珍版本影印。
〔隋〕巢元方著,南京中醫學院校釋:《諸病源候論校釋》,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年。
〔唐〕李淳風:《乙巳占》,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唐〕王冰:《素問王冰注》,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1965年,《四部備要》據明顧氏影宋本校刊影印。
〔唐〕孫思邈著,李景榮等校釋:《備急千金要方校釋》,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年。
〔明〕張自烈:《正字通》,合肥:安徽敎育,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據淸康熙淸畏堂刊本影印,2002年。
〔清〕顧炎武著,〔清〕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臺北:臺灣中華書局,《四庫備要》據原刻本校刊影印。
〔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0年。
〔清〕崔述:《商周考信錄》,《崔東壁遺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清〕金鶚:《求古錄》,濟南:山東友誼書社,1992年。
〔清〕俞正燮:《癸巳類稿》,上海:商務印書館,1957年。
陸費逵總勘:《靈樞經》,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四部備要》據醫統本校刊影印。
陸費逵總勘:《難經集註》,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四部備要》據守山閣本校刊影印。

二、出土文獻
郭沫若主編:《甲骨文合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1982年。
許進雄:《懷特氏等收藏甲骨文集》,多倫多:皇家大略博物館,1979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周金文集成(修訂增補本)》,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至(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012年。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至(拾壹),上海:中西書局,2010-2021年。
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纂:《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三、近人論著專書
丁 山:《商周史料考證》,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于省吾主編、姚孝遂按語:《甲骨文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王 力:《古代漢語》,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王明珂:《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臺北:允晨文化,1997年。
王國維:《古史新證》,《王國維全集》,杭州:杭州教育出版社,2009年。
王國維著,黃永年校點:《古本竹書紀年輯校・今本竹書紀年疏證》,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
王靖宇:《左傳與傳統小說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王靖宇:《中國早期敘事文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王健文:《奉天承運——古代中國的「國家」概念及其正當性基礎》,臺北:三民,1995年。
王國維:《王國維遺書》第9冊,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
白于藍:《戰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彙纂》,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
石 磊:《先秦漢代儒教天論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
朱彥名:《商族的起源、遷徙與發展》,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
宋兆麟:《巫與巫術》,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年。
宋鎮豪:《商代社會生活與禮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宋鎮豪主編,韓江蘇、江林昌著:《商代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宋鎮豪:《夏商社會生活史》(增訂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宋鎮豪:《中國風俗通史・夏商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
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2010年。
吾 淳:《中國哲學的起源——前諸子時期觀念、概念、思想的發生發展與成型的歷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2015年。
呂 靜:《春秋時期盟誓研究:神靈崇拜下的社會秩序再構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岑仲勉:《黃河變遷史》,人民出版社,1957年。
李 佳:《《國語》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
李 零:《中國方術考》(修訂本),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年。
李 零:《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修訂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20年。
李 峰著,劉曉霞譯:《早期中國社會和文化史概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20年。
李學勤主編,孟士凱著:《商史與商代文明》,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年。
李學勤:《初識清華簡》,上海:中西書局,2013年。
李學勤:《李學勤學術文化隨筆》,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
李學勤:《簡帛逸籍與學術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季旭昇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讀本》,臺北:藝文印書館,2013年。
周鳳五:《南山論學集:錢存訓先生九五生日紀念》,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
唐 蘭:《古文字學導論(增訂本)》,山東:齊魯書社,1981年。
徐中舒:《先秦史論稿》,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第三卷,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容庚、張維持:《殷周青銅器通論》,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高 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韋心瀅:《殷代商王國政治地理結構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蔡錦昌:《拿捏分寸的思考》,臺北:唐山出版社,1996年。
周鳳五:《朋齋學術文集:戰國竹書卷》,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6年。
張豈之:《中國思想史》,西北大學出版社,1989年。
張豈之:《中國思想學說史》先秦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張高評:《春秋書法與左傳史筆》,臺北:里仁書局,2011年。
張顯成:《簡讀文獻學通論》,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張素卿:《敘事與解釋——《春秋》經解研究》,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
郭沫若:《青銅時代》,《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
郭沫若:《殷契粹編》,北京:科學出版社,1965年。
陳 來:《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
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袁 珂:《中國神話通論》,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黃瓊慧:《世變中的記憶與編寫——以丁耀邦為例的考察》,臺北:大安出版社,2009年。
黃天樹:《黃天樹古文字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年。
彭邦炯:《商史探微》,重慶:重慶出版社,1988年。
湯餘惠:《戰國銘文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3年。
楊儒賓:《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台北:巨流圖書,1993年。
楊 義:《中國敘事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
鄭 開:《德禮之間:前諸子時期的思想史》,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
常玉芝:《商代宗教與祭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董作賓:《甲骨文斷代研究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5年。
詹鄞鑫:《心智的誤區——巫術與中國巫術文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詹鄞鑫:《神靈與祭祀―中國傳統宗教綜論》,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
劉文英:《夢的迷信與夢的探索》,台北:曉園出版,2007年。
劉全志:《先秦諸子文獻的形成》,北京:中華書局,201。
劉國忠:《走近清華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劉景農:《漢語文言語法》,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劉師培:《劉師培全集》,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7年。
蔡錦昌:《拿捏分寸的思考》,唐山出版社,1996年。
龍迪勇:《空間敘述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年。
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1冊,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6年。
饒宗頤:《殷代貞卜人物通考》,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1959 年。
季旭昇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讀本》,台北:藝文印書館,2013 年。
韓江蘇、江林昌:《《殷本紀》訂補與商史人物徵》,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年。
蘇建洲:《楚文字論集》,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11年。
鍾柏生:《殷商卜辭地理論叢》,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四、單篇論文
陳 拓:〈文獻層累與形象塑造──晚明首輔葉向高與天主教〉,《新史學》第29卷29、第2期,2018年6月。
丁 山:〈說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本2分,1930年。
王永昌:〈清華簡文字釋讀四則〉,《管子學刊》2016年第1期。
王志平:〈清華簡《說命》中的幾個地名〉,《簡帛》2014年10月。
王志弘:〈地方:認識與實踐的多樣化〉。
王紅亮:〈邶、康丘與殷墟——清華簡《繫年》與周初史事重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91本第4分,2020年12月。
王進峰:《殷商時期的小臣》,《古代文明》2014年第3期。
王維堤:〈關於伊尹的姓名號及其他〉,《中華文史論叢》1982年第2期。
王震中:〈商代都鄙邑落結構與商王的統治方式〉,《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第4期。
田昌五:〈先商文化探索〉,載於田昌五主編《華夏文明》第三集,北京:北京
大學出版社,1992年。
白於藍:〈《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三)》拾遺〉,《中國文字研究(第二十輯)》,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4 年。
伍振勳:〈「逝者」的意象:孟子、荀子思想中的流水、雲雨隱喻〉,
朱鳳瀚:〈商人諸神之權能與其類型〉,收錄於《盡心集―張政烺先生八十慶壽
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11月。
朱鳳瀚:〈商周時期的天神崇拜〉,《中國社會科學》1993年第4期。
江林昌:〈《商頌》與商湯之「亳」〉,《歷史研究》2000年第5期。
何立德:〈地景多樣性與地景保育〉,《科學發展》2009年。
呂佩珊:〈論《清華簡・湯丘》「絕 旨以飿」〉,《古文字與出土文獻語言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廣州:古文字與出土文獻語言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2016年。
宋鎮豪:〈談談商代開國名臣伊尹〉,中國先秦史學會、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武漢大學中國地域文化研究所編:《楚簡楚文化與先秦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1年10月29日至31日。
李平心:〈伊尹遲任老彭新考〉,《李平心史論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
李守奎:〈漢字倒寫構形與古文字的釋讀〉,《漢學研究》第33卷第2期,2015年 6月。
李守奎:〈漢代伊尹文獻的分類與清華簡中伊尹諸篇的性質〉,《深圳大學學報》卷32第3期。
李學勤:〈新整理清華簡六種概述〉,《文物》2012年第8期。
李學勤:〈清華簡九篇綜述〉,《文物》2010年5期。又收入氏著:《三代文明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11月。又收入劉國忠:《走近清華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
李學勤:〈對古書的反思〉,《李學勤學術文化隨筆》,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1年1月。
李學勤:〈蕩社、唐土與老牛坡遺址〉,收錄於《周秦文化研究》,陝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李學勤:〈清華簡與《尚書》、《逸周書》的研究〉,《史學史研究》2011年第2 期,總142期。
杜金鵬:〈先商方國之亳與早商王國之亳——關於商湯滅夏前後之都邑的古代文獻記載〉,《中國文物報》 2001年12月14日。又見中國國學網,2007 年1月24日:http://www.confucianism.com.cn/lishi/show.asp?id=16059。
杜金鵬:〈先商濟亳考略〉,載於《殷都學刊》編輯部選編《甲骨文與殷商文化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
汪啟明、曾敏:〈「眠眩」同源詞譜〉,《楚雄師範學院學報》第17卷第5期,2002年10月。
沈建華:〈清華楚簡《尹至》釋文試解〉,《中國史研究》2011年第1期。
周 波:〈秦、西漢前期土文字資料中的六國古文遺迹〉,《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二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8月。
林小安:《殷王卜辭傅說考芻議》,《古文字研究》第29輯。
林素娟:〈先秦至漢代成室禮、五祀祭之性質、思維特色及禮制之轉化。
林啟屏:〈古代文獻中的「德」及其分化——以先秦儒學為討論中心〉,《清華學報》新35卷、第1期,2005年6月。
林 澐:〈關於中國早期國家形式的幾個問題〉,《林澐學術文集》,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年12月。
姚小鷗、孟祥笑:〈清華簡《赤[鳥咎]之集湯之屋》開篇「曰」字的句讀問題〉,《中國文化研究》,2014 年夏之卷。
姜亮夫:〈殷周三巨臣考〉,收錄於王仲犖、葛懋春主編:《歷史論叢》第2輯,濟南:齊魯書社,1981年。
胡厚宣:〈卜辭地名與古人居丘說〉,《甲骨學殷商史論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夏大兆、黃德寬:〈關於清華簡〈尹至〉〈尹誥〉的形成和性質〉,《文史》2014年第3輯(總108輯),2014年8月。
孫沛陽:〈簡冊背劃綫初探〉,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四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1 年 12 月。
孫敬明:〈清華簡及齊史札記〉,《清華簡與儒家經典專題國際學術研討會》,煙台:煙台大學,2014年。
晁福林:〈先秦時期「德」觀念的起源及其發展〉,《中國社會科學》2005年第4期。
晁福林:〈論殷代神權〉,《中國社會科學》1990年第1期。
馬文增:〈清華簡《湯處於湯丘》新釋、注譯、析辨〉,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馬智全:〈清華簡《尹至》商克夏史事考〉,《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2年1 期。
張二國:〈卜辭中所見商代諸神的權能〉,《殷都學刊》2001年第2期。
張二國:〈兩周時期諸神的權能〉,《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
張光裕:〈「拜 首」釋義〉,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中國文字》卷7,28冊,臺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1968年6月。
張政烺:〈釋它示——論卜辭中沒有蠶神〉,《張政烺文史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張富海:〈清華簡《尹至》字詞補釋二則〉,河北師範大學主辦:《中國文字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2011年7月29日至8月1日。
307。又收入中國文字學會《中國文字學報》編輯部編:《中國文字研究》第5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7月。
郭永秉:〈清華簡《尹至》「至在湯」解〉,清華大學出土文獻保護與研究中心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北京:清華大學出土文獻保護與研究中心,2011年6月28-29日。
郭永秉:〈釋清華簡中倒山形的「覆」字〉,《清華簡研究——清華簡與《詩經》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中西書局,2015年8月。
禤健聰:〈楚簡「喪」字補釋〉,《中國文字學報(第三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11月。
郭梨華:〈《湯處於湯丘》、與《湯在啻門》中的黃老思想初探〉,《出土文獻與中國古典學》,上海:中西書局,2018年3月。
陳民鎮:〈羌鐘與清華簡《繫年》合證〉,《考古與文物》2015年第6期。
陳民鎮:〈齊長城新研———從清華簡《系年》看齊長城的若干問題〉,《中國史研究》2013年第3期,
陳奇猷:〈伊尹的出身及其姓名〉,《中華文史論叢》1981年第3期。
陳昌遠、陳隆文:〈論先商文化淵源及殷先公遷徙之歷史地理考察〉上、下,載《河南大學學報》2002年第1、2期。
陳昌遠:〈商族起源地望發微〉,《歷史研究》1987年第1期。
陳昭容:〈兩周婚姻關係中的「媵」與「媵器」——青銅器銘文中的性別、身分與角色研究之二〉一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7本第2分,2006年6月。
陳 致:說「三壽」與「參壽」——讀清華簡(五)〈殷高宗問於三壽〉札記,《林慶彰教授七秩華誕壽慶論文集》。
陳 偉:〈簡帛解讀的知識背景〉,《新出楚簡研讀‧附錄一》,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
陳夢家:〈商代的神話與巫術〉,《燕京學報》第20期,1936年。
陳 劍:〈上博楚簡〈容成氏〉與古史傳說〉,《戰國竹書論集》。
陳 劍:〈甲骨金文「 」字補釋〉,《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 年 4 月。
陳 劍:〈清華簡字義零札兩則〉,《戰國文字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北京:中西書局,2017年8月。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7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曾旭正:〈地點、場所或所在論「place」的中譯及其啟發〉,《地理學報》第58期,2010年。
程平山、周軍:〈商湯居亳考〉,《中原文物》2002年第6期。
程 武:〈漢初黃老思想和法家路線——讀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帛書札記〉,《文物》1974年第10期。
馮 禹:〈「天道」考釋〉,《管子學刊》1990年第4期。
馮勝君:〈讀清華三《赤鵠之集湯之屋札記》〉,《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辦,2013年6月17-18日。
黃天樹:〈《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卜辭的初步研究》序〉,《黃天樹甲骨金文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14年8月。
黃永武:〈詩經中的「水」〉,《中國詩學・思想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6 年。
黃冠閔:〈出入山水間:風景現象學的一條通道〉,《哲學與文化》第39卷、第11期,2012年。
黃庭頎:〈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尹至》 探析〉,《有鳳初鳴年刊》第8期,2012年7月。
黃澤鈞:〈清華簡〈尹誥〉研究四題〉,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主編:《思辨集》第15集,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12年6月。
黃澤鈞:〈清華伍〈湯在啻門〉釋文補注〉,第二十七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105年5月14日。
黃麗娟:〈《清華簡(叁)‧赤之集湯之屋》巫術文化研究─以本篇所論巫術在出土秦、楚二系巫術文獻中的特色為觀測重點〉,《出土研究視野與方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6輯,2020年。
黃麗娟:〈清華簡〈尹誥〉疑難字詞考釋〉,《國文學報》第52期,2012年12月。
楊世文:〈漢代災異學說與儒家君道論〉,《中國社會科學》1991年第3期。
楊儒賓:〈水與先秦諸子思想〉,《語文‧性情‧義理——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臺北:台灣大學中文系,1996年。
楊寶成:〈殷墟為殷都辨〉,《殷都學刊》1990年第4期。
葛兆光:〈骨與肉:古代中國對身體與生命的一個看法〉,《文史知識》2016年第10期.
過常寶:〈西周禮教文獻〉,《先秦文體與話語方式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
鄒 衡:〈鄭州商城即湯都亳說〉,《文物》1978年第2期。
鄒 衡:《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論湯都鄭亳及其前後的遷徙》,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
廖名春:〈清華簡《尹誥》研究〉,《史學史研究》2011年第2期,總142期,2011年6月。
廖名春:〈清華簡《尹誥》篇的內容與思想〉,《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北京:清華大學出土文獻保護與研究中心,2011年6月28-29日。
廖名春、趙晶:〈清華簡〈說命〉(上)考釋〉,《史學史研究》2013年第2期。
熊賢品:〈《清華簡(伍)》「湯丘」即《繫年》「康丘」說〉,《歷史地理》第34輯,2016年第2期。
趙芝荃、劉忠伏:〈試談偃師商城的始建年代並兼論夏文化的上限〉,《華夏文明》第1集。
劉成群:〈清華簡《湯處於湯丘》與商湯始居地考辨〉,《人文雜誌》2015年第9期,2015年9月。
劉增貴:〈門戶與中國古代社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8本,第4分,1997年12月。
潘志鋒:〈近20年關於「天人關係」問題的研究〉,《社會科學戰線》2003年第4期。
蔡哲茂:〈伊尹傳說的研究〉,原載於《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論論文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1996年。
蔡哲茂:〈夏王朝存在新證──說殷卜辭的「西邑」〉,《中國文化》第44期,2016年10月秋季號。
蔡哲茂:〈殷卜辭「伊尹舅示」考──兼論它示〉,原載於《中央研究苑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8.4,1987年。
鄭 光:〈二里頭遺址與夏文化〉,《華夏文明》第一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頁223。〈試論偃師商城即盤庚之亳殷〉,《故宮學術季刊》第8卷第4期,1992年7月。
鄭杰祥:〈關於偃師商城的年代和性質〉,《中原文物》1984年第4期。
鄭傑祥:《殷墟卜辭「小臣〇」與商代傅説》,《中國歷史文物》2009年第3期。
鄭慧生:〈商代的媵臣制度〉,《甲骨卜辭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8年。
駱嘯聲:〈論伊尹〉,《社會科學戰線》1987年第1期。
羅 琨:〈讀《尹至》「自夏徂毫」〉,《出土文獻》第二輯,北京:中西書局,2011年11月。
顧頡剛:〈殷人自西徂東札記〉,載王宇信主編《甲骨文與殷商史》第三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顧頡剛:〈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顧頡剛古史論文集》卷1,收錄於顧頡剛:《顧頡剛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10 年 12 月。
虞萬里:〈清華簡《尹誥》「隹尹旣﨤湯咸又一悳」解讀〉,《史林》2011年第2期。
賈連翔:〈清華簡壹—三輯字形校補劄記〉,《出土文獻》第四輯,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上海:中西書局,2013年12 月。

五、網路論文
丁若山:〈讀清華三懸想一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807,2013年1月12日。
子 居:〈清華簡九篇九簡解析〉,孔子研究 2000 網 2010 年 6 月 30 日,
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4481。
子 居:〈清華簡《尹至》解析〉, 簡帛研究網,2012 年 1 月 13 日:
http://www.jianbo.org/uploadfile/20120113/清華簡《尹至》解析.doc。
子 居:〈清華簡《說命》上篇解析〉,原發表於孔子2000網站
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5517,2013年1月6日。亦
見於https://www.xianqin.tk/2013/01/06/212/。
子 居:《清華簡〈說命〉上篇解析》,孔子2000網「清華大學簡帛研究」專欄
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5517,2013年1月6日。
子 居:《清華簡〈說命〉中篇解析》,孔子2000網「清華大學簡帛研究」專欄
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5625,2013年4月3日。
方稚松:〈甲骨文字考釋四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778,2009.05.01。
王 寧:〈清華簡「湯丘」為「商丘」說〉,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
心網站論文,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451,
2015.02.22。
王 寧:〈清華簡《尹至》、《尹誥》中「西邑」和「西邑夏」的問題〉,簡帛
研究網,2011年1月19日,
http://www.jianbo.org/admin3/2011/wangning001.htm。
王 寧:〈清華簡《尹至》《尹誥》中的「衆」和「民」〉,復旦古文字網,2011
年2月4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96
王 寧:〈清華簡《尹至》「勞」字臆解〉,簡帛網,2012年7月31日,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24
王 寧:〈釋清華簡五《湯在啻門》的「孕」〉,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
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499),
2015年4月18日。
王 寧:〈讀《湯在啻門》散札〉,「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
站(http://www.gwz.fudan.edu.cn/old/SrcShow.asp?Src_ID=2513),2015年
5月6日。
王 寧:〈讀《湯在啻門》散札〉,「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
站(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2513),2015年5月6日。
王 寧:〈讀清華五《湯處於湯丘》散札〉,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
心網站論文,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501,
2015.04.21。
王 寧:〈讀清華叁《說命》散札〉,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88,2013年1月18日。
王 寧:〈讀清華簡三《赤鵠之集湯之屋》散札〉,簡帛網,2013.01.16,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814。
付 強:〈從賓組卜辭看清華簡《說命》的用詞續考〉,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
究與保護中心網
http://www.ctwx.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31/2013/20130509071906709
892201/20130509071906709892201_.html,2013年5月9日。
史傑鵬:〈郭店《老子》的幾條簡文談幽、物相通現象暨相關問題〉,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245&fbclid=IwAR35Ous1ZvUz5d drpIamCiopA2g00ifX6bp62n5RbBAV8nOoea7jc81w2rA,2010年4月19日。
《簡帛》第五輯,頁123-140。
史傑鵬:〈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52#_ftn13,2009年5月14日。
朱曉海:〈〈尹至〉可能是百篇《尚書》中前所未見的一篇〉,復旦古文字網,
2010年6月17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187
汗天山(侯乃峰):〈《清華(參)》〈赤鵠之集湯之屋〉初讀〉,簡帛網,簡
帛論壇,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51&page=6,53 樓,2013
年1月13日。
何有祖:〈清華大學藏簡讀劄(一)〉,簡帛網:2011 年 1 月 8 日,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72。
李守奎:〈漢代伊尹文獻的分類與清華簡中伊尹諸篇的性質〉,清華大學出土文
獻保護與研究中心網站,2015年4月8日 :
www.ctwx.tsinghua.edu.cn/.../24401428472318038.doc。
李學勤、劉國忠:〈清華簡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孔子2000網,2009年3月
24日: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4348。
宋華強:〈清華簡校讀散劄〉,簡帛網,2011年1月10日: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80。
汪亞洲:〈清華簡《尹至》「亡典」說〉,復旦古文字網,2011年6月12 日: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536。
沈 培:〈清華簡字詞考釋二則〉,復旦古文字網,2011年1月9日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52
肖芸曉:〈試論清華竹書伊尹三篇的關聯〉,簡帛網,2013年3月5日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834
邢 文:〈談清華簡《尹至》的「動亡典,夏有祥」〉,簡帛網,2011年3月25
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23
明 珍(駱珍伊網名):《清華壹・尹至》釋字一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簡帛論,
http://47.75.114.199/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75&extra=page
%3D1,2014年4月11日
侯乃峰:〈《赤鵠之集湯之屋》的「赤鵠」或當是「赤鳩」〉,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86,2013年1月8日
侯乃峰:〈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
心,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811,2013.01.14。
胡敕瑞:〈〈殷高宗問於三壽〉札記一則〉 清華大學出土與文獻保護中心,2015
年4月16日。
苗 豐:〈卜辭「中彔」補證」〉,復旦古文字網,2012年3月25日: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809。
孫飛燕:〈試論《尹至》的「至在湯」與《尹誥》的「及湯」〉,復旦古文字網,
2011年1月10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73
馬 楠:〈清華簡第一冊補釋〉,《中國史研究》2011年第1期,頁93-98。又
見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 2011 年 7 月 27 日: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42/2011/2011072713411969
8839597/20110727134119698839597_.html
曹方向:〈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尹誥》篇補議一則〉,簡帛網,2011年1月 8
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73
張 卉:〈文獻中的「傅說」與卜辭中的「雀」〉,復旦網
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2927,2016年11月1 日。
張 卉:〈清華簡《說命上》「說於 伐失仲」考〉,復旦網:
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2201#_edn3,2013年12月28日。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清華簡第五冊整理報告補正〉,「清華大學出土文
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網站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31/2015/2015040811271171756850
9/20150408112711717568509_.html),2015年4月8日。
陳民鎮:〈清華簡《尹至》集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647,2011年9月12日。
陳民鎮:〈清華簡《尹至》集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647,2011年9月12日。
陳民鎮:〈清華簡《說命上》首句試解〉,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網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003#_edn6,2013年1
月21日。
陳 偉:〈讀《清華竹簡(伍)》札記(續)〉,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
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211,2015年4月12日。
陳 劍:〈《清華簡(伍)》與舊說互證兩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
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494,2015.04.14。
陳 劍:〈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附:《尹至》、《尹誥》、《程
寤》釋文)〉學者評論,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陳 劍:〈據《清華伍》的「古文虞」字說毛公鼎和音需甲骨文有關諸字〉,第
五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古文字學青年論壇,2016
年。
陳 劍:〈釋甲骨金文的「徹」字異體——據卜辭類組差異釋字之又一例〉,復
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4382,2019年2月5日。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
研讀札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52,2011年1月5日。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
研讀札記(附:《尹至》、《尹誥》、《程寤》釋文)》一文後的評論,
復旦網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52,2011年1月5
日。
帳號「曰古氏」發言見王寧:〈釋清華簡五《湯在啻門》的「孕」〉第1-4樓。
復旦讀書會:〈清華九簡研讀札記〉,復旦古文字網,2011 年 5 月 30 日: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166。
程 燕:〈清華五劄記〉,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187#_ftnref4,2015.04.10。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出土文獻研究工作室:〈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伍)》
書後(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站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211),2015 年 4月17日。
黃人二、趙思木:〈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書後(一)〉,簡帛網,
2011 年 1 月 7 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68。
黃人二、趙思木:〈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書後(三)〉,簡帛
網,2011 年 1 月 9 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75。
黃人二、趙思木:〈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書後(四)〉,簡帛網,
2011 年 2 月 17 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02。
黃人二、趙思木:〈清華簡《尹至》補釋〉,簡帛網2011 年 1 月 11 日,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83。
黃人二、趙思木:〈清華簡《尹至》餘釋〉,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85,2011年1月12日。
黃 傑:〈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二)〉,簡帛網2011年1月9日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76
黃懷信:〈清華簡《尹至》補〉,簡帛網,2011 年 3 月 17 日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16。
黃懷信:〈清華簡《尹至》補釋〉,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16,2011年3月17日。
黃懷信:《由清華簡〈尹誥〉看〈古文尚書・咸有一德〉》,武漢大學簡帛研究
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24,2011年3月25
日。
楊蒙生:〈清華簡〈說命上〉校補〉,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網站,
2013年1月7日。
廖名春:〈研究〉《文史哲》2010 年第 6 期,頁 120-125。又見《學燈》第十七
期,孔子研究2000網2011年1月1日:
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4703。
廖名春:〈清華簡《尹誥》篇補釋〉,簡帛研究網,2011年1月4日:
http://www.jianbo.org/admin3/2011/liaomingchun002.htm。
劉樂賢:〈釋《赤鵠之集湯之屋》的「埱」字〉,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
中心,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31/2013/20130105155850543558094
/20130105155850543558094_.html。
劉 波:〈清華簡《尹至》「僮亡典」補說〉,復旦古文字網,2011年1月10
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421。
劉信芳:〈清華藏簡(壹)試讀〉,復旦古文字網,2011年 9 月 9 日: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643。
劉洪濤:〈清華簡補釋四則〉,復旦古文字網,2011年4月27日: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479。
劉 雲:〈清華簡《尹至》中讀爲「播」的字〉,復旦學術壇,2011年5月10
日: 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56 7。
蘇建州:〈釋《赤鵠之集湯之屋》的「奰」字〉,復旦大學出文獻與古文字研究
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994,2013.01.16。
蘇建洲:〈《清華簡》考釋四則〉,復旦古文字網,2011年1月9日

六、網路論壇
〈清華五《湯處於湯丘》初讀〉,
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47
〈清華五《湯在啻門》初讀〉,
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48

七、學位論文
趙潤海:《《國語》及其思想與文學》,私立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85年。
洪君妤:《戰國竹書伊尹文獻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
劉洪濤:《論掌握形體特點對古文字考釋的重要性》,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12年。
古育安:《戰國時代古史記憶的初步研究──以虞夏之際的古史記憶與秦吳二族的族源記憶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7年。
江俊偉:《殷商政治空間及其主要統治結構》,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19年。
馬嘉賢:《清華壹《尹至》、《尹誥》、《皇門》、《祭公之顧命》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4年。
馬曉穩:《出土戰國文獻《尚書》文字輯證》,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劉 黎:《先秦否定副詞「弗」、「不」之比較》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黃澤鈞:《出土《尚書・商書》相關文獻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21年。

八、外國學者
(日)白川靜著,蔡哲茂、温天河譯:《金文的世界》,臺北:聯經出版,1989年。
(美)艾蘭:《The Way of Water and Sprouts of Virtue》,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7年。
(美)蒲安迪演講:《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法)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著,畢然、郭金華譯:《論集體記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美)羅伯特・霍普克(Robert H.Hopcke)著,蔣韜譯:《導讀榮格》(A Guided Tour of The Collected Works of C.G.Jung),臺北:立緒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
(俄)弗拉基米爾・雅可夫列維奇・普羅普著,賈放譯,施用勤校:《故事形態學》,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日)島邦男著,濮茅左、顧偉良譯:《殷墟卜辭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德)克勞斯・E・米勒著、陶卓譯:《第五個維度——原始文化中的社會性時空及對歷史的理解》,收錄於保羅.利科等《過去之謎》,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年。
(日)高木智見著,何曉毅譯:《先秦社會與思想:試論中國文化的核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法)皮埃爾.諾拉著,戴麗娟譯:〈如何書寫法國史〉,《記憶所繫之處》,臺北:行人,2012年。
(德)阿萊達・阿斯曼,揚・阿斯曼著,陳玲玲譯,丁佳寧校:〈昨日重現——媒介與社會記憶〉,《文化記憶理論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英)J.G.弗雷澤著,汪培基、徐育新、張澤石譯:《金枝》,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
(日)谷中信一撰、孫佩霞譯:〈清華簡《傅說之命》探析〉,第四屆新出簡帛國際學術研討會,2013年8月29日。
(德)揚・阿斯曼著,金壽福、黃曉晨譯:《文化記憶:早期高級文化中的文字、回憶和政治身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德)阿萊達・阿斯曼著,潘璐譯:《回憶空間:文化記憶的形式和變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
(美)艾蘭:〈《赤 之集湯之屋》:戰國時期關於伊尹「神靈附體」和房屋建造的故事〉,《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李學勤先生八十壽誕紀念論文集》,北京:中西書局,2016年。
(日)竹田健二:〈戰國時代的氣概念——以出土文獻為中心〉,《東亞觀念史集刊》第11期,2016年12月。
(英)E.M福斯特:《小説面面觀》,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9年。
(美)段義孚著,宋秀葵、陳金鳳、張盼盼譯:《空間與地方:經驗的視角》,上海;上海譯文出版,2020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